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渠道零售环境下,线上线下渠道高度融合,为消费者随时随地购买产品或退回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考虑消费者对线上产品估值不确定以及存在失望厌恶行为下,针对全渠道环境中的退货问题,研究了全渠道零售商的退货策略选择。从产品退货渠道出发,分别构建了无退货、同渠道退货、全渠道退货策略下消费者效用函数及全渠道零售商利润模型,探讨消费者对产品估值不确定导其致失望厌恶对零售商市场需求、最优定价以及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货策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加零售商的市场需求,但退货策略并不总是对零售商有益,只有当消费者失望厌恶程度较高时,零售商才会实施退货策略。当产品匹配率较高且消费者失望厌恶程度中等时,零售商提供同渠道退货策略;当消费者失望厌恶程度较高时,零售商提供全渠道退货策略,从而为全渠道零售商的退货策略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汪波 《管理科学文摘》2010,(19):272-273
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研究表明,有大量消费者上网最终放弃了购买的想法。什么原因导致消费者放弃购买的决策?意愿是导致决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影响了消费者购买意愿?本文以网络购物风险感知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网络购物的实际情况,研究消费者感知风险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3.
刘晓峰  顾领 《管理科学》2016,29(2):93-103
当传统渠道和电子渠道并存时,“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搭便车行为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购买方式,所涉产品类型正由家电向家具、服装等多个领域延伸。消费者这种在线上线下购物的渠道转换行为给传统的线下渠道零售商带来较大的挑战,传统线下渠道零售商采取线上线下同价的定价策略以解决消费者渠道转换导致的“展示厅”效应。 多渠道的产品价格策略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但是在研究多渠道定价行为时并未考虑消费者的渠道转换行为。从研究渠道中存在消费者渠道转换行为出发,探讨拥有线上和线下渠道的零售商如何决策产品的配置以及相应的价格策略。基于Hotelling博弈模型,通过博弈理论和仿真的定量分析,考虑线上线下混合渠道产品线不同定价策略,如线上线下同价、全网比价和产品的差异化配置等策略对消费者渠道转换、零售商利润和市场份额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渠道转换的确给线下渠道的价格、服务和利润带来负面影响,线上线下混合渠道零售商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这种渠道转换行为的冲击;线上线下同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消费者的渠道转换,但却是以牺牲线下渠道的利润为代价,因此线上线下混合渠道零售商在采取该策略时需要权衡短期利润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相对而言,全网比价策略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消费者进一步搜寻低价产品的意愿而降低渠道转换行为,同时全网比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价格串谋的作用,线上线下混合渠道零售商可以获取较高利润;线上线下产品的差异化配置可以增加消费者比价的难度,减少消费者渠道转换,线上线下混合渠道零售商的利润并未受到损害,因此合理的产品差异化是应对消费者渠道转换行为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全渠道零售商不同渠道的定价为背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顾客退货给零售商带来的损失为出发点,从三种不同的退货方式分析退货损失对零售商不同渠道最优定价和利润的影响。首先分析传统的原渠道退货(即:从购买产品的渠道退货),然后分析所有顾客都通过线上渠道退货,进而分析所有顾客都通过线下渠道退货。研究表明:三种退货方式下,当零售商与顾客的线上单位产品净退货损失之和小于线下单位产品净退货损失之和时,全渠道零售商选择全部退货到线上渠道可获得最大利润;当零售商与顾客的线上单位产品净退货损失之和大于线下单位产品净退货损失之和时,全渠道零售商应选择全部退货到线下的退货方式以获得最大利润;传统的退货方式不会让零售商获得最大利润。本文研究对于全渠道零售虑顾客退货损失的基础上,设置最合理的退货方式和不同渠道之间的最优定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韩奕 《经理人》2013,(7):68-70
整体经济不景气、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新的购物习惯等因素导致国内品牌厂商靠产品广告加批发的增长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以消费者购物体验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的价值链,以及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模式呼之欲出。"女神"林志玲代言的"都市丽人"内衣广告在央视等主流媒体登陆,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内衣品牌名声大震。始建于1998年的都市丽人,从深圳、广州起家,2006年开始向全国城市铺店,从  相似文献   

6.
