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公不仅举止疯癞,言谈风趣,而且文武双全。神通广大,摇着一把破蒲扇到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代即已开始流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并广为流传。明末清初,济公形象逐步成熟,并出现了一部武侠与神话相糅合的长篇古典小说——《济公全传》。  相似文献   

2.
一天,我们到一位老先生家中造访,他那把奇妙的紫砂茶壶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这把壶的盖形为元宝式僧帽,壶嘴象个酒葫芦,壶盖与壶柄以一串佛珠相连。壶身上浮雕着破蒲扇、破僧鞋、吹火筒,两面还分别刻有“济癫僧积善除魔”、“南无阿弥驼佛”篆字。“这不是‘济公壶’么?”我问,“正是。”老先生微笑点头,悠悠自得。 啊,这就是曾名噪一时的“济公壶”!记得1987年夏天,在香港展览中心举办的“宜兴紫砂名作展”上,“济公壶”大放异彩。一刹时,香港许多报纸纷纷报道。港人中掀起了一股“济公壶”热。尽管每把壶的标价高达7000港币,但收藏家们仍蜂拥而至,最后连样品也被抢购一空。台湾的收藏家们也以收藏“济公壶”为乐事,还专门成立了“济公  相似文献   

3.
流传广泛、内容丰富的“济公和尚”,同中国古代许多传奇人物一样,是史籍材料与民间创作相融的结果,是历史上确有其人与民众理想化身的结合。从目前所发现的材料考析,其产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誌公”时期、“道济”时期、“济公”时期,前后约一千五百年。  相似文献   

4.
以两宋“双城”的视角来观照“包公”“济公”系列小说,能为我们提供新的研究路径。包公与济公皆为明清通俗小说中的传奇人物,以两人为中心的系列小说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两大文本系统。“开封包青天”和“钱塘济颠禅师”都带有鲜明的城市属性,两个系列都以宋代都城生活为主要背景展开叙事,呈现出一北一南两大都城的文化特色。两类小说在都城文化和人物属性的互动上颇为相似。一方面是“依城塑人”,即人物开展都城化叙事。“包龙图”依托“开封府”统领侠客在以政治主题为主的多元空间内惩恶扬善,济公则以“替僧”身份游走临安的市井江湖,带领徒弟扶危济困、普度众生。另一方面则是“因人名城”,即都城彰显人格化特征。城市与主人公之间展开多维度的互文与对话,以彰显城市的人格化气质,包公逐渐演变为中原清官文化的时代象征,济公身上则凝聚了江南和合文化的世俗样貌,威严气度与谐谑趣味参与建构了小说中开封与临安的城市美学形象。  相似文献   

5.
济公原本只是南宋临济宗的一位异僧,在南宋杭州浓郁的罗汉信仰氛围下,他圆寂后不久便被传说为五百罗汉转世.对此,口头文学、文本文学不断叠加新的传说以及新的称号,济公罗汉的名号由一普通的金身罗汉到紫磨金紫脚罗汉再到降龙罗汉.这些罗汉名号多有出处及历史文化内涵,而名号的更迭更有其深层的民众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情节构思、表现主题等方面,分析了冯梦龙《三教偶拈》中“济公火化促织”一段和蒲松龄《促织》二者的渊源关系,认为后者取材于前者,但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7.
近日,洪洞县赵城北街请来了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在临汾称为“当代济公”的地区老年体育协会的张致敏老人。 张致敏来赵城后,顾不上休息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在短短的六、七天中,既要免费给病人诊治,又要教医疗保健操。每天早晨5点多钟,他就来到赵城北街老年协会,教大家学  相似文献   

8.
陈新 《北京纪事》2010,(10):30-33
2005年的一天,韩雨芹正在愁着自己暂时无戏可演,对前途颇感迷茫之时,一个名叫《济公新传》的剧组找到她,让她去试镜剧中一角。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宋朝时期,新罗的高僧元晓,年轻的时候曾跟随大安禅师修行。大安禅师是和布袋和尚、济公一样的人物,穿着破烂,每天在街上击钵乞讨食物,并且祝福那些布施的人能"大安"。久了,大家都叫他"大安禅师",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名字。大安禅师乞讨食物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流浪狗,他常把  相似文献   

10.
“孙悟空大战欧阳锋,小一休难倒大济公,龟兔再赛没输没赢,梦里遍游三山五岳和太空。”这就是童心,这就是童真。卡通漫画、花草动物、天上地下、传说掌故……想象所至,随心所欲进入作文,这就是“想象作文”!  相似文献   

11.
齐夫 《中华魂》2017,(4):25-26
如今,毕业60年、已84岁高龄的著名演员游本昌还在演戏,不仅如此,这个老顽童还成了万众瞩目的网红!早在30多年前,他就成功地在电视剧里塑造了济公形象,一时间,“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主题歌,响遍大街小巷。记者问他:您老早就功成名就,也到了颐养天年的岁数,何不在家享享清福,含饴弄孙,干嘛还搞那么辛苦?老爷子幽默地说:“人到这个世上来,总要留点痕迹。  相似文献   

