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最近,刘奶奶听说大女儿出国考察,要坐什么波音747飞机,还要飞越太平洋到美国,便天天给女儿打电话,告诉女儿千万不要坐飞机去美国,还问能不能坐汽车去呀,哪怕是多走几天的路也不要坐飞机。女儿说没有坐汽车去美国的。刘奶奶接着又给女儿的单位打电话,说能不能不让女儿去美国。单位解释说,她的女儿是业务骨干,不去不行。刘奶奶还是不甘心,接着又打电话给大女婿,让大女婿劝说女儿不要坐飞机去美国,大女婿解释说去美国是单位定的,必须坐飞机,汽车不通美国。刘奶奶接着给其他的孩子打电话,让他们帮助自己劝说大女儿不要坐飞机。孩子们感到了事情…  相似文献   

2.
眨眼间,丈夫与她阴阳相隔今年34岁的卢小英,1974年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荣山镇大雷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四兄妹里,她排行最小,由于家里贫穷,她只念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1995年春,卢小英与相邻乡镇宜黄县梨溪镇官坪村老居组的青年吴小平结为夫妻。吴小平大她1岁,初中毕业。婚后,他们夫妻感情深厚,相敬如宾。一年后,他们有了个女儿,卢小英为女儿取了个富有浪漫诗意的名字吴紫园。1998年12月下旬,吴小平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跟村里一伙人在村子附近  相似文献   

3.
我叫王碎女,是新绛县粮食局已故退休干部姜大信的遗孀。丈夫病故后,我主要靠女儿和女婿赡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唯一的女儿和女婿也相继去世,他们还留下一个女儿和一个男孩。这样,我们祖孙3人的生活,除国家每月给我的30元遗属生活补助外,就只有靠12岁的孙女和8岁的  相似文献   

4.
朱定 《今日南国》2007,(9):77-79
夏鼎与简安娜老夫妇接到女儿夏秀兰从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说她要学习雷锋.叫他们寄有关雷锋的材料给她。老夫妇不禁相顾愕然:雷锋  相似文献   

5.
张颖 《百姓生活》2010,(5):11-13
有一对夫妻,感情早已破裂,彼此都想早点离婚。可他们的女儿总是苦苦哀求,百般阻挠他们离婚。为了孩子,他们不得不憋闷地继续生活在一起。终于有一天,压抑许久的父亲为了求得解脱,向看守父母婚姻的女儿下了狠手……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9,(31):53-54
海南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与前妻侯某结婚后生育一女儿,2006年,因为感情不和,我们双方协议办理了离婚手续,离婚协议约定女儿由侯某抚养,我每年支付2.4万元给侯某作为女儿的抚养费。离婚后,侯某带着女儿生活,我按时支付抚养费,但是今年我在准备给女儿上一份商业保险时发现,侯某未经我同意,擅自将女儿的姓氏改姓了侯。  相似文献   

7.
儿子越来越蛮横了。邻居家的女儿到家里玩,我拿了同事送的南方水果给孩子们吃,可是他非要我先递到他的手里。吃完水果后,给他们两个洗手,也非要先帮他洗,他做第一个。  相似文献   

8.
李延英 《老友》2008,(4):48-48
据报道,郑州一对70多岁的夫妇将小女儿诉至法院,要求小女儿每月支付赡养费800元,并一月回家探望两次。法院一审支持了他们的请求。女儿不服一审判决,上诉郑州市中院,后经二审法官说服,他们的女儿服从了一审判决。作为子女,应该常回家看望父母。如果经常看望老  相似文献   

9.
少年的口哨     
《北方人》2008,(Z1)
当女儿撅起嘴,向我炫耀性地吹口哨时,我感到很惊讶,女儿也到了练习吹口哨的年龄了吗?似乎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也曾这样,心怀忐忑和激动,努力探索着吹口哨的技巧,期望有一天可以轻松自如地吹出曲调。当悠扬悦耳的口哨声响起,我们总会想起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那些能吹出曲调的孩子是多么让人羡慕!他们可以随时演奏,仿佛他们生来就拥有一件秘不示人的乐器。吹口哨给人带来自由自在的感觉,仿佛吹口哨的人就是乐器本身。吹口哨的少年边走边吹,  相似文献   

10.
花花“生蛋"     
妈妈从乡下带来一只母鸡,说是给我女儿菲菲补补身体。女儿很喜欢这只母鸡,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花花”。女儿从米缸里拿出米来喂鸡,还开了瓶汽水倒进碗里给鸡喝。妻子对女儿说:“别浪费东西了,等一会儿就要把鸡杀了做给你吃。”女儿说:“这么可爱的鸡,怎么能吃呢?我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南京工作,我很少见到他们,就在这时,一名陌生人给我母亲般的关爱。……她的一举一动,她对我的关心与照料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她其实也有自己的女儿,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好,我会珍惜这样一个好的机会。今年,她又打来电话,让我暑假去她家玩儿,此时我的心情用词语是无法形容的。”  相似文献   

