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帛书法是中国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应从文化学角度进行研究。简帛书法的发生、发展、湮没、中兴,既与简牍缣帛文化载体这一物质外壳有关,更与书法艺术自身内在发展规规律密切相关。简帛书法的文化载体本身即蕴含着极为深刻而特殊的文化意义,如对汉字书写编排的由上至下、由右至左的款式习惯的形成,汉字的简化,汉字横画多于竖画等特点的形成,汉字书法笔法的丰富等都起了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隶书到楷书的发展演变被称为“楷化”,它是汉字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现代汉字形成的基础阶段。在汉字楷化的过程中,促进或推动了楷化发展的因素很多,从外因的角度看,楷化的发展除了与当时的政治和学术思想有关外,书法的发展、书写工具的改进、书写载体的变化、家具的变化等对楷化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梁披云主编的《中国书法大辞典》云:书法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这一定义抓住了书法艺术的载体(汉字)及其内涵(人的精神美),符合古今书法创作实际,应予认同。这一定义可从三方面加以理解:汉字是书法的唯一载体;书写是书法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人的精神美是书法不可缺少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佚名 《社区》2010,(20):53-53
书法,是一门高尚的艺术,是中国文化四大国粹之一(其他为琴、棋、画)。它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法是伦理色彩非常鲜明的一种文化艺术。书法载体的汉字本身具有能较为自由地处理和体现伦理关系的特质。历代书家在伦理思想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支配和熏陶下进行书法理论阐述和创作实践。书法艺术中的三大基本要素:笔法、字法和章法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伦理思想。书法在传习、发挥文字交流功用的同时发挥着重要的伦理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汉字书写特点的基础上,解读了汉字书写在形成中国文化思维和美学思维中的作用,进而审视了中国书法的内在文化意义。分析认为,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的孤独性、变异性以及原生的一系列传统,更加激发其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构成其与现代文化接轨的内在通道。  相似文献   

7.
张大千是中国20世纪画坛上的大师,文章聚焦张大千画作中画款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从画款书法与画作的结构和画款书法与画意的关系方面进行讨论。他的画款书法以绘画为主体,既服务于视觉的审美,又将自己对人生、对绘画的情感及观点融汇其中,在构图美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地造就了画境之美,形成了诗书画的完美结合,艺术的审美意境获得无尽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套完整强大、意义明确的话语体系,其中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显而易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字,对文字的解释与运用构成了我们的日常话语.进一步讲,文字体系始终在凸显、深化和强化着话语体系.我们如何将国家长期形成的文字体系融入新时代的话语体系,建构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中以汉字书法最具特色,它作为我国文字体系中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对深化和固化中国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和核心价值.中国书法的内在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吻合,凸显儒家文化,符合实用主义的理念.我们完全可以将书法之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将书法之精神以新的文本、新儒家的话语表达出来,将书法之精神与实用主义哲学相结合,即通过书法情境、书法作品、书法实践、书法文化来带动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形成.  相似文献   

9.
书法与汉字与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是书法的基础和载体,书法不能脱离汉字,应该弘扬汉字的美,企图摆脱汉字的倾向是危险的;书法是汉字的提高和升华,又不能拘泥于汉字,墨守成规,毫无创意,也是没有出息的。要处理好书法与汉字“合”与“离”的关系。汉字“博采众美”而来,书法在表现自然美的过程中,逐渐集中到自然界最完美最富活力的人,由一般意义的“书若人然”,到显示个性的“书如其人”,到带有时代特色,使书法不断进入更新更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以书法铭文装饰砚台,是端砚上一道特别的风景。端砚铭文书法受到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端砚作为书法载体的特殊性,以及端砚之外人们对汉字的特殊情感和书法情结。由于端砚自身的名贵,加上名人雅士的题刻。再加上铭文书风的多样,三者相互辉映,使得端砚上的书法别有一番生趣。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边区书法具有传统性、人民性和现实性的特质。20世纪中国文化产生过强烈的现代化诉求,在某些层面曾发生过较为激进的变革,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上急于求成的"骤变"所产生的弊端逐渐显露。在陕甘宁边区,具有维系文化功能的书法,由传统渐入现代的发展模式对当下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陕甘宁边区书法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它并不拘囿于传统,打破了传统书法被知识精英所垄断的局面,让书法走出文人雅士的书斋,成为群众参与的一种文化形式。陕甘宁边区书法在实践中紧贴时代、记录历史,最终形成了新的传统,承载着陕甘宁边区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元代书法自成体系.其特点是赵孟頫开启"尚态"风格,影响了明清书风;继承了宋代"尚意"的人性化书风;诗书画印一体,以书写画、以画写书的画人书家辈出;章草的复兴丰富了草书的内容和表现能力.元代书法特点的形成与当时特有的语言环境、文化上的民族歧视等社会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钱文书法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是中华货币文化独有的优秀传统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历代金属铸币为载体,从先秦到晚清历经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逐渐形成了内方穿、外圆轮的形制以钱文书法为装饰的艺术特色,走过了一条与西方货币文化以图像装饰为特征迥然有别的独立发展之路,构成了世界货币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奇观,充分表达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与观察,展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文章从创意之美、艺术之美、实用之美、文化传承之美四个方面阐述了钱文书法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七章。分别论述了汉字书法的悠久历史及其在汉民族文化中长盛不衰的深层原因和历史必然。并从美育的角度,论述了汉字书法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各种举措和积极成效。文章用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批驳了当今流传于网络间否定书法,视书法为“摇头丸”的荒谬言论。  相似文献   

15.
书法审美规范作为书法本质的规定性,就其本质而言,它具有主体实践性、历史性、稳定性、开放性等特征,并且以特定的文化载体保存下来为后人所认知,在书法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自身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书法经验论     
书法创作与欣赏 ,是凭借一定的临池经验与生活经验进行的。书法以实用汉字为载体 ,它必须接受全民族的考验。不同的欣赏群体对书法的评价可能出现大相径庭的情况 ,它是由不同的经验引起的 ,我们还找不到一种为所有人接受的书法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17.
汉字的特点奠定了书法美感的艺术基础,汉字的表意性质造就了书法的形象美,汉字的形体构造生成了书法的均衡美与变化美,汉字的文化蕴涵产生了书法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18.
汉字书法与民族音乐艺术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体现中和思想、吸收自然元素和凝聚文人情结等。书法与音乐的艺术灵魂中都倾注有浓郁的情感成分,二者在本质上都会呈现出气息、节奏、旋律和线条等方面的阴阳变化节律,且各种变化浑然一体,自然天成。  相似文献   

19.
书法经验论     
书法创作与欣赏,是凭借一定的临池经验与生活经验进行的.书法以实用汉字为载体,它必须接受全民族的考验.不同的欣赏群体对书法的评价可能出现大相径庭的情况,它是由不同的经验引起的,我们还找不到一种为所有人接受的书法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20.
汉字象形性的书法审美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书法这座艺术宝殿是在汉字书写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但汉字与书法又有着本质的差别。汉字是交际工具,是符号性的东西,是物质的;书法是艺术,是供观赏的,是精神的。汉字是象形的,它具有表音文字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形态美,从而奠定了书法家对汉字的种种美进行卓越创造的坚实基础。汉字的发展经由了象形走向不象形,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从象形走向更高层次的艺术象形。汉字结构的象形发展为书法中的艺术象形,是汉字的象形在书法艺术中的升华,这种升华和汉字的象形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书法艺术作为个体的创造,它是书者个性情志与精神的体现。书者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的融入,使书法艺术成为一种富于个性精神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