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岁那年,因为家境贫穷,他背井离乡到父亲澳门一个好友的金铺做小工。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金铺,扫地、擦灰尘、倒痰盂、洗厕所……小工的工作琐碎而辛苦,但他每一项工作都做得一丝不苟。他总是在开店之前将地板拖得亮如明镜,将柜台擦拭得一尘不染,从不因为卑贱而懈怠,也从不因为脏累而抱怨。员工们纷纷表示,他到来后是金铺卫生最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显得有些空旷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向父亲提出要带他去医院看看,因为他这个年龄段的人嗜睡,没准儿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自己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第二天,我睡到…  相似文献   

3.
心中的父亲     
闲暇时,总想起父亲。尽管与父亲也有过摩擦,但父亲在我心中仍然是高大的。父亲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父亲很苦,父亲很犟,父亲很能干,父亲很有眼光,父亲很幸运……人生在世,最痛苦的莫过于失去父母之爱。父亲周岁丧父,10余岁丧母。由于奶奶是小脚女人,家族中能帮上忙的人又少,不得已,小小年纪他就得干家务。家乡十年九旱,水贵如油,为了生计,母子三人相依为命。与哥哥雨天一身泥,冬天一身雪,到500米以外的公共水井去抬水是家常便饭。偶尔遇上好心人帮一把,他不仅至今还记忆犹新,而且成了常给子女们念叨的往事。父亲有什么说什么,爱感情用事,又常常…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们的外孙今年14 岁,正在上初中。他与母亲的关系很好,但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僵, 因为父亲经常训斥他。十分不幸的是,半年前,他的母亲因病去世,而父亲又一直忙于生意,很少回家,外孙生活得很苦。由于独自一人很孤独, 无人关心,一个月前,外孙来到我们家不愿再回去。他父亲找来要带他回家, 而他根本不愿再回到那个家,并说想跟我们一起生活。他父亲坚决不同意,其理由是我们已经60多岁,无力管教外孙。现在,外孙想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他父亲同意他的要求。请问,法院会满足他的愿望吗? 读者郑仁军郑仁军同志: 作为父母有抚养子…  相似文献   

5.
旷世遗书     
《可乐》2006,(11)
一位自杀者在他的遗书里讲述了他自杀的原因,听起来实在让人头痛。遗书这样写道——我和一个寡妇结了婚,她有一个已成年的女儿,我父亲跟我妻子带过来的女儿结了婚。所以,我父亲就成了我的女婿,女儿就成了我的后母,我管父亲叫爸爸。而我父亲也管我叫爸爸;我女儿管我叫爸爸,但我却管她叫妈妈;我还得管我妻子叫姥姥,因为她  相似文献   

6.
王德安 《金陵瞭望》2008,(19):70-70
庆瑞是我四十多年的老朋友,拿到他的诗画摄影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很喜欢读他的诗,因为它朴实、灵动又含蓄、深刻。读他的诗常常能过日不忘,有的诗句至今能背诵。因为它们来自生活,正所谓“把形象的刻画激活成意象的神奇”,他这支半个世纪磨炼出来的诗笔,流出来的诗或秉笔直抒夺人心魄,或委婉曲折耐人寻味。他的诗时而如杂文嬉笑怒骂.鞭辟人里;时而又像小品精雕细刻、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隧道     
列车早不停晚不停偏偏停在隧道里:第一节车厢已经钻出了隧道,而最后一节还没有进去。列车遇到了意外,乘客们都很着急,只有坐在最后一节车厢里的一位旅客不但不生气,反而感到高兴。这倒不是因为他那节车厢比别的车厢明亮,而是因为他的父亲就住在隧道附近。他每次休假都要经过这条隧道,可列车都不在这儿停车,所以他好几年没有见到父亲了。这位旅客从窗口探出身子,叫住顺着车厢走过来的列车员问道:“出什么事了?”“隧道口的铁轨坏了。”“得停多长时间?”“至少得四个钟头吧!”列车员说罢,转身走向隧道另一端。车厢对面有个电话亭。这位旅客下…  相似文献   

8.
朱晖 《可乐》2010,(5):35-35
少年时期,他便展示出过人的足球天赋。一次,父亲带他到当地的一家足球俱乐部玩,恰逢俱乐部组建少年队,就请求让儿子试试。教练拒绝说:“他只有五岁,太小了,并且那么瘦弱,不合适。”父亲再三请求,教练无奈地回答:“那就试试。如果有人踢他,我随时把他换下来。”他没有被换下,因为他第二次得球就连续过人,直至把球送进对方球门。教练当即录用了他。  相似文献   

