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2.
尹桂丽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82-84
该文对否定副词"不"、"没"的使用情况、学生在具体的使用时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季林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9-84
汉语语法研究中,"差点儿(没)VP"句式一直是很多语法学家关注的重点。朱德熙从说话者是否企望该结果发生这一角度出发将"差点儿(没)VP"句式区分为4种类型,这一区分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存疑点为"差点儿没VP"这一句式。与通常认为的情况不同,当VP表达的是说话者企望发生的结果时,"差点儿没VP"不仅可以表达肯定含义,还可以表达否定含义;当VP表达的是说话者不企望发生的结果时,这一句式在特定语境中也可能表达肯定含义。并且从历时角度看,随着时间的发展和表达的需要,"差点儿(没)VP"这一句式的结构日益复杂化。 相似文献
4.
吴齐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62-169
新兴“谓词性成分+子”结构表示言者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属于评价态度标记语,句法功能多样。该结构来源于百度贴吧,其中大部分“谓词性成分+子”可以扩展为“谓词性成分+的样子”。当“样子”充当语用标记时,二者的句法、语用功能相同。“样子”前定语的性质、感叹标记“好”的修饰和“样子”的语义泛化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吴艳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93-96
本文对否定副词"不"、"没(有)"进行比较,指出"不"是表示句中主语的主动否定或说话者的主观否定;"没"是用于客观叙述,陈述动作没有完成和事件没有发生。同时,考察了"不"、"没"与时间词语的搭配情况,揭示了时间差异性是二者不同的否定意义在时间上的表现。并且还讨论了"不"、"没"与动词的搭配情况。 相似文献
6.
李泽琴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83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得(děi)与副词或副词性结构组合时,体现了明显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主要是受得的语义特点制约。语义一致原则是得与副词组合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得的宾语特点和语言象似性原则、命题内外成分的区别等也对这种不对称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5):113-118
“有X没X”是现代汉语框式结构的一种较为典型的语法构式。当前,学界的研究大多是探究“有X没Y”的句法及语用表现,而对于变项“X”属同一形式的现象尚未涉及。通过外层的形式描写和深层的语义分析,鉴别“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的用法,指出客观叙述性和主观评价性是区别“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用法的主要方法。同时,利用句法功能的差异,描绘出现代汉语中“有X没X”所有类型的特点,即“有NP没NP”“有VP没VP”“有一Q没一Q”和“有的没的”4类情况的共性及个性。另外,深入诠释转指性和描述性语义特征的不同是“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用法区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媛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54-59
梁启超将孔子的"知不可而为"精神与老子的"为而不有"精神视为人们安身立命的重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责任心与趣味相统一的人生观。他强调人生的愉悦性、责任心、无功利性,指出我们要为生活而生活,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知行合一与宠辱不惊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的青年学生人生观的养成产生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9.
刘翠香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3):101-103
栖霞方言的"不"、"没"与普通话的"不"、"没(没有)"基本对当,都可以用于谓词性成分的前边,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等的否定,但用法上仍有一些细微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这些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林清书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娭毑”是汉语方言,它有两个意义:一是指称祖母,一是尊称老年妇女。综合各地汉语方言以及苗瑶畲语、壮侗语的情况来看,“娭毑”有如下几种意义:称呼母亲;称呼祖母;称呼外祖母;对祖母辈的妇女的尊称;族人对外婆的尊称;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娭毑”主要在湘方言中使用;“(女哀)姐”主要在客家话中使用。就“娭毑”、“(女哀)姐”和“依呀”而言,客家方言与湘方言、畲语、苗语、瑶语、壮侗语同源。 相似文献
11.
凌礼潮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81-85
文章就新发现的麻城<梅氏族谱>和<刘氏宗谱>,从刘守有与梅国桢的姻亲关系入手,对马泰来先生关于麻城刘家与<金瓶梅>关系的论述,作了新的考证.对<金瓶梅>一书的流传途径和西门庆的人物原型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蒋继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79-81
一、媚的趣味演变媚的出现与古人对人的情感、品性的推崇和艺术趣味的转变分不开。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人对自身之美的审视、欣赏日益自觉化、完善化。《诗经》已注意到了人的柔美、温和的品性,如女性是“窈窕淑女”、“彼美淑姬”;男性是“温 相似文献
13.
在跨文化交际中 ,英语“sorry”和汉语“对不起”使用频率很高。从语义和语用两个层面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就会发现在道歉义上 ,两者大体对应 ;而在表示歉意的程度和使用场合上仍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词话>中的语气短语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4):59-64
《金瓶梅词话》中,语气短语词主要有“是的、不是、不成、就是了、便了、罢了、也罢、着哩”等,通过对这些语气短语词使用情况的考察分析,发现它们所表示的主要语气意义基本上沿用至今,有的则保留着早期特有的一些语气表义现象。 相似文献
15.
杜朝晖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4):475-478
“双陆不胜”、“鹦鹉折翼”反映的是武后还政于李唐的事情。这两则故事在历史上流传广、影响大,范仲淹《范文正集》、苏辙《栾城集》、李弥逊《筠谿集》均有引用。然而《旧唐书》未收二事。《新唐书》载有“双陆不胜”,《资治通鉴》亦载有“鹦鹉折翼”。实际上这两件事属于民间传闻,而这民间传闻又与佛经和佛经变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熊鸣琴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01-204,214
《曾布日录》有着极重要的史料价值,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哲宗朝事迹时引录《曾布日录》甚多。其中原因在于:由于党争因素的影响,《哲宗实录》前后两次编修,内容不一,李焘只能参照其它史料对哲宗朝事迹加以辨析。而宋高宗对曾布《三朝正论》的欣赏,曾布及其子孙对《曾布日录》的曲笔及删润,使得南宋的舆论导向对《曾布日录》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7.
“道经”首篇是《老子》全书之总纲,当从“以老证老”、考虑语境、整体把握这三原则出发来考察,方能正确地阐释本章之旨。其中“道”是一种不可名状的、形而上的“非常之道”,而“无”和“有”则是老子分别对远古蛮荒与近古物质两个时代的称呼。 相似文献
18.
董定一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69-76
绣像本与词话本《金瓶梅》文本有着不尽相同的情节设置与思想内涵,这种不同直观地反映在两大版本各不相类的回目之中,其回目所体现的小说人物形象、小说叙事角度及作者的叙事观点与审美旨趣皆大相径庭。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究。此外,借助数字为回目做标记的方法对这些回目的异同频度进行数理分析,也可以使读者更便宜地体察其相异情况和原因,从而在对《金瓶梅》的两大版本进行分析的时候,作出更为明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