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千百年来,在家庭教育领域不少有识之士辛勤耕耘,积累了丰硕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社会主义家庭的建设迈上了健康的轨道,显露出勃勃生机,人的主体价值逐步得到确认,家庭教育的地位与作用重新受到重视,家庭...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现代家庭建设是相对于传统家庭建设的一个新概念 ,其内容包括家庭物质文明建设与家庭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关系模式是其主要内容之一。社会发展决定现代家庭建设 ,现代家庭建设影响社会发展 ,二是互相联系 ,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民粹主义一开始进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视野就被紧密联系在民族命运和革命前途之上。在整个现代文艺思潮中,随着"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的确立,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文艺思潮,它在文化思想和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牵引着现代文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行以产业政策为手段的经济干预活动,对保护、扶植本国的幼稚产业和主导产业,调整衰退产业,加速实现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日本干预经济的政策,既注意以调节社会总需求为主,又能从调控社会总供给方面根据国家经济计划的目标,制定并推行别具一格的产业政策。近  相似文献   

5.
现代家庭的伦理建设必须建立在家庭成员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因而它与传统家庭伦理有许多不同之处,需要对传统的家庭伦理进行扬弃,同时要具备有现代特色,需要加入经济、心理、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平等互爱是现代家庭伦理的核心内容,共同进步是现代社会对家庭成员的要求,而尊老爱幼永远是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伦理追求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文化批评带有根本的性质和意义,妇女解放是一场本质上的文化变革,将女性角色演变、妇女解放和文化演进结成历史链条,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进行文化透视,不仅贴近研究对象主体,又避免一般文化批评的静止和空泛.  相似文献   

7.
生活居住在中国边缘地区的布朗族,在世纪之交日益加速的社会开放及现代化进程中,以其相对封闭并持续了数千年至今的传统,卷入了当今世界的变革大潮。生存与发展,传统与现代交织在一起。本文以一个布朗族家庭生活为个案,以其家庭生活中的传统及其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的演变,将这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困境作了比较深入的揭示。这一揭示反映了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的现代境况。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塑造的一系列西化的男性角色是亲历了西方现代文明的"上海人"对现代的想象。张爱玲利用"上海人的观点"颠覆了"五四"文人的现代观,然后又以颓废的现代观消解了"上海人"的现代观,最后以"蹦蹦戏花旦"的传统形象反拨了西方的颓废的现代观。而对现代观的逐步消解和传统"花旦"形象的建构则是通过西化背景的男人与传统背景的女人之间的故事逻辑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中国妇女家庭角色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所发生的急剧转型对妇女传统家庭角色所造成的冲击、新时期中国妇女家庭角色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妇女家庭角色转变的主要特征等几个方面,集中论述了新时期中国妇女的家庭角色上所发生的重大变迁,并对此现象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构建家庭角色的指标体系,通过男女家庭角色行为的定量分析,以男子的家庭角色为参照系,客观地展示女性的家庭角色状况,现代性转型的特征,从而进一步分析家庭角色的转型对妇女地位的可能影响。 一、家庭角色的指标体系 评价个体的家庭角色状况,要有一定的参照系统,这个参照系统应该是个综合的指标体系。然而目前并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标准指标,就是说,评价家庭角色的指标体系尚在探讨之中。  相似文献   

11.
在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女作家一直在做着非此即彼的选择:要么是冯沅君式的对男人爱与庇护的寻求;要么是花木兰式的女扮男装.八十年代女作家的男性话语表述方式使女性文学徒有其名而无实际特色.牺牲女性意识的这种文学选择对女作家来说是一份丰富而无边的隐痛,而在创作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去触及自己的隐痛,试图通过肉体和欲望的超越寻找自己话语讲述的权力,消解作为社会文化主体的男性话语.性别的怨恨与创痛成为弥漫于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职业装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了职业装在现代中国的发展概貌,阐述了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和改革开放以来这三个阶段职业装的主要品种和主要特点,并说明民国时期是中国职业装发生由中而西的转变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家庭经受了三次冲击:20世纪初指向家庭制度的批判,1949—1976年间指向家庭情感的政治运动,30年来从结构、制度、价值观指向家庭的全面侵蚀。在三次冲击和经济社会剧变的背景下,家庭问题需要进入国家的视野,需要建立支持家庭的政策体系。回顾过去的百年,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家庭制  相似文献   

14.
15.
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充当了孩子的主宰、保姆、看守或旁观者角色,而现代家庭教育要求父母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做名副其实的教育型家长.  相似文献   

16.
试论父母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充当了孩子的主宰、保姆、看守或旁观者角色,而现代家庭教育要求父母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做名副其实的教育型家长。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可以促进教师的转变 ,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基本功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家庭法是中国法学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已有研究未能正确认识个体、家庭与国家的结构性关系,故未能就其变迁提供具有充分解释力的结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整合便是一以贯之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试图依靠家庭法的政治化运作,从家庭入手改造个体,实现同质国家。改革开放打破了这一局面,市场经济促使法律中的家庭成为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角色。与此同时,经济理性对家庭伦理的削弱,也暴露出现代化进程中价值共识虚无的困境。后来法治国家的建设促成了依宪整合的转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宪法价值共识。在宪法精神的引领下,《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构建了作为公民美德教化者的家庭角色,多维度促进了价值凝聚力,回应了新时代国家整合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尤其是建国60多年来,四川方言发生了诸多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在语音上渗透到了四川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中,一些颇具特色的方言特点逐渐消失,总的趋势是向普通话和成都话靠拢。这些变化受到了政治、经济、人口和普通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五四"运动以来,现代中国科学观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科玄论战"的结果确立了科学受尊崇的地位,"实用至上"的科学观限制了纯理论研究相对独立的发展,对"伪科学"的批判突出了科学精神的核心价值,科学文化的比较研究开启了对科学的多元化理解.现代中国科学观的演变,是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和冲突的社会环境中展开的.对科学的误解和误用在一定时期内在所难免.不断清除对科学的误解和误用,正是中国科学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