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承坤 《理论界》2002,(4):12-13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针对我们党在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提出来的。要准确领会和深刻把握“三个代表”的思想,应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思考和研究。“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一个具有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的新理论;是一个具有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的新理论;是一个具有蕴涵着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理论。一、“三个代表”具有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着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其中唯物史观的“基石”、“基  相似文献   

2.
美国文艺理论家杰拉尔德·格拉夫曾说,现今"决定文学理论的是政治协商,而不是理性的思考".我国的情况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的无限扩展来替代文学理论的建构.实践证明,新的文学理论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美学这两块基石之上,以获得巨大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由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理论教程>是迄今为止在建构现代化文学理论体系方面最为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以下简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或物质与精神互变),是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提出来的,它是继《实践论》之后,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概括。对于这个新的科学哲学命题,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一度有人撰文质疑,说它不抖学,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不一致,不符合哲学革命问题的规定性原则,没有体现实践第一的观点,有的文章甚政把这个命题混同于“精神万能论”,把它们一起说成是“左”倾错决的思想根源,对之批判。对此,我们试图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4.
<正> “物质”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范畴。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物质”范畴,还是以“实践”,范畴做为自己的全部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基石和逻辑轴心?这是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重大问题。我们现行的哲学教材(以下简称教材)通常把所谓辩证唯物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把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列宁的物质定义视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和逻辑起点,说它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遵循世界固有的发展规律改造世界的坚实的哲学基础”。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5.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居于首要地位,是贯穿于整个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线索,是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以"实践"的本质内涵为出发点,探究其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可以说,脱离了实践观,就如同削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将轰然崩塌。  相似文献   

6.
<正>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和根本特征?在现行众多的哲学教材中,一般把它们概括为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包括阶级性)。这类概括有两个方面的缺陷性:一是有的采用“特点”一词,而有的又采用“特征”一词,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和根本特征当成同一概念使用,未有表明二者的差别,使读者模糊;二是这类概括大多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作用出发,而不是从内容出发,不足以说明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阿尔都塞的哲学思想有三个渊源:结构主义者拉康的“症候阅读法”、巴歇拉尔的历史认识论和科学哲学观点以及斯宾诺莎唯理论的方法论。通过对其理论渊源的探析表明,如果把阿尔都塞的思想仅仅表述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把他说成是结构主义者难免有些以偏概全。相反,用“唯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更能表达其理论特性  相似文献   

8.
<正> 郭沫若世界观的转变时间,究竟如何确定,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一九二四年或一九二五年(?);有的说是一九二八年;有的说是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年;我则认为“郭沫若在一九二七年前后已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分歧从何而来?我想,重要问题之一,是对郭沫若世界观转变前的思想基础没有作出统一的科学分析和估价。我们认为,既不要把他世界观转变前的渐变阶段说成是思想质变的起点,也不要把他已经质变了的世界观,仍然当成是渐变阶段。只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9.
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说成是“少数民族经济”或“民族经济”,否定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地区性”,而强调其“民族性”的概念,我认为是不科学的。因为它们既不符合客观实际,又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时期多民族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认识,也不利于发展平等、团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能人本主义化——答丛大川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曾经撰写过《评“超越哲学”》一文,用以同主张走“第三条哲学路线”,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说成是“对唯物论和唯心论对立的超越”的观点,进行商榷。随即,丛大川同志著文为这种观点辩护,说这种观点体现了“新世界观的本性”,说我“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本性”(上述两文分别载《人文杂志》1990年第2期和第4期;后引丛文不注)。在我看来,丛大川同志所说的“新世界观的本性”,是人本主义的。对于这种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本主义化的见解,我实在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管理的界定和分类 “社会管理”这个概念对学术界说来虽不算陌生,但它的含义过去却很少有人探讨,以致产生很多歧义的理解:有的把它说成是对整个社会事务的管理,有的把它理解为是与工程技术管理领域相对应的社会工作管理领域,有的把它理解为在国家机构管理范围之外的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活动,莫衷一是。我们认为,社会管理(主要指科学的社会管理)是国家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异化”问题,近年来在国内理论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有的同志认为:“异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也是一个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原则问题。有的同志把“异化”等同于对立统一规律,他们把“异化”理解为事物的一分为二,向其对立面转化;有的同志则把“异化”看作否定之否定规律。他们说,“异化和异化扬弃,无非就是否定之否定,一种历史的辩证法。”“异化”究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还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是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而建立起来的,这本是个历史事实。然而,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却被忽视了。一度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同黑格尔的“合理内核”的简单相加。这种肤浅的观点,完全抹煞了马克思在哲学上作出的创造性贡献,模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本质区别。迄今为止,我们一直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后人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并没有称自己的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却明确地说过,他们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我认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更能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功能。当然,仅仅停留在名称的争议上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主要是内容。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可从下列几方面作出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周谷城为了证明那一套所谓“时代精神”“汇合论”,他振振有词地把文化遗产也说成是“统一整体”;而且认为在这“统一整体”里,凡表现“真实感情”的作品“一经出现了,便是独立的”,它的价值并不因历史的发展而改变。按照这种论调,对于遗产就只能是不分精华和糟粕,一概肯定,全盘接受。这显然是同马克思主义对待遗产的批制态度根本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期来,学术界在评述实践观的一些问题时,似乎有一种不恰当地拔高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认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倾向。例如,有人把实践说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而现代西方哲学中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一些代表人物,更是在制造马克思和列宁的对立,妄图以所谓的“实践一元论”取代“物质一元论”。因此,如何恰当地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物质一元论,就成了哲学研究和当代哲学斗争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基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出发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7.
据报导,在一次“有一百多位专家、教授、学者参加”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大多数人认为”,平均主义与封建主义“实质上没有任何相通之处”。他们把主张这两种思想相通的论点,说成是一种“泯灭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的错误观点。①乍看起来,上述看法似乎阶级观点十分鲜明,然而细加推敲却不免同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原理相牴牾,也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实际。笔者不揣谫陋,愿就管见所及,提出一点不同看法,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18.
耿相魁 《兰州学刊》2008,2(3):15-17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建设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新飞跃。唯物史观则是其哲学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是以人为本的理论源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有机体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则是全面协调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唯物史观关于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社会历史的连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东哲学界对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鸣”,这是很好的。在探讨中,有的同志不同意我的观点,我也有不赞成别的同志一些提法,现在提出来商榷,并就教于诸同志。一、从研究对象看社会主义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关系有的同志认为:如果“把社会主义辩证法变成一般辩证法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可能“把它变成一般辩证法学科的具体例证”。这里说的“一般辩证法”,其实是指唯物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个人价值观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内容,要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就必须确立科学的个人价值观。然而我们常常在报刊上看到,有些同志把“个人价值”、“自我价值”当作个人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有的则把“我自己在满足他人(或整个社会)的需要时所起的积极作用”(见1991年3月25日《光明日报》)说成是一种“自我价值”,这就把个人的“社会价值”混同于个人的“自我价值”。可见,当前人们对于“个人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