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鼎198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鼎斜折沿,方唇,口沿之上立双耳,耳上各卧一虎,浅圆腹,圜底,虎形扁足。扁足为扁平的变体虎形,凸圆目,张口,展体卷尾,曲背屈足,背上为勾戟状凸脊。虎身饰云雷纹,尾部饰鳞片纹。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方鼎(商代)     
<正>1986年山东青州苏埠屯出土。通长16.80厘米、通宽13.40厘米、通高21.50厘米,重3.230千克。长方形斗状。方唇、卷沿、深腹、平底微凹,四柱足、足跟有兽面纹,两立耳。器腹中间长条形勾连雷纹区域周围有呈"凹"字形的乳钉纹带,乳钉圆钝凸出。器腹上部饰云雷纹为地的对称凤鸟纹,以中央短扉棱为界。器腹四角均有凸出的扉棱。足上有与器腹四角扉棱对应的短扉棱作为足与兽面纹的分界。兽面纹以云雷纹为地,圆目、角、鼻等明显。器内壁可见"融"字铭文。器底可见网状加强筋的痕迹。器形规整,底有烟炱痕迹。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相似文献   

3.
验光 验准光度、量准瞳距是配好眼镜的前提。验光前应注意休息好,不能饮酒。要到正规眼镜店找持有上岗证的验光师验光。验光时最好带上平时戴的旧眼镜,以便检查两镜片的光心距及高低位是否合适,这样有利于验光师提出最佳的配镜参数。 选镜架 应根据验光情况选择镜架。架子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客观事物作用于认识主体,使之产生一系列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反应活动.凡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真实反映,属于正确的感知;而不符合客观事物的感知则是错觉.究其错觉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认识主体在过去经验、习惯的影响下或在对客观事物之间进行的比较中,对客观事物产生了错误的感知,例如甲乙两个相等的圆,如果将甲圆置于一圈比之大的圆中,而将乙圆置于一圈比之小的圆中,猛一看,两个圆不相等了,乙圆大、甲圆小,这就是错觉.另一方面,由于客观事物作用于认识主体,使认识主体的心理状态发生了某种变化,从而影响认识主体对客观事物产生正确的感知,例如  相似文献   

5.
<正>器体通高30.5厘米,口径24.7厘米。厚唇平口折沿,下腹微鼓,圜底,柱足,立耳。上腹部六组兽面纹,下腹素面无纹饰。柱形足上部饰兽面纹。器身和足跟处的兽面纹均圆目凸出,简洁粗犷,以扉棱作鼻梁。器内壁有七字铭文"作父戍鼎木工册"。孔府旧藏。  相似文献   

6.
正一家名为North的公司拿到了英特尔的Vault AR专利的授权,然后做出了一个科幻力十足的发明——通过设置在镜架上的超微投射系统,让人们的眼镜片直接变成显示屏,并且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眼球状况自动调整焦距,保证清晰显示。简单地说,这个发明可以做到几乎不破坏使用者原有的眼镜,看上去也不会有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有意识、无意识地运用几何曲线来勾勒范文的复杂内容,以便学生认知课文、理解课文、欣赏课文。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姑且称为“曲线示意教学法”。一、几何曲线的类型学会使用曲线示意教学法,首先要了解几何曲线的类型。几何中把曲线分为封闭性曲线和非封闭性曲线两种。封闭性曲线周而复始,主要有圆和椭圆。圆(或椭圆,下同)的组合形式又多种多样。简而言之,可分为单圆型和多圆型。多圆型又包括辐射式(一圆向四周圆发散)、聚幅式(四周圆向中心圆聚合)、连环式(圆与圆相连)、包孕式(圆与圆相套)、相切式(圆与…  相似文献   

8.
刘长明  管斌 《北方论丛》2008,(5):125-129
和谐发展,是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发展模式。这种基于东方文化的发展模式是发展智慧的集大成,演绎的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求真、向善、达美之圆。和谐发展观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圆理”:天道生生、圆融互润的智慧之圆展示了和谐生物的“圆真之理”;天道酬善、惠及众生的伦理之圆,给我们指出了和谐伦理的“圆善之理”,这一“圆理”要求我们法和谐酬善之道,描万有向善之圆;天道和美、魅力四射的美丽之圆,诠释了和谐生关的“圆关之理”,这一“圆理”要求我们修和谐生美之道,绘万有和关之圆。全真呈圆,至善象圆,大美似圆,和谐发展中的“三圆哲学”使其成为发展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汉晋赋管窥     
论文就汉、晋时代几篇赋佚文的辑录、认定、归并和篇名问题等进行了严密的考证论述。考定此前所谓东方朔《旱颂》为贾谊《旱云赋》中的文字 ,崔《武赋》佚文实即崔《武都赋》中佚文 ,该赋写了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的活动中心 ;论证了蔡邕所谓《协和婚赋》《协初赋》实为一篇 ,篇名应用《协初赋》 ;傅玄《团扇赋》《圆扇赋》《纨扇赋》本为一篇等。纠正了以往学界认识上的错误。此外 ,或对原文进行恢复 ,或增补佚文 ,或揭示其艺术上之特色 ,俱有助于对这一时期赋创作及有关作家之认识。  相似文献   

