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结构二重性理论认为人的能动性发挥和社会结构的形成是在人们日常看起来支离破碎、司空见惯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社会结构不仅具有制约性而且具有使动性。吉登斯对实践这一人类理性活动的重视以及历史性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其理论隐含着强烈的建构主义特征和主体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2.
行动与结构的整合——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体与主体、行动与结构的关系问题,是每位社会学家首先面对的基本问题。西方社会学160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以上两组关系的对立倾向。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正是通过对这一社会学方法的二元论进行批判性解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结构化理论从人类实践活动的向度出发,对人(行动者)的主体能动性和社会结构的客观制约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作出了新的分析和说明。从而实现了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又一次融合。  相似文献   

3.
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代著名的社会学理论大师之一,以其结构化理论闻名于学术界.文章认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得以形成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吉登斯自己的学术旨趣、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运动、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结构化理论主要是从结构二重性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行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这为分析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视角,个体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个体行动与教育结构互动的过程,教育活动处处体现了结构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4.
郭忠华 《东方论坛》2003,(4):100-107
权力是吉登斯思想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权力概念不仅是吉登斯借以沟通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基本纽带 ,同时还是他研究社会历史的基本视角。在批判地分析主体主义与客体主义对立权力观的基础上 ,吉登斯以一种二重性的方式阐述了他关于权力的观点。一方面 ,他将权力视为行动者个人所具有的“转换能力” ,认为它是行动者自主性的表现 ,是人类行动的普遍特征和人之为人的基础。另一方面 ,他又将权力视为行动者行为互动过程中存在的支配能力 ,认为它是行动者依赖性表现 ,是资源不对称分配带来的结果。资源是沟通权力两个方面的媒介。“控制辩证法”是权力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是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吉登斯将社会历史形态划分为部落社会、阶级分化社会和阶级社会三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反映了权力两个方面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运用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分析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行动与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关联,探讨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行动对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揭示农业经营方式选择行动要以理解社会结构为前提,农业经营形式的选择要适应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与重塑,要保护农村社会结构的演变和重构。对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行动,实际上就是对未来农村社会形态的选择,是关系国家未来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突破了社会理论长久以来二元对立的局面,将结构和行动各自的能动性巧妙地结合,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他还将该理论应用于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考察,特别是对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之中。在他看来,现代性的发展是结构二重性的生动演化。  相似文献   

7.
从结构与行为的视角探讨了互联网对人类互动行为的影响。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为人类的互动行为提供了的新的互动域,借助互联网人类可以超越传统交往的时空限制、主体范围限制、交往方式的限制实现对人类的互动行为的重构;另一方面,网络互动行为又不得不受到入的社会地位、人格特质等社会因素的制约。这就应证了吉登斯的社会结构“二重性”理论,即社会行动既受存在的社会结构制约,同时又构成社会结构的结果,人们每天都在编织着所处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8.
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存在意义认知单一、支配机制不健全与身份合法化难等问题,以吉登斯结构化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明确自治主体与社会组织对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调控作用,探析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意义结构、支配结构、合法化结构,发挥吉登斯结构因素与行动因素的相互作用,完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主体人员自治、政府党建引领、社会资本嵌入等动态过程,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9.
个体自主和结构制约的矛盾,是社会学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关涉到社会秩序、社会整合等方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论述,吉登斯结构二重性理论,试图解决这一矛盾。时空概念的引入,扩展了社会整合、社会秩序研究的领域,并且提出了社会秩序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资源、权力与国家:解读吉登斯的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登斯被看作是当代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杰出代表.他从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行了反思和解构,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关国家的建立基础、阶级本质和发展轨迹等理论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解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础上,吉登斯从资源和权力的角度分析了国家的涵义和历史类型.在他看来,国家是一种能够对社会进行反思性监控的组织,以反思性监控能力和暴力垄断能力作为标准,国家划分为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和民族国家三种历史类型.吉登斯的国家观为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进行国家理论研究提供了某些启示意义,但其理论也难以逾越自洽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阶层。我们必须坚持深入的理论思考,坚持从阶层分析与阶级分析、阶层分析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阶层的阶级属性与社会作用、阶层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科学地把握我国的新阶层关系。这对促进新阶层关系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的突破有三点:一是加强了理论体系的研究,表现为对原著的研读、提炼和反思;二是加强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思考,包括对历史经验的分析与升华,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等;三是提出了建立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体系的概念,包括马克思主义妇女学的学科的构建。另外,在理论层面的进展还包括比较系统地思考了妇女解放与阶级解放的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妇女地位的关系以及妇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等;在现实问题上的突破,则主要表现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比较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各国社会管理的现实紧张状态凸显了社会管理的理论研究。社会主义中国从马克思的理论资源中开发社会管理理论是我国社会管理理论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马克思的哲学理论是在批判西方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础上逐渐生成出来的。同样研究马克思社会管理理论也应该按照对西方传统社会管理理论的批判和超越的基础上来进行考察。以马克思实践哲学为基础,在对西方传统社会管理理论的理性主义传统进行反思和超越的基础上,从实践的二重性角度构建马克思社会管理理论的双重维度,以解决现代社会管理中理性与价值分裂的难题,为我国社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指企业管理理论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观念、理论、思想,它应该包括三个要素:企业的伦理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质是协调各种关系.企业的伦理管理是理论基础,企业文化是发展基础,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义务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再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当今著名的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是独树一帜的。首先,他认为现代性是一种行为制度与模式,是一种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是工业文明的缩略语,他还从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和军事力量四个维度对现代性内涵进行制度性的阐释。其次,吉登斯描绘了现代性特征的大致轮廓,即外延性与意向性的交互关联性、断裂性、全球性和双重性。再次,吉登斯既反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全面否定,也反对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固守,走的是"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6.
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中关于时空分离、脱域、信任、焦虑与自我认同、现代性制度、全球化等问题的探讨,展现出其作为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代表人物,试图超脱主客二元对立,在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把握经验性和整体性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理论风格.但在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吉登斯对科技这一给社会及社会学研究带来日益深刻影响的重要因素,缺乏更深入、更系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文本·结构·实践:中国宪法权利二重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中国法学学者对宪法权利或基本权利已展开了较为丰富的学术讨论,但从既有研究模式来看,还鲜有对中国宪法权利基本属性的揭示与阐发。从中国宪法(典)文本、中国主权结构与中国宪法权利实践三个维度可以发现,中国宪法权利具有二重属性:在权利主体上,阶层与公民并存;在权利性质上,政治性与治理性并存;在权利实践方式上,政治化方式与治理性方式并存。在二重属性关系中,阶层地位优于公民地位,政治性优于治理性,政治化实施方式优于治理性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反映了马克思的劳动观,马克思在其中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了劳动的二重性,揭示了劳动的本质及其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观,对于我们正确评价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人自身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推进劳动方式的变革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