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及我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的调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任何民族政策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民族政策的真正底蕴 ,是民族政策的真正本质。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一旦形成 ,往往演化为一种外在的力量 ,影响着民族政策的发展。长期以来 ,我国民族政策形成了一种“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此种取向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实的情况表明 ,我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的调整势在必行 ,通过调整确立一种将国家利益置于至上地位的“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社会整体法律信仰依然不强,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改进措施。通过对民族地区民族信仰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关注。应当借借鉴民族信仰合理的成分,实现国家法对民间法的合理包容。 相似文献
3.
信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社会共识的基础、社会和谐的基因。当前的中国社会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下面临着复杂的信仰危机,表现为工具理性泛滥,社会资本弱化;转型社会的价值冲突凸显,价值整合难度上升;市场意识主导社会关系,漠视终极价值关怀。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体现了科学认知与科学信仰的统一、科学真理与价值理想的统一、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的统一,具有服务于社会、增进时代共识、推动社会发展、增强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信任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信仰是在"信"的基础之上的知、情、意的完美统一;从信仰的发生学上看,信仰与集体潜意识有关,是在后天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发展完成的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和宗教是信仰实现的两种方式;信仰为人提供有效的认知策略;信仰能够满足人的不同需要,体现终极关怀;信仰为人提供价值体系,指导个体自律生存;信仰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西北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具有六大功能,表征形塑功能有助于推进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的民主化建设,满足需求功能有助于促进公民对国家及其政治体系的认同,输入整合功能有助于促进地区政权能力建设,监控功能有助于促进地区法治化建设,塑造功能有助于推动地方政治社会化进程,疏散功能有助于维护地区的政治稳定。这些功能的作用发挥,集中体现了公民政治参与在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价值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信仰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为人们提供着价值体系中的“应当的应当”;信仰作为评价主体价值观念体系的深层内核 ,是价值评价活动的大前提 ;由信仰的特殊地位 ,使得其为价值评价提供最高价值 ,亦即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但是近年来未成年人越来越严重的犯罪现象,让我们忧虑的同时不得不作出思考。信仰是人的最高精神世界,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方向和形成。正确评估和了解未成年犯的精神信仰的现状,寻找其与其他群体存在差异的精神信仰因子,对于未成年犯罪的预防,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及其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蒋子文信仰在六朝300多年的历史中,受历朝统治者的极端推崇,为六朝历史中极特殊的宗教现象,历来受到学者重视.作为一种和统治者紧密结合的信仰,蒋子文信仰的产生、发展、兴盛、衰弱都和六朝的政治发展紧密相关,将蒋子文信仰放在六朝政治史的框架内分析,为蒋子文信仰研究提供了新诠释.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的价值取向: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并存。知识教育是其价值取向的基础,认识不到这点,就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失去牢固的根基。信仰教育是其价值取向的最高目标,认识不到这点,就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迷失方向、丢了灵魂。知识教育的有限性依赖信仰教育的无限性才能得以长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必须经由知识教育升华为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中国在以全球化为背景的大国发展中,民族精神的现代构建至关重要.具体路径是培育拥有民族特质的现代文化、培养有容乃大的开放情怀和健康的民族意识和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的产生的论述,关于国家是政治文明社会的概括的论述,关于民主政治是国家管理的最高形式的论述等,明显地体现了政治文明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国家建设包括了现代制度组织体系和现代政治价值体系建设这两个维度。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代国家的制度建设,对于现代政治价值体系建设的探讨还很不够。政治价值体系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整合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中国传统社会依靠的是儒学价值体系,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以革命价值体系对社会进行有效地整合。转型时期,现代政治价值体系缺失已成为一个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因此,在现代国家建设中必须要构建一套与现代制度相匹配的现代政治价值体系。以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现代政治价值体系是现代国家需要确立的制度价值,是国家和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现代政治价值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3.
闵金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30-32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中的政治层面,政治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国
家的文明水平,影响或制约着其他两个文明的发展进程。政治理念是政治文明的潜在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从政治理念入手。通过分析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提出了五个理念变迁即政权合法性理念变迁、权力归属理念变迁、权力运行理念变迁、权力控制理念变迁、权力指向理念变迁。
相似文献
14.
李爽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3):95-98
谚语是反映民族文化特点的语言单位。在翻译内嵌形象的谚语时,要充分尊重语言的民族文化特点,采取适当的翻译技巧处理不同的形象。要忠实于原文、忠实于现实、忠实于读者,使译文读者得到的概念和感受等于原文读者得到的概念和感受,尽可能地缩小两种语言读者在理解上的差距;进而指出对英语谚语及其翻译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史上以儒家为代表的"依经立义"的话语言说方式,既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话语盲说方武和学术研究范式,也是贯穿中国哲学始终的占主导地位的话语言说方式和学术研究范式.它作为一种以"经"或"经典"为依托,以"义"为核心,"借事明义",发挥其中"微言大义"的话语言说方式和学术范式,既是一种经典诠释的方式和方法,也是一种学术传承和理论创新的实现形式.尽管其中既包含着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又包含着圣人崇拜、经典崇拜和语言崇拜等非理性因素,然而,它作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话语言说方式,历千年而不衰,自然有其合理的内核,如果剥去它政治伦理的外衣,祛除圣人崇拜、经典崇拜和语言崇拜等非理性因素的芜杂,经过现代转化应当成为我们构建属于自己的具有强烈民族主体意识、民族气派、民族语言、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的话语言说方式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为主导的影片迅速形成了主流政治大片的新类型。但不得不指出,这种类型倚重"数星星"的娱乐议题,割裂了审美认知与情感关系,导致认知功能的丧失,难以有效地阐释政治观念及其价值,反过来也影响到审美情感的丰富性与深刻性,政治叙事缺乏感染力。我们认为,当下电影的高票房与社会议题的设置关系密切。主流政治大片需要从当下政治实践与国际政治的两个维度上,运用包括领袖人物与政治观念等多义与复杂性,设置吸引大众关注、积极参与的政治议题,从而塑造出一个理性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7.
进入近代社会后,古老的民本思想并没有自然地发展成近代的民主思想。近代以来的改良派、维新派虽然也为之注入了时代的新内容,但融贯中西,汇通古今,在糅和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把古代民本思想推向最高峰的却是孙中山。本文从思想渊源、革命理论、革命纲领以及革命实践等方面论述了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对充分认识近代以来的民本思想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增加有效的制度供给、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体现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尺、监督公共权力的关键要素、提升政治权威的有效途径、维护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承载着政治价值,其政治价值具有正向和负向二重性。网络技术能够改进公民的政治行为,促使政治权力的变移,迫使政府管理的创新,从而促进民主化进程。但网络技术的发展会产生信息霸权、数字鸿沟、网络扰政、网络安全和政治冷漠等,给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一系列困境。应在网络技术和政治相互协调的互动机制中,实现政治对网络技术的合理干预和控制,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谭江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65-70
在吉登斯看来,解放政治是现代性发展的本质及其内在动力,它在驱动人类创造历史、打破枷锁的同时,也带来了晚期现代性的意外风险与灾难,生活政治则是其根本的超越之道。而中国独特的解放政治境遇决定了其特定的现代性矛盾,只有依循生活政治路径,实现国际与国内生存方式的自主转变以及对话民主的积极推进才能最终重构中国现代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