10.
翟丽丽  吴磊  王善微 《阴山学刊》2011,(4):15-17,21
拉氏圆仿射变换有保持圆素平面上的若干性质的特性,本文主要详细证明了拉氏圆在仿射变换下的各种不变性质和不变量。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青神人民医院复员退伍军人范德安,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老蛋抱新蛋”的孵化技术,这种技术省时、节能、效益高。去年他孵禽蛋18万个,出孵率高达90%以上,他全年孵小鸭11万只、肉鸡2万只、山鸡2万只、小鹅1万只,纯收入5.6万元。这项技术具体操作是: 一、准备水温箱:水温箱为55厘米高的夹层圆型箱体,箱底部有与水箱夹层相通的进出水管,箱体上方距箱上沿1公分处有一根同水箱夹层连通的溢水管,水温箱外壁有保护层和保温层,温箱内壁和底部有吸  相似文献   

12.
上大学、上名牌大学,是许许多多高中生的梦想。在历年高考中,许多考生顺顺当当地圆了大学梦。但是,另一些原本很有希望甚至已经考上大学的考生,却不那么幸运,他们的大学梦有的“圆”中有“缺”,有的则被意想不到的麻烦击得粉碎。回顾和反思一下以往高考、特别是  相似文献   

13.
鉴(春秋)     
<正>1977年山东沂水刘家店子出土。器形硕大。方唇、窄平沿、深腹,上腹微鼓,下腹稍内曲,小平底。底缘外土呈绳索状。两附耳,耳与口沿齐平。口沿下一侧有一小管状流。上腹部有三周纹饰,上为变形窃曲纹,中为垂鳞纹,下为变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经济是以人口、工业、市场高度密集为特征的经济复合体,是区域性的经济概念。沿海城市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一个特殊部分,更集中地体现了城市经济的许多特点。从区域性经济概念出发,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包括工业、交通、财贸以及城市建设等许多方面的经济问题,而且也包括农业问题。一方面是沿海城市经济内部农业的发展问题;另一方面又有沿海城市经济同广大农业地区多维经济联系的发展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5.
鲍滢 《天府新论》2005,(Z1):289-290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现在能看到的版本有以明永乐北藏本(简称北藏)为底本的<中华大藏经>,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明<嘉兴大正藏>(即径山藏,以下简称径本)、清<乾隆大藏经>(简称龙藏)等共4个版本.其中大正藏、径山藏在分卷上基本一致,龙藏和北藏在分卷上统一.笔者在校对这四个本子时发现它们之所以有"二十卷"与"十七卷"之异,一是因为分卷的起止不一,二是部分内容上有互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徐子鼎     
<正> 1965年出土于费县城北上冶公社的台子沟.同时出土铜鼎两件,另一件无铭文.此鼎通高21.5厘米,两耳四股索纹,立于口沿之上.浅腹圆底,马蹄形三足,腹部饰变形蝉纹一周,重3.2公斤.纹下有铭文"余子汆之鼎百岁用之"阴文九字,为春秋时器."余"作地名则为"(余阝),邾国下邑;作国名则为"徐".徐子国,伯益之后.《路史》云:"伯益  相似文献   

17.
在圆内或圆外的全纯函数φ(z),Ψ(z)可以展开为Taylor级数或Laurent级数.对于同心圆环域S ,用级数展开的方法求解弹性平衡问题就显得比较简单.本文讨论了椭圆环域上的弹性平衡问题,利用复变函数理论,把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圆环域的问题求解.  相似文献   

18.
<正> 由于古书断句或对词语的误解等原因,有的字词原意搞错了,这样以错就错,出现了些沿误成习的词语。人们可以承认沿误成习的某些词语,但对其来龙去脉应当有所了解。《周易·讼卦》:“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孔颖达疏:“犹人意怀险恶,性又刚健,所以讼也。”《周易》原文应从“健”字断句,后人误把“健”、“讼”二字连读,因而用“健讼”一词指称人喜好打官司。如宋罗烨《醉翁谈录·断人冒称进士》:“有一健讼人,每假儒冠,妄生事节,到官虚妄,蒙宰公收罪引试‘险而健讼’,其人略不能措词。”清平步青《霞外(?)屑·时事·弥勒佛治世》:“闻健讼诬控者,其呈词尾辄有‘当今弥勒佛持世’云云。”  相似文献   

19.
元代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讨论裁定,裁定结果并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这一制度,当时称作圆署或圆佥、圆坐署事。《元史·刑法志》云,“诸有司,凡荐举、刑名、出纳等文字,非有故,并须圆署行之”。有关这一问题,迄今未见专题研究。本文钩稽史料,试就元代路府州县等机构圆署体制进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圆署来源于前代集议制度以及蒙古部族的协议传统。金元之际,燕京行尚书省政务,即由汗廷委任的中州断事官与宗王投下断事官共同裁定1,州郡官员、达鲁花赤“同署公事”也屡见文献记载。戊戌选试儒士,根据窝阔台颁布的圣旨,“中选者除本贯…  相似文献   

20.
关注中国诗学对圆美的崇尚,针对偏重文化勾陈、哲学溯源的研究现状,采取深入到诗文本内里的研究路径与方法:析解文本各层次圆的不同意谓,思考"诗何以圆"。本文提出:诗圆的最高境界是包蕴在以圆形物喻诗论说中的圆转无穷之圆,诗文本咏物、叙事、书写人生情境呈现出的"是又不是、不是又是"的特殊态势形成了体验上的回环往复,从而使得诗文本圆转无穷。造就"是又不是,不是又是"特殊态势的书写机制,在"咏物"中最为复杂。咏物徘徊于"是"与"不是"之间缘于对物自性的悬置,其手法主要有文化侵入和幻化。而之所以产生悬置物自性这种书写机制,是因为中国文化中以道为本源的宇宙观对物之存在有特殊的阐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