12.
《济公》里唱:"哪里有不平哪有我。"太对了,地上哪里不平,当然会有"窝"了!《龙的传人》那句"永永远远地擦亮眼",我当初无论如何也听不懂,总听成"永永远远地差两年",还老是纳闷儿,为什么一定要差两年呢?  相似文献   

13.
抗严教“离家出走” 常远出生于相声世家,爷爷常宝华和伯伯常贵田都是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先生深知艺术行业艰辛,虽希望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子女晚辈的成长,却完全顺其自然、因材施教。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小常远一改往常的乖顺温和,突然披上被单、顶个塑料盆扮起了正在热播的济公。他仰起小脸,对着长辈奶声奶气地说:“我长大了要说相声、当演员!”  相似文献   

14.
正他脾气不好,可以为一件小事和学生家长吵架;他斤斤计较,运一次砖都要讨价还价;他不爱家,很少按时回家,还不时向老婆要钱,"假私济公";他常耍无赖,面对各方的催款,总是想尽办法拖着;他"挥霍"校长形象,修桌椅、打井水、植树、搬砖头几乎学校里能做的事都做过……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好校长。  相似文献   

15.
我是93年才结识《专业户》的。贵刊的一条信息,使我致富梦想成真。我高考落榜后,便到本乡的一企业工作,收入不多。工作之余便和父母一道加工蜡烛出售,尽管一年到头,利润也只有3000元左右。近年来,由于三产发展迅速,加上电力日趋好转,蜡烛生意更加难做。94年5月,我根据贵刊的介绍引进“声光蜡烛”技术!加上自己的实践努力,搞出了比“声光蜡烛”更简单的生产工艺,由于该蜡烛一点燃就响,可奏“济公”、“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16.
[摘要]明隆庆刻本《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实为话本小说,与有关道济禅师以及南宋禅林的可信史料相比对,我们可以修正该刻本的一些文本错讹,进而推断话本关于济公家世和生平基本履历的叙述符合史实。话本涉及的临安高僧群,多数实有其人,有关他们的叙述虽经过一定程度的改编,但这种改编准确地反映出南宋禅林的人事背景,并非后人所能措手。话本还涉及众多“太尉”,其实际身份应是南宋的贵戚、武官,且太尉如此之多,乃当时特有之现象,话本的有关情节自然也是宋人所编。故从内容而言,这基本上是一个宋话本。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一个好玉的民族.中国人对玉有着独到的理解和认识.古往今来,世界上没有另一个民族能象中华民族那样对玉一往情深,崇尚备致.黄金和美玉得之不易,价值昂贵,可以充当空货.但中国人爱玉,并不仅仅爱它本身的价值.它那璀璨晶莹的色泽、细腻温润的气质以及内聚抗压的品格,博得了人们由衷的喜爱和钦敬.爱玉成了中国人的一大传统,这一传统的滥觞和奠基,应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以前的红山文化.早在红山文化还没有被人们发现和认识以前,红山文化玉器便不断出土,散落流失乃至惨遭毁弃者,数量难以确估.在红山文化被正式发现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仍然不能认识红山文化玉器,如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两件属于红山文化的玉龙和流落日本的马蹄形玉箍,都曾经长期被误认为是商周古玉.直到1971年5月,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民在北山红山文化遗址中意外地掘得一件大型碧玉雕龙.这一消息不径而走,传遍了辽河上下,惊动了燕山南北.它就象济公手上那般神奇的法术,把考古工作者的目光紧紧地系在红山文化及其令人费解的原始玉器之上.人们开始乍惊乍喜地意识到,中国玉雕艺术的源头很可能发生在五、六千年以前的西辽河流域.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帝内经》阐述了饮食营养的重要意义 ,强调“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及饮食营养在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膳食结构上 ,提出了“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 ;在消化生理上 ,提出了“脾胃学说” ;在食物性能上 ,提出了“气味学说” ;在饮食养生上 ,提出了“调和阴阳”、“谨和五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基本法则 ;在疾病的治疗上 ,提出了“食疗学说” ;在疾病恢复期的饮食营养上 ,提出了“食复学说” ;在养生食疗上 ,提出了“食忌学说”等。所有这些论述都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为我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我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批判"两个凡是"和真理标准大讨论中,邓小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江泽民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全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20.
十六世纪的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它的晚期,在长江中下游的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此同时,在思想界和文学评论界,也相应地涌现出了一股新的思潮。作为这一进步思潮的代表人物,大都活动在现今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省。而当时湖广地区的黄安、麻城和公安、竟陵等县,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分别起了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