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霸权稳定论和新自由主义都是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流理论范式。这两种范式将国际制度界定为一种公共益品。本文讨论了国际制度和公共益品的概念,认为上述两种范式的国际制度公益品命题实际上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霸权兴衰问题时,西方主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说正掌握着某种程度的“话语霸权”。但是,肇始于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的学说——新葛兰西学派对国际体系和霸权问题的研究正在获得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将首先梳理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关于霸权问题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阐述新葛兰西学派的学者所提到的“历史结构”、“文化领导权”和“制度性权力”等理念,然后结合战后美国霸权的兴衰变迁状况,分析新葛兰西学派对于解读霸权兴衰问题的作用,并揭示其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霸权国自古就存在,但当今世界上唯一的全球霸权国就是美国。美国霸权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霸权的制度性。美国制度霸权的特点是其霸权与国际制度相辅相成。国际制度所提供的国际公共物品,是指有纯粹的或一定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而为所有成员国(组织)或部分参与成员国(组织)所享用的各种制度性体系,包括国际秩序、国际合作、国际安全、国际汇率稳定等方面。国际制度既是国际公共物品的一种供给形式,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公共物品。现今国际制度所提供的国际公共物品基本上是以美国霸权为基础,另一方面构成了美国霸权及其维持的主要基石。  相似文献   

4.
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是70年代后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是国际社会中各类行为主体的对外政治和经济行为,以及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国际政治经济学,顾名思义,是“国际”的“政治经济学”,其理论脉系和方法论基础植根于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或国际政治学。一、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一词源自希腊文中的Oikonomia,其最初的内涵所指就是一种由一个…  相似文献   

5.
鲁杰“多边主义”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边主义”理论是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新兴领域 ,鲁杰则是其主要代表人物。鲁杰的“多边主义”理论基本借鉴了国际制度理论对“国际制度”的概念界定 ,从学理上初步探讨了“多边主义”的内涵、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等问题 ,并从多边国际制度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国式霸权”的观点。有鉴于此 ,鲁杰的“多边主义”理论为国际关系和美国霸权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人重新关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凸显的全球公共问题。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全球公共问题是由于国际公共品的特征诱发国际社会行为体产生"搭便车"的行为倾向,使国际公共品陷入困境所导致。"霸权力量"、私有化和国际机制是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之道。当前席卷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为观察全球公共问题及其治理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7.
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革新、工业革命及殖民主义的兴起 ,客观上将以前处于相互隔绝的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联系起来了。作为任何一个行为主体对外决策和行为的最大外部环境 ,国际社会自从 19世纪末形成以来 ,关于各个行为主体的互动所形成的系统的结构和状态———国际格局的话题就争论不休 ,而其中谈论得最多的是霸权。本文试图以数理与模糊的方法 ,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学及其他学科方法的有关分析概念和模式去解释霸权 :什么是霸权 ?如何才能刻画霸权以及如何因此认识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霸权稳定论"是分析国际秩序状态的理论,对其评述层出不穷。在"霸权稳定论"框架下,有单极霸权与合作霸权、霸权衰落与霸权持久的区分;新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均势论和"没有霸权的单极"等四种其他理论范式,对其进行有意义的评述;中国学者也从国际经济领域和国际社会和平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海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海权应是国家“海洋权利”(searight)与“海上力量”(seapower)的统一 ,是国家主权概念的自然延伸。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条件下追求“海上权力”(seapower)的行为是霸权行为。中国海权 ,确切理解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海上权力 ,更非海上霸权。中国海权是有限海权 ,其特点是它不出主权和国际海洋法确定的中国海洋权利范围 ,海军发展不出自卫范围。开发深海可考虑为中国海军建设的优先选择。永远不称霸是中国海权扩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国际机制的概念被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后,成为论述国际关系最时髦的概念之一,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国际机制是霸权的产物,受制于霸权,也就是说没有独立性.从国际机制产生与形成出发,认为国际机制具有独立性,相互依赖是国际机制产生的原因,而霸权下建立的国际机制不过是促进国际机制的形成,国际机制的作用是其独立存在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美国是否“衰落”、国际系统“一极”或“单极”结构的争论进行了系统评述 ,并根据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综合借鉴有关理论观点 ,确定了一个国际系统结构判定的标准 ,然后根据这个标准 ,考察了世界主要国家的综合国力 ,界定了“霸权”、“单极”、“多极”等有关关键概念 ,得出国际系统结构判定的结论是 :“一超多强”或“单极———多极”或“多极多元霸权”。  相似文献   