章璇  景奉杰 《管理科学》2012,25(3):69-77
从在线销售商品在配送环节上的差别以及商品的享乐性角度探索性地研究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网络商品在线冲动性购买的差异。在实验室环境下采用2(虚拟商品vs.实体商品)×2(享乐品vs.实用品)组间实验检验消费者对4类在线销售商品购买意愿的差异,验证商品与消费者间时间距离的影响及其与商品享乐属性的交互作用。为增加实验室实验研究结论的外部有效性,采用3个在线模拟网上购物的现场实验,以被试的在线订单数据而非自我报告的购买意愿验证实验室实验的研究结论。自变量的操纵是在网络商店中设置不同类型的商品,分别以消费者自我汇报的购买意愿和模拟网店中的订单数据为结果变量进行测量,实验室实验和在线网络购物模拟实验的共同使用增加了研究结果的内部和外部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消费者在线购买虚拟商品的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要高于在线购买实体商品的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消费者对享乐性虚拟产品的购买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最高,虚拟的享乐品购买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差异显著高于虚拟的实用品,实体享乐品与实体实用品的购买意意和冲动性购买比例差异不太显著。该结论对在线零售商针对不同产品类别进行销售和采用相适应的促销手段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芳  吴健  罗定提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0):144-155
有关产品分销渠道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渠道成本、风险规避、消费者公平偏好等方面,较少关注产品本身属性。对于体验性低的产品,消费者在网络渠道就能较为准确判断产品价值。而对于体验性高的产品,网络渠道由于其虚拟性导致消费者不能准确判断产品价值,实体渠道则可以凭借现实产品的体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由于线下零售商营销努力的溢出效应,部分消费者在线下体验产品后转移到线上消费,因此有必要从产品体验性和营销努力角度研究多渠道的合作策略。本文从消费者效用角度分析了产品体验性和营销努力对不同渠道需求的影响,基于此研究了制造商和线下零售商的三种分销渠道合作策略,探讨产品体验性和营销努力对不同分销渠道选择的影响:第一种为制造商支持线下零售商实施营销努力的单一合作策略;第二种是在单一合作策略下,制造商与零售商采取价格协调契约的双重合作策略;第三种是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进一步引入收益共享契约的多重合作策略。通过对三种合作策略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三种合作策略均能有效提高制造商与线下零售商的收益水平,并且产品体验性越低,合作策略作用越显著。制造商在进入市场初期,往往需要快速增加企业价值,此时双重合作策略是最优选择。当市场发展成熟,双重合作策略虽然能够有效提高线下零售商收益,但却减少制造商收益,为了激励制造商支持线下零售商实施营销努力,需要将合作收益再分配,此时多重合作策略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8.
李钢  魏峰 《管理学报》2013,10(2):225-232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和若干具有策略行为的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零售商在销售期开始前宣布实施价格保障承诺。销售期划分为全价期和清货期2个阶段,选择在全价期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可以在清货期索要差价,策略型消费者要决定是否等到清货期购买商品。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实施批发价格和价格补贴的联合契约,对清货期剩余商品制造商会向零售商提供价格补贴。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策略行为会降低供应链的利润,采用价格保障承诺可以缓解策略型消费者的等待行为,但不能完全消除等待行为;在策略型消费者存在的情况下,批发价和价格补贴联合契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零售商的利润,降低策略型消费者等待行为对零售商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考虑有限理性消费者前提下,研究网络零售商的退货运费险策略问题。网络零售商可以选择仅提供退款保证、向消费者赠送运费险和提供运费险购买选择由消费者自行决定是否购买三种退货运费险策略。研究发现:(1)网络零售商推出运费险服务时,如果消费者商品满意度较低,消费者有限理性行为将使网络零售商获益;如果消费者商品满意度较高,消费者有限理性行为将损害网络零售商利益。(2)如果网络零售商仅向消费者提供购买运费险选择,运费险保费设定过高将导致消费者完全放弃购买运费险,从而运费险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3)只要运费险保费设定低于阈值,提供退货服务的同时提供购买运费险选择始终是网络零售商的最优运费险策略。只有运费险保费设定低时,既提供退货服务又赠送运费险策略下网络零售商才能获得比仅提供退货服务更高的利润。(4)在有限理性行为的影响下,只有运费险保费设定低时,消费者才能在网络零售商推出运费险服务时获得比无运费险服务时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网络零售商针对消费者退货所采用的“相机策略”,发现“相机策略”无法增加网络零售商利润。  相似文献   

10.