12.
缪传忠 《社区》2001,(3):44-45
一天,家住上海市瞿溪路的一对老夫妻因为想念外孙,一早起来忙了大半天,张罗了一大桌子的菜,忙完了才发现修山路女儿家的电话号码找不到了。当时正是酷暑的天气,望着一大桌菜老夫妻俩可是犯了愁,两位老人怎么吃得完?他们试着给卢湾区市民求助中心打了求助电话,中心根据地址通过其女儿家所在的街道查到居委会,最后请居委会的同志上门通知。晚上老太太高兴地说,女儿一家接到通知就赶来了,一家人过了开心的一天。如今,上海市卢湾区的居民一有困难和麻烦,马上就想到了市民求助中心,求助中心成了他们帮困解难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春节前,一对来自美国的洋翁妪住进了教师公寓,与我成了对门邻居。两位老人70多岁,皮肤白皙、满头银发,还会说汉语。他们入住后极少外出,一些食物和日用品,大都由住在附近的中国女婿和女儿送来。偶尔取奶、倒垃圾时与老俩口在楼道间碰面,他们也只是微笑着对我点点头,很少开口。我们之间第一次语言接触是在一天早上。那天,我出门上班,刚好看到洋老头儿在取报纸。彼此点点头后,我无意间瞥见他家挂在楼道上的报箱并未用锁,而是用铜线弯成圆圈将箱门连接上的,取报时,主人稍转动一下铜圈,箱门便打开,取出报纸后,再次转动铜圈,箱门便关上。我对…  相似文献   

14.
亦云 《百姓生活》2013,(10):60-60
在英国有一个特别的家庭.34岁的丈夫克里斯是一个黑人,25岁的妻子苔丝则具有白人血统。他们共养育了4个孩子,令人惊奇的是,4个孩子的肤色并不相同,其中“老三”是“白人”肤色。作为孩子的父亲,克里斯表示:“这很神奇,我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据悉,当克里斯夫妇的“白人”女儿艾米娅诞生时,由于她的肤色是这样雪白,导致克里斯夫妇怀疑她不是他们的亲生女儿,而是接生医生抱错了。他俩随后要求医院给他们的女儿实施DNA亲子身份鉴定,但鉴定结果证实艾米娅100%是他们的亲生女儿。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8,(7):36-37
在机场,我无意中听到一对父女离别前最后的对话。他们就站在飞机门附近,女儿正准备登机。她说,“爸爸,我们一起生活了这么久.我感到很满足。您给我的爱,我知足了。爸爸,希望您也知足常乐。”  相似文献   

16.
侗芷 《百姓生活》2010,(3):12-13
女儿上小学前,为了使女儿有个好的成长环境,她两次搬家,一次给女儿换幼儿园  相似文献   

17.
洪弋 《山西老年》2010,(2):48-48
友人家女儿跟公婆的关系搞得很僵,几近仇人。父母劝她:对老人,一定要尊敬。女儿头一扬:"他们不爱幼,我就不尊老!"这种"口气"似乎并非是友人女儿的"专利",在其他场合笔者也常常  相似文献   

18.
我一直很纳闷,妻子每次拿钱给母亲,总是一把零票子,给小孩却是一张整的,娘是自己的最爱,女儿也是自己的最爱,拿娘与女儿让我来比较爱,我还真的分不出彼此。如果拿这事来跟妻子吵一架,弄不好会把自己弄成孤家寡人,妻子会因为识破其心计而恼,女儿会觉得她爸没有偏爱她这个独生女而怨,所以,虽然我觉察到了,妻子每次在给我母亲给我女儿零花钱的时候,总是一个给一把散钱,  相似文献   

19.
晓东 《新天地》2012,(9):34-35
一天,孟琳把外孙阳阳哄睡觉后,将女儿冯娜、女婿陈波叫到客厅:"我想和你们商量个事。今天我带阳阳在小区花园晒太阳时,听4号楼的王姐说,她给儿子、儿媳妇看孩子,每月他们给她发1500元工资,这叫‘有偿带孙’,所以,我也希望你们能按请保姆的标准给我开工资。"孟琳的话,让毫无思想准备的陈波、冯娜半天没回过神来……一陈波和冯娜是大学同学,2007年国庆节,他们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相似文献   

20.
丁宁 《新天地》2012,(7):38
丁老师:您好!现在我有些焦虑,想就家里的事听一下您的意见。春节我女儿与一位家在农村的男孩结婚了。我们明知他家境清贫,但觉得他好学上进,人品不错,便成全了这门婚事。女婿不到30岁,博士毕业,为婚房而发愁。我们就一个独女,深知农家子弟在大都市打拼不易,便把自家的房拿出来让他们结婚,并且婚礼一切从简。五一期间,女儿回婆家时才发现,他家已经在县城买了住房,而购房款竟多出自我女婿。他几乎把所有的工资都给了父母。他的孝行令我女儿感佩!但同时对公婆全然不顾儿子已经娶妻成家的事实,仍旧提出不合理要求,要他负担弟弟读硕的学费,直至供到博士,这让女儿吃惊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