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顾晓英 《社科纵横》2010,(2):138-140
成功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离不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邀请专家进课堂联袂访谈的“项链模式”教学实现校内外、课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利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促进“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转换和话语转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实现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的联动教学。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讲深、讲透、讲活“形势与政策”课,需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新”与“奇”,并在教学场域、教学表达、教学载体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出调整和改变。思政课教师要牢牢把握思政课的“根”与“魂”,尤其是在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育人指向等方面要守住根本。推动人工智能时代“形势与政策”课的守正创新,思政课教师需要把技术优势与课程属性深度融合起来,用新技术赋能新课堂,强化理论武装提升课程“深度”,细化释疑解惑增强课程“精度”,优化教育引导拓宽课程“广度”。  相似文献   

3.
曾芸辉 《生存》2020,(11):0213-0214
在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运用两者之间的客观联系,行于“文”“言”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环境。立足“文”“言”两者的文言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因“言”释“文”,通过直译引导学生体味意境,把握整体,在翻译中体现出文言文所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因“文”悟“言”,通过新颖的立意引导学生主动品析文中的语言特点,在讨论中加深印象,为以后更高级的学习打下基奠。  相似文献   

4.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是桥梁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该文对该课程在“金课”建设过程的教学创新探索和实践进行探讨,阐述了其“金课”内涵,针对该课程在“金课”建设过程中面对的问题,以“两性一度”标准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金课”内涵包括注重知识连贯性、系统性和整体性,贴近工程实践选取具有时代性的典型案例,强调借助计算机提升设计效率,锤炼以规范为基准解决设计问题的思维,通过典型案例锻炼学生能力,鼓励课程讲授过程的dialogue与critical。通过上述教学实践,达到了建设桥梁工程课程设计“金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教无定法,而且文体不同,学法也不同。不论是学习古诗还是其他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各类文体特点,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双闭合链”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研究对象,依托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区校一体”产业优势,构建“双闭合链”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模型。主要探索如何以校内“岗课赛证”为载体,以教育与培训为核心,建设校内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如何以校外产业学院为载体,以教育与产业为核心,建设校外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7.
郑向常 《生存》2020,(13):0129-0129
自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均衡,逐步将“班班通”设备引入农村课堂,缩小了课堂教育资源与手段的差距。“班班通”设备在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体上来说它促进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从不同感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统一、规范了读与写,为农村孩子打下过硬的语文根基;教学资源丰富,搭建了课前、课中、课后三维资源网络,更有利于教与学;便利的情境创设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8.
针对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增设新生研讨课、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并开通创业类毕业设计通道,加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形成横向课程内容“专创融合”、纵向“双创”能力逐级提升的专业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基于“多元融合”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利用“纵向班”和“多导师制”加强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深化培养,并进一步整合了协同创新教学平台,有效促进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东方是“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而西方是“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教师要对学生们进行“狼”的教育,而不是“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生活化是高校“概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是增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实现“概论”课堂教学生活化。必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精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1.
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活动-评价与反馈”的联系,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文初步构建了由“课程设计”“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学习”及“评价与反馈”五个一级指标构成的三级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艺术。"学生自授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既能在"思政课"教学中体现出教师的理论功底,又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更能建构起彰显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的"主体性课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将引发一场教育的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管理者、教师、学生),而教师是变化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本研究采用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从初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把握入手。在“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备课、上课以及教学评价中教师角色的把握上进行探索、研究。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9,(11):138-140
信息化时代智慧教育的普适性已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关注。传统思政课教学文化很难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在教育供给侧方面,教育理念落后于信息化时代发展,在教育需求侧方面,课堂教学文化无法适应受教者的发展需要,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文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以往单一性向多元综合要求提升、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转移、从知识建构到价值引领、从教育教学质量到注重教育教学影响力、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从显性到隐性、从现实到虚拟、从学校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在此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文化供给侧亟需改革。因需施教理念首在尊重个性,包容差异,以回归本真、唤醒灵魂(思想)的意义为其价值旨归,通过提升交互式体验来共享智慧。供给侧的因需施教理念要求坚持"生本教育",自主交互式多元化学习,健全优化激励包容性评价方法,促进认知体验与行为信仰的圆融统整。  相似文献   

15.
“三教”改革是基于高职育人工作改革而提出的工作要求,需要从教师、教材以及教法三个层面采取工作对策,构建更为科学、高效的育人体系。该文以“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队伍建设路径为中心,阐述了“三教”改革的基本内涵和教师教学创新队伍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教师教学创新队伍建设的路径,旨在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幼儿照护(中级)职业技能低能级标准》,以“1”是基础、“X”是拓展和强化、补充,结合当前试点院校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证融合”模块化教学的探索。分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X”证书分离的问题,以学生能力为导向,重新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调整教学目标,结合“X”优化课程内容,基于能力培养的理念,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教学团队,构建学前教育“课证融合”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即”1+X”证书制度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旨在探索学前教育专业课证高效融合的方法与实施路径,为全省试点院校“1+X”“课证融合”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柯俊亦 《生存》2020,(15):0216-0216
在新形势下,随着学生的生理发育,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学生的思维开始改变,特别是在近期受疫情影响而上网课的学生,他们当中会有部分中学生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应该把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学生当作首要的教育任务,竭尽所能地充当好心理辅导者的角色,当好“心理医生”,搭建心灵之桥。  相似文献   

18.
刘英文 《生存》2020,(7):0190-0190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给予积极和耐心的引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进行评估,不断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案。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学生学好语文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补白”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形式,能够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补白”艺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备课、提高上课的质量与实效性,还要强化教学反思.笔者认为,教学反思除了教师对自身“教”的反思外,更加要侧重于学生“学,”的反思,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与“以文化人”之间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以及大学“立德树人”的价值理想与实践效果之间的鸿沟,都需要对大学“立德树人”进行文化省思,需要以文化“观”教育,以教育文化“读”教育现象,以文化逻辑解读教育价值.以是观之,当代大学教育存在“虚无的”教学文化、“自在的”课程文化和“钝化的”教师文化等问题,应建构“充盈的”教学文化、“自觉的”课程文化、“激扬的”教师文化,以为“立德树人”创设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