多渠道整合质量对线上购买意愿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纯网络零售商相比,传统零售商在拓展线上业务方面具有多渠道的优势,但往往由于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水平太低而无法发挥该优势。从传统零售商的视角探讨多渠道整合质量对线上购买意愿的作用机理,分析顾客对多渠道整合质量构成的评价如何通过线上顾客感知价值影响线上购买意愿;开发测量多渠道整合质量和线上顾客感知价值的量表,构建多渠道整合质量对线上购买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以有过多渠道购物经历的消费者为样本,通过在线发放电子问卷的形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假设和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渠道整合质量可划分为服务构造透明度、过程一致性、信息一致性和业务关联性4个维度,服务构造透明度、过程一致性和业务关联性通过线上顾客感知价值的3个维度积极影响线上购买意愿,信息一致性对线上顾客感知价值的影响不显著,与线上结果性价值和线上情感性价值相比,线上程序性价值对线上购买意愿的影响较弱。研究结论为传统零售商利用多渠道的优势拓展线上业务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与纯网络零售商相比,传统零售商在拓展线上业务方面具有“多渠道”的优势,但往往由于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水平太低而无法使该优势得到发挥。本研究从传统零售商的视角探讨多渠道整合质量对线上购买意愿的作用机理,分析顾客对不同多渠道整合质量构成的评价如何通过线上顾客感知价值影响线上购买意愿。开发了多渠道整合质量和线上顾客感知价值的量表;构建了多渠道整合质量对线上购买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以有过多渠道购物经历的消费者为样本,通过在线发放电子问卷的形式回收有效问卷374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假设和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多渠道整合质量可划分为服务构造透明度、过程一致性、信息一致性和业务关联性四个维度;服务构造透明度、过程一致性和业务关联性能通过线上顾客感知价值的三个维度积极地影响线上购买意愿,信息一致性对线上顾客感知价值的影响不显著;与线上结果性价值和线上情感性价值相比,线上程序性价值对线上购买意愿的影响较弱。该结论为传统零售商利用多渠道的优势拓展线上业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零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开始为顾客提供线上购买线下取货BOPS (Buy Online and Pickup in Store)的购物选择。本文考虑网络退货和渠道成本,基于网络渠道、实体渠道和BOPS渠道下的消费者效用函数构建品牌商开设BOPS渠道前后的利润模型,分析BOPS模式对品牌商需求分布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定价和服务的最优决策。结果表明:(1)当网络退货率和BOPS渠道不便利程度之间满足特定关系时,开设BOPS渠道可使品牌商总需求增加、网络渠道和实体渠道的需求减少;(2)当网络退货率达到一定阈值或BOPS渠道很便利时,开设BOPS渠道可使品牌商总利润增加;(3)当网络退货率很低而网络渠道购物成本较高时,开设BOPS渠道可使品牌商获利更大;(4)在交通便利之处增设具有体验服务的顾客自提门店,不论网络渠道购物成本和网络退货率高低,甚至适当提升商品定价也可使品牌商有利可图。本研究可为品牌商实施BOPS全渠道战略提供一定的管理见解。  相似文献   

13.