9.
"乃父"究竟是指谁的父亲,看似简单,其实是相当复杂的,需要依据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来确定。它既可能是指"你(们)的父亲",也可能是指"他(们)的父亲"或"她(们)的父亲",还有可能是指"我(们)的父亲"。因为"乃"作人称代词时,是灵活多变的,可以用作第一人称代词,也可以用作第二人称代词,还可以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而"乃"作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常常被忽略。  相似文献   

10.
从我学会观察和思考起,印象中无论发生什么,父亲总是坦然自若的样子。因为他相信,俗世生活中的一切都掌控在真主手中。我很难想象,当母亲告诉他我快要出生时,一向沉稳的他竟然兴奋得找不着车钥匙。  相似文献   

11.
黎玉英 《老友》2009,(9):39-39
父亲的生日快到了,我想来想去,也不知该送父亲什么礼物。如果送补品,父亲会说他身体棒得很,买了也是浪费钱;如果送衣服,父亲会说他衣服够穿,人都老了,还穿得那么花里胡哨干什么?因此,这些年  相似文献   

12.
一箱家书     
父亲年届70,满头银发,走路颤巍巍的。但读过书的父亲头脑却依然清晰,并一直坚持给我写信。第一次收到父亲的信是在母亲去世后。当时,我正在一所远离家乡的中学读书。因为我舍不得花路费和时间,所以很久没有回家;当然更主要的是怕回家后再次陷入丧母的悲痛中。那天课后,班主任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去,我忐忑不安地跟在他后面,以为自己什么地方犯了“规”。但令我惊讶不已的是,他只是交给我一封家信。那是父亲的笔迹,信写得很短,但我还是读懂了父亲的意思:因为农忙,家中的猪又要下崽了,我不能去看你了。你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家,我…  相似文献   

13.
懒起早床     
《北方人》2007,(9)
我敢说睡懒觉这毛病肯定是可以遗传的。记得小时候,我父亲就对起早床有深恶痛绝之感。每逢上班必须得起床时,他的痛苦便溢于言表,常常咬牙切齿道"大丈夫岂惧起乎!"抑或作无奈长叹"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嘴里总是念念有词。  相似文献   

14.
蓝色随想     
在五彩斑斓的颜色中,我最喜欢蓝色,它既像一片海又像一片天,更像是我那多苦多难的父亲。因为透过他温情的双目我常常看见一片纯洁而又无比浩大的天宇,它一直是我精神的寄托与支撑。  相似文献   

15.
何竞 《百姓生活》2008,(11):19-19
"文革"后期,和妻子谈恋爱并未感到她有多少优点,但因为她喜欢吃父亲做的南瓜汤,最终她成了我的妻子。在和妻子认识之前,我谈过一位女友,当我把想约她来家里的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兴奋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他又特意托人打电话给我,询问她喜欢吃什么,我说随便就  相似文献   

16.
杰斯出生在圣彼得堡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虽然父亲的薪水不低,但一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都依赖于父亲,所以。他的家庭并不富裕,虽不至于挨饿,但也常常捉襟见肘。他至今都记得在他16岁生日的时候,父亲对他说了句“杰斯,生日快乐”,所谓的生日礼物也只是一支很普通的钢笔。而在他生日来临的前一段日子,他有意无意地向父亲透露出想买条牛仔裤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朋友老K曾是大院里的孩子王。因为父亲,五六年的光景里,他必须经常跟邻人解释、抱歉,因为自己疯痴的父亲,他从一个不爱着家的人变成了整日待在家里的男人。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7,(3)
前几天,我给父亲订了他“处女航”的飞机票,这件事让我情感涌动,也让我意识到,关于我们父母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太过想当然。周四,我的父母回老家,我去机场为他们送行。我的父亲一直在印度政府部门工作,他从来没有坐过飞机,所以我想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一次神奇的经历。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小桥     
桥。小桥。难忘的那座小桥。小时候,我常常骑在父亲那有点驼的背上一路哼着小曲儿去峡谷。因为,在那个“一线天”的地方,有一块寸草不生的沙土地,那便是我家的责任田。多少次的来来往往踏出了一条羊肠小道,多少粒沙子铺满了仅仅容下一只脚的小路。每当父亲走过,脚趾间总是被填满无数的沙子,当趟过齐膝的急流时,又被急流冲得干干净净,父亲也被冲得前俯后仰,东倒西歪……“咯咯,咯咯咯咯……”我开心地笑了。“唉——唉——”父亲的叹息声好长,好长!于是,河上有了桥。可是,好景不长,一场暴雨催促着温柔的小河咆哮起来,浑浊的泥水夹着石块、泥…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08,(8):64-65
麦克出狱了,一直未找到工作,他想到一个挣钱的办法。麦克有个朋友叫鲍尔,鲍尔曾因盗窃坐过监狱,出狱后开了一家店,并且娶妻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