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落的版图     
我平生参加的第一个葬礼,竟是母亲的葬礼。今年3月的一个下午,我照例完成了一天的写作,心里莫名地生出一阵微痛的思念。我通常是在这种思念之痛突然发作时,一把抓起电话的。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白发     
王涛 《社区》2009,(29):62-62
很久了。有一个愿望一直在我心涌动,想写关于母亲的文字。然而每次提笔,最后又无奈地搁下。昨天。同事小张让我帮她修改一篇稿子《你快乐吗》。从中让我领悟到了太多的感知和感动,越发涌起对母亲的思念.迫切地提起笔.写下这段文字。  相似文献   

3.
魏艾民 《百姓生活》2013,(10):15-15
一天晚上,接一位老同志之子的电话.告诉我,老人家已去世,他临终很安详,自称有“开国老兵”的荣誉,知足了。接过电话,我的情感是复杂的,悲伤伴随着一丝安慰,而更多的是深深思考。开国老兵,一个多么响亮的称呼,一个背负着沉甸甸历史的称呼,更是一个令人起敬的称呼。这,不论是老同志自称,还是众人称之,都会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4.
接到母亲的电话时,我正在公司楼下餐厅吃午餐。手机屏幕上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一闪,我的心里便微有些暖意。母亲用略带沙哑的温柔嗓音念出了一串手机号码,告诉我她换了手机,这个住宅电话就要报停了。  相似文献   

5.
青青绿豆汤     
艾里香 《老友》2010,(11):44-44
这几天,格外炎热,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那天晚上,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说托一位从乡下进城的长途汽车司机捎了些绿豆和其他东西给我,让我去车站接一下。放下电  相似文献   

6.
柏邦妮 《社区》2014,(2):28-29
我没有亲历过任何一场死亡。从小到大,家人将我保护得很好。我的亲人过世的时候,他们不让我参加葬礼。9岁时是爷爷,15岁时我的二舅舅自杀,25岁时,是我高寿但是遭罪的太姥姥,26岁时,是我的奶奶。我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葬礼。我的猫死掉的时候,我付钱给动物医院,请他们代替我埋葬。我很好的一个朋友离世,她的儿子说想见一见我,我说我太忙了。其实我知道,是因为我不敢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新家     
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下老了许多,年近50的她看上去竟有60多岁。可惜当时我并不十分了解母亲的艰辛。两年后,有人给母亲介绍了个老伴,母亲在和他谈话时特意叫上我,说那人如何厚道,如何会体贴人云云,想让我从心理上接受他——我未来的继父,看样子母亲是动心了。她也许真的很想过一段被人体贴被人爱的生活。我心里却想,母亲改嫁的时候也就是我离家的时候。那年初夏,母亲终于去了她的另一个“家”。坐着一辆小车,母亲在一片冷清中出嫁了。在此前的那个晚上,我背上包袱毅然离开了家。不久,母亲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在电话中我不愠不火地跟她讲着,意思…  相似文献   

8.
探母历险记     
父亲去世后,母亲便成了我心中唯的一牵挂,无论工作多忙离家多远,每年我都要回乡下探望母亲,以解老人思念之苦。以往探亲都顺顺当当,可1963年的那次探母却令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9.
我对老丁的第一印象不好:过于精明。 这个印象的基础来自我的继母,大二时远在上海读书的我,接到父亲要再婚的电话,父亲话没说几句,就变成了一个热情的女中音,给我戴了一通高帽,表达了想和我做朋友的愿望。放下电话,我觉察了她的厉害:她掐断了我表达意愿的途径,以后但凡我的电话,她都候在一边,抢过说几句。我从小就跟奶奶生活,少年就失去了母亲,对父亲也有戒心,其实我并无反对的意思,我想她是高估了我。  相似文献   

10.
惊悚:女研究生精心设计开车撞死母亲 2011年6月4日21时30分许,家住黑龙江省鹤岗市工农区南一道街的聂劳接到一个电话.她一边取外套,一边对丈夫郭志样说:“快递公司来电话,女儿从北京邮来个邮包,让我下楼去取。”  相似文献   

11.
刘震云 《可乐》2010,(12):53-53
在我这一生中,有两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姥姥,一个是母亲。姥姥是十里八村的名人.一米五几的个头,割三里长的麦趟子不直腰。我六岁时,村里有了学校。家里没钱交学费。姥姥拔下头上陪嫁的簪子到镇上卖了,让我进了学堂。  相似文献   