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存在制造商网络直销渠道和零售商实体店零售渠道。消费者会对购买不满意的产品进行退货,由于网上商店购买的产品缺乏现场体验故退货率较高。相比线下实体商店,线上退货流程更为复杂,这往往容易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因此本文设计考虑跨渠道退货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结构,并分析跨渠道退货率以及渠道消费偏好对供应链的决策影响,基于Stackelberg博弈和Nash均衡博弈理论,从集中式决策与分散式决策两方面研究不同闭环供应链结构下的定价决策与利润分配,并结合数值算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跨渠道退货率以及消费者渠道偏好对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以及利润分配等决策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兴的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商业运作模式,展厅(Showrooms)在全渠道零售领域发展迅速。基于消费者效用分别建立单一网络渠道和"网络+实体"渠道下零售商开设Showrooms前后的利润模型,对比分析固定销售价格和优化定价两种情形下Showrooms对定价、市场需求、利润和退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单一网络渠道下,网络渠道价格固定时,开设Showrooms可使市场总需求增加,总利润在展厅运营成本较低时增加;网络渠道价格优化时,开设Showrooms可使网络渠道价格、总需求和总利润在展厅运营成本较低时增加,但固定价格情形下总利润的增幅更大。(2)"网络+实体"渠道下,开设Showrooms可使总需求和总利润均在展厅运营成本较低及网络退货率和网购不便利成本较高时增加,而且仅优化网络渠道价格时的增幅最大,网络和实体渠道价格均固定时次之;价格优化的最终趋势是全渠道同款同价。(3)开设Showrooms可使零售商总的网络退货率和退货量都下降。  相似文献   

15.
零售商主导下的制造商竞争与营销渠道联合促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才  陶鹏德 《管理学报》2009,6(9):1231-1235
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扩展到单一零售商和多个竞争性制造商的情况.2个竞争性的制造商为同一个零售商提供商品,零售商在该渠道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制造商的产品需求除了受到自己渠道促销的影响外,还受到竞争者渠道促销的影响.在此情况下,研究了制造商横向联合促销以及零售商主导下的纵向联合促销两种情况下的渠道行为以及影响因素,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价格及销售量信号为切入点,考虑在新商品质量存在差异化的条件下,由一个线上零售商和多个消费者构成的两级两阶段供应链。本文针对线上零售商不公开销售量和公开销售量两种不同情况,研究其如何利用价格、销售量向跟随型消费者传递新商品的质量信息,以最大化自身利益。本文通过理论和数值分析表明:对于低质量新商品而言,是否公开销售量信息对于零售商利润无影响。但对于高质量新商品而言,如果消费者对其定高价时新商品质量的信赖程度足够高时,零售商会更愿意不公开销售量,反之则公开。在线上零售商公开销售量的情况下,对于消费者保留价格的差异化程度较高的新商品,定价更高的零售商销售量也更高,而消费者保留价格的差异化程度较低的新商品,则是定价更低的零售商销售量更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而线下零售商提供零售服务应对网络直销平台竞争的现状,本文分别以零售商和制造商回收废旧品进行再制造活动的闭环供应链为对象,利用消费者效用选择理论,构建了含线下零售和网络直销的双销售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决策模型。研究发现:(1)在零售商或制造商回收系统中,消费者的网购偏好不大时,制造商仅开通线下零售渠道;随着消费者的网购偏好增加,制造商为获取最大利润应开通网络直销渠道,消费者的网购偏好较大时,制造商有可能关闭线下零售渠道,但会受服务质量和服务成本关于服务水平敏感程度影响。(2)仅运营线下零售渠道系统时,选择零售商回收为占优策略;仅运营网络直销或双销售渠道系统时,制造商回收为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18.
袁丽  綦方中 《经营与管理》2012,(11):117-120
本文通过构建涉及两家零售商与消费者的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零售商的价格博弈及其销售服务。结果表明:四类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渠道,其"搭便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竞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由制造商和线上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考虑消费者退货行为以及产品退货会给企业造成退货损失,且线上零售商退货损失为其私有信息,研究不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定价、O2O渠道策略以及合同设计问题,分析线上零售商引入O2O渠道的可行条件及其对供应双方最优决策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考察不对称信息对各个企业、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线上零售商引入O2O渠道存在可行条件,取决于退货损失的大小;当线上零售商引入O2O渠道时,制造商和供应链系统的期望利润水平均能得到有效提升;O2O渠道策略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剩余,但到体验店体验产品的消费者不一定能够得到更高的消费者剩余;如果满足一定条件,则线上零售商会选择信息共享谈判与制造商共享其私有信息,进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20.
吴红 《决策探索》2007,(17):69-7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验、感觉成为可以销售的商品,体验式消费日益成为风尚,体验式营销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企业积极说服消费者为体验付费;而且消费者也乐意花钱购买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