12.
北约“新战略”文件充分体现了美国在21世纪的战略构想和战略方针,其核心是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它的出台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也体现了美国国内“新保守主义”思潮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是国际与国内背景共同作用的产物,反映了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了解“那些未必作为结果”的多元公共价值观,以便增加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本文基于公共价值观模型分析,从“关注度”和“共识度”两个维度对国内学者研究ChatGPT的公共价值观进行了识别和分类,深入探究了各个区域价值观的致因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对ChatGPT发展较为乐观。主流价值观关注其价值属性,非主流价值观更多关注工具理性和平衡机制。时间上,各个领域的公共价值观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数据”在外部环境和自身特征的双重影响下,会驱动本身公共价值观的转换。总体而言,人工智能领域的场景化可以继续丰富和完善公共价值观的“宏观概念”。  相似文献   

14.
一、何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国际关系论的一个领域,是在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中产生并在理论上逐步完善起来。严格说来,以国际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国际关系论作为一门“学科”、“方法”而被确立,这在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中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沈本秋 《国际论坛》2011,(3):1-7,79
自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各种关于美国霸权是否衰落的争议此起彼伏。本文从国际贸易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分析了美国近几年在国际贸易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能力和意愿。本文发现,美国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建设中未能表现出足够的主导能力,而且其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已经由全球层面转向区域层面,也不再容忍贸易伙伴广泛"搭便车"的行为。上述内容说明美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正在减弱,表明美国的霸权地位正在走向式微。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从批判理论中发展出“公共领域”概念,以其公共领域理论为中心,并用生活世界殖民化、市民社会、交往理性等理论回应了传媒批判理论的工具理性批判路向;传媒批判理论主要着力于传媒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消费文化批判,其基础的错位导致与传播学经验学派形成紧张,而且对传媒行为的研究很乏力;而“公共领域”理论却为传媒批判理论注入了从批判到建设的新内涵,促成了传媒批判理论从破到立的转向,交往理性成为传媒批判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种专著和文章中,“政治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两词的含义往往模糊不清,无所不包。清晰无误地给国际政治经济学下一个定义看来正是时候了。这里,我们提出三个需要进行详细阐述的问题。第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它有没有一个独特而可以识别的重点?第二,政  相似文献   

18.
“哈耶克命题”的核心是货币的非国家化“哈耶克命题”的基本含义是,货币与其他商品并无不同,通过私人发行者之间的竞争来供应,要好于政府的垄断发行:基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解读“哈耶克命题”获得的启示是,利用金融市场上的优胜劣汰机制和竞争机制,淘汰“劣质”金融产品、激励金融业保持并提升其特许经营权价值;创造非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具有可能性,其前提条件是消除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  相似文献   

19.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资本论》于19世纪末肇启在中国的知识旅行,其蕴含的“Produktionsmittel”概念亦随之进入中国话语场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概念是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在当前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时代语境下,以视域融合理论为指导,基于《资本论》汉译本的历时变迁,爬梳“Produktionsmittel”概念在中国的译名迁衍与语义流转,有助于揭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中国化的发生过程,为构建精准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20.
民主是政治平等与自治参与的结合,法治则是一种法律治理与规则信仰。民主的制度化才有法治,法治的前提是民主。国际社会“无政府”的性质使国际民主法治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逐步达成,但主权与霸权既依存又斗争的“两元结构”制约了国际民主法治与合作的发展。全球化条件下新兴大国的群体崛起、国际社会转型的加快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增多有利于国际民主法治与合作的推进,而不断推进的国际民主法治与合作也有利于保障国际秩序的稳定与国家之间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