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山的儿子     
袁克良今年86岁,19岁入党。为了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他一人独守荒山,植树造林,用37年时间把慕云山建成为太原郁郁葱葱的风景区。他的感人事迹被众多媒体报道,他被称为“当代愚公”、“绿化英雄”,而了解他的人都赞誉他是“我们身边的杨善洲”。最近,央视新闻频道纪念建党90周年“红旗飘飘”栏目也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惠州市有个搬运工,他靠模仿“歌神”张学友,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的“克隆”明星之一。但是,随着模仿明星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很快就“腻”了他的模仿,毫无“市场”的他又沦落成了搬运工。可他心底的明星梦并没有就此破灭,他在卧薪尝胆,试图闯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踮起脚尖     
[评析]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他也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相似文献   

4.
余绍成 《中华魂》2014,(16):19-21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相似文献   

5.
西杰 《今日南国》2008,(19):48-49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是享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来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传媒到粮油,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他就是杰出的企业家、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11,(5):9-10
有一个人在酒吧里弹钢琴,他的钢琴弹得非常好。人们来酒吧就是为了听他弹奏。但是一天晚上,有位顺客对他说他不想再听他弹奏了,他想听他唱首哥欠、,这个人说:“我不会唱的。”但是客人很坚持,他告诉男招待:“我已经听够他弹钢琴了。我希望那个家伙能够唱歌!”  相似文献   

7.
郭长祥 《北京纪事》2015,(12):39-41
王永利,中等个儿,浓眉大眼,今年56岁,开公交车已行驶30多万公里。王永利是老北京人,祖上居京200年,老北京的爷劲儿在他身上处处体现。他好玩,他收藏的奇石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为此,人送他绰号“石头王”。说到“石头王”,一是他姓王,二是他收藏的奇石形成了一定规模,很有特点,所以称为“石头王”。  相似文献   

8.
刘继兴 《社区》2011,(26):38-39
蒋介石的笔底功夫显然远逊毛泽东,但他有他的办法,那就是请人“捉刀”,为他“捉刀”的主要是两个人:陈布雷与秦孝仪。  相似文献   

9.
毛可斌 《金陵瞭望》2006,(14):45-45
在同事眼里,他是“办案能手”、“拼命三郎”;在被查对象眼里,他是“可以掏心里话的人”:在领导眼里.他是全市纪检监察干部的缩影、典型代表:在家人眼里,他是个“经常不回家的人”……他,就是市纪委纪栓监察员骆志国。  相似文献   

10.
人民的好公仆,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同志,廉洁自律,一尘不染,高风亮节,赢得众口称赞。他的廉政经验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他把住了“前门”,他的妻子守住了“后门”。“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郑培民写得清楚,做得更明白,想从他这个“前门”送钱请托,送钱买官,包工程买地皮,那是一点门都没有,碰了钉子,还要受训斥。那么,有些人就“强攻”不行搞“迂回”,“前门”不通走“后门”找她的妻子,想从这里打开缺口,殊不知他的妻子那道“后门”也是钢打铁铸,一人当关,万夫莫开。妻子杨力求敬重郑培民的为人,更注重维护丈夫…  相似文献   

11.
俄国文学中“多余的人”进步意义初探李小林俄国评论家赫尔岑在评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时曾说:“奥涅金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因为他从来不做什么事,他在他所处的范围内是一个多余的人。”①之后,“多余的人”成了俄国文学中一类典型形象的代名词。这...  相似文献   

12.
罗鸣 《中华魂》2014,(15):42-42
何谓“皇帝心理”?末代皇帝溥仪在“文革”期间“劳动改造”时曾对人说:“一个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他举例说:他当年做皇帝时,宫里有个姓黄的小太监,黄姓令他不爽,硬把人家改姓黑。由此观之,所谓“皇帝心理”,其实就是“独裁心理”。在封建制度下的皇帝,一言九鼎,至高无上,拥有“生杀予夺”的特权。一旦拥有这种特权,就很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独断专行的“皇帝心理”。有了这种“皇帝心理”,再经过人的“吹”“拍”“抬”“捧”,就越发肆无忌惮、狂妄至极。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是以现世“贫乏的时代”为切入点。通过对技术本质的追问和人与世界的分离乃至对立的反思,他发出了“拯救地球”的呼吁。为了这一拯救,他认为,语言本质上具有“聚集”之意,因而,通过改变传统语言观,使人与其他万物共居于世界的一元中,通过纠正人对其他万物的“主宰”关系,给人以新的生存方式。然而,海氏后期的这些思想是与他前期对此在的本体论思考有着内在的渊源关系,由此也可见得他思想的整体性和思维过程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4.
庄秋水 《社区》2013,(23):46-46
1922年,梁启超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一篇演讲。他向在座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进学校?”他估计回答十之八九是“求学问”。然后他又问:“你想学些什么?”,回答则可谓人言人殊。任公自己给出的答案,求学问为的是学做人。他说但凡一个人在学校里所学,数理化、史地、国文、英语,乃至哲学、文学、农工商等等,皆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要成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郑小泉  吴建锋  黄彩云 《老友》2013,(11):30-31
许享群今年84岁.是江西省金溪县左坊镇下许村人,抚州市供电公司退休职工,一个志愿军老战士,一个少了一只手掌的残疾老人。有人说他是“傻子”,有人称他是“善人”,有人赞他是“雷锋”,有人当他是“救星”。就是这么一个备受“争议”的老人.在2013年6月被评为江西省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相似文献   

16.
“死而不朽”的说法早已有之,司马迁继承了传统的“三不朽”的价值观,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区分出三个有针对性的价值追求层面,从而使“三不朽”说的内涵具体化、明朗化。他“好奇”的价值审美倾向,是他重人事、肯定人的主动性、宣扬积极进取精神的思想观念的反映,是对“三不朽”的价值观的发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17.
小刚在夸耀自己的爸爸:“我爸爸是船长,全船的人都听他指挥。” 小明说:“那算什么,我爸是市长,全市的人都听他指挥。”  相似文献   

18.
赶“早”     
大凡一生勤劳、有所作为的人都是“赶早”的人。鲁迅先生小时候上私塾时,有一次迟到了,被寿镜吾老先生斥责道:“以后凡事要赶早。”他便从此牢记在心,并在桌上写了一个“早”字自勉。正是他一生勤勤恳恳、  相似文献   

19.
弗洛姆的总体异化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新弗洛依德主义”的创始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危机和非人道化过程的加剧,以异化作为揭露批判其罪恶和病态的核心范畴。因为异化“触及了现代人最本质的东西。”同时,他接受了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马尔库塞的“人的总体异化论”观点,提出了他的总体异化论。本文试对他的这一理论作一点探讨。一在弗洛姆看来,无论是“青年”马克思,还是“老年”马克思,异化范畴在其思想中一直占据着“中心地位”。他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用劳动异化的四种表现来…  相似文献   

20.
郭海平像是受到了“上帝”的旨意一样建造了他的“诺亚方舟”——南京原形艺术中心。他用自己的方式将患有精神疾患的拥有艺术才能的人带上“船”,拯救这些被选中的人。郭海平说:“每个人都有权与自然对话,每个人都是天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