12.
爸,妈呢?     
<正>"爸,妈呢?"一听到是爸爸的声音,我就对着电话嚷着。"你妈啊,她在塘堰呢!你等着,我去喊。"电话那头,传来爸爸跑出去时细碎的脚步声。"你就这样和你爸打电话,你爸不怪你?"站在我旁边的朋友老李突然来了一句。我一愣,"是啊,有什么不对吗?"我和父亲都是性格内向的人,平时很少交流,在电话里就更没有话说了。有什么事情,我打电话回家,都是妈妈接。父亲就是接了电话,也只是"嗯、嗯"两声就把电话递给母亲。自然而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我对哥越来越不满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感觉他成了一个自私的人,或者,他原本就是,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是重要的他对母亲的态度常常让我想要愤怒他的家,离母亲家十几分钟的路程,一年到头却很少回来看望母亲,平时电话也不打一个,如果打电话或者回家,要么是过节,要么就是有什么事情,而他的事情,大多和钱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亲情成为最远的水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在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阿姨最后说:"贺贺,阿姨也不希望你有什么遗憾。"高中毕业后,我就出国留学了。同为大学老师的父母毫不犹豫地为我选择了这条路,他们认为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出路。现在,我成了一  相似文献   

15.
苗向东 《社区》2012,(9):47-47
大年初一,我给父母打完电话,拜完年,接着给谁拜年昵?我想.了乞一下,决定给邻居们拜年。说来你可能不信,我搬到这个小区,住在这个单元已经十年了’还不知道这12户居民姓啥叫啥,更没有到他们家里坐过。平时只是打—声招呼,点一个头。有几次家里有事,想请邻居帮个忙,却因为不熟悉,开不了口。还因些小事,与几户有些摩擦,闹了意见,我感觉这样下去可不行,就从今年过年拜年开始,改善关系吧。  相似文献   

16.
“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每当听到或自己哼起《母亲》这首歌时,我的心便被深深地灼痛。我慈祥的父母,都已八十高龄,老人家相依为命,扎根在偏远的小山村,守着两间旧房,一方菜园,怀着对远方儿孙的思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凭岁月风霜的侵袭,硬是坚忍地生活着……爹的身子骨还算硬朗,想我们的时候,他就会趁着家乡传统节日后带些我们爱吃的土产之  相似文献   

17.
张丹 《老友》2014,(7):45-45
老妈拥有第一部手机,是在8年前。那时,我因为工作原因,要去一座北方小城,便将刚上小学的女儿托付给了老妈。为了便于联系,我给老妈买了一部诺基亚手机。第一次远离家乡,那份惶恐、不适和对家人的思念,时时充斥着我的身心。每天,我都要拨通电话,向老妈痛快淋漓地诉说工作和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再听听她唠叨些家里家外的事,心里便会变得暖暖的。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10,(1):9-11
5年前的夏天,我的人生痛苦不堪。父亲因酗酒死于一场事故,撇下了我瘦弱的母亲和两个弟弟。那时,我正上高中。父亲葬礼后,全家人比以前的状态更加糟糕。作为长子,我别无选择,只好退学,到一家工厂打工。  相似文献   

19.
正前些天,帮朋友的母亲写一份申请,其中需要介绍老人的出生年月,于是我打电话问朋友,你母亲是哪年出生的呀?朋友在电话那头略为停顿了一下,然后不好意思地说,真是对不起!我只记得我母亲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六,但我不知道她是哪年出生的。我又问他,那你知道你母亲有多少岁吗?我可以帮你推算一下。朋友说,好像是57岁,又好像是58岁,具体我也记得不是很清楚,等会儿我翻一下户口簿再回复你。放下电话,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没想到一个儿子竟然不知道母亲的年龄。事后,出于一种  相似文献   

20.
心心 《今日南国》2007,(16):37-39
午夜电话,我听到了另一个女人的声音2月14日,是我陪儿子到美国读书后的第一个情人节。上午,我拨通了国内家中的电话。虽然我不能和丈夫一起过情人节,但我要让他感受到,在这个充满浪漫的日子里,我是多么地思念他。铃声响了很久后,终于有人接听了。我刚想开口对丈夫说"情人节快乐",却传来了一个年轻女孩温柔的声音:"喂,请问您找谁?"我愣住了,这时的北京应该是晚上11时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