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商健 《经营管理者》2009,(15):23-23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念,他从"无知之幕"的"原初状态"出发,推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试图求解社会普遍存在的形式上的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一难题,因而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加强社会建设,饯行科学发展观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佘彦  刘金超 《决策与信息》2011,(10):132-133
“差别原则”是罗尔斯在《正义论》一书中想要表达的最重要的核心观点。对其中“公平机会原则”优先于“差别原则”的阐释也就成为探讨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重要部分。笔者认为所以“公平机会原则”要优先于“差别原则”是程序正义优先于实质性正义措施的必然所达,这也根源于“正当优先于善”这一西方传统思想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革命性地提出了关于正义的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为"平等的自由原则",第二个原则可以概括为"差别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罗尔斯对其正义原则的论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罗尔斯认为人的本性是一种自由和平等的理性存在物,这是他正义论的逻辑起点。其次,罗尔斯认为正义的实现必须依靠良好的社会合作秩序,社会是实现正义的主体。最后,罗尔斯认为社会正义必须是公平的,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念,作为实现正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差别原则",试图来为解决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正义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而这一原则同样对于我们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秦怡 《管理科学文摘》2010,(13):244-245
19世纪初梅因提出了“从身份到契约”的命题,将人们的视角从关注身份等级制度转移到关注自由平等地签订契约上来,契约即是公正,契约自由原则被誉为民法领域三大支柱原则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契约当事人的强弱主体“身份”差别不能忽视,法律对弱势一方进行倾斜性保护,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从契约到身份的回归”,而是完成契约自由原则从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自19世纪以来,功利主义正义观成为了英美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正义观,但是,功利主义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上,罗尔斯提出了他的正义论,将正义定义为"作为公平的正义",并且对功利主义做出了反思,指出了功利主义理论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与社会正义原则相违背的地方。罗尔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正义原则优先于功利原则,正当优先于善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认为正义问题不应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形而上的思辨,而应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正义理论的现实化就是国家善治的实现。国家实现善治的意义在于对正义价值的践行。正义国家善治的核心命题在罗尔斯看来就是:善治即正义。善治就是要在公共利益与私人权益之间作一个合理的平衡。罗尔斯没有对善治作专门的论述,但从他的正义思想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善治思想主要是从国家治理的微观领域考察善治的可能、善治的核心、善治的延伸、善治文化的传承等,进而在宏观上回归到作为国家伦理范畴的正义。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化格局中的不平等可归结为城乡利益分配的不平等、主体身份的不平等和经济发展的不平等,城乡统筹的任务就在于从公平的角度出发消除现存的不平等,凝聚起城乡建设合力,据此,公平原则的确立是必要的。依据罗尔斯公平理论和现实需求所确立的公平原则包括机会平等、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均衡的公共服务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原则作为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康德在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中开创了“批判”理论,其中旨即在于对主体性的强调。这一原则不仅在本体论方面确立了“对象”世界的存在,更推动了认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罗双 《管理科学文摘》2012,(18):138-138
“食品安全问题”、“小悦悦事件”、“郭美美事件”层出不穷,事实在拷问社会正义何在,正义价值何在?有“良法”且能“依法”的法治社会是通向正义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要以维护公平正义为首要目标,平等作为正义的核心要义,是社会福利所要追求的永恒目标。当前基于分配正义的平等理论的分析路径主要可归纳为三种,一是资源的平等,二是福利与福利机遇的平等,三是可行能力的平等,它们都从不同角度给予了社会福利分配制度深刻的启发,本文旨在探究各理论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可借鉴之处,并将运用民主的平等这一概念,强调分配正义背后社会结构关系平等和公正的制度保障的重要性,最后笔者对平等理论所体现的共同原则在社会福利领域的运用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唯物辩证法认为,“度”是事物的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突破原有质的量的限度。“适度”原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领导艺术。领导干部把握和运用这一原则对于进行科学领导、提高领导效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近现代经济正义观的解读和追溯,在对功利主义,新自由主义,罗尔斯正义观及福利经济学正义观的扬弃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社会,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及治理理论,在经济,社会,个人之间的关系中,寻求平衡点。努力沟通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拓宽当代经济学的发展,摒弃狭隘片面的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观念,结合经济学和哲学的工具,在经济学问题塔伦中重建了伦理层面,同时以最大多数人的福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为目的,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以我国为例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阐明在实践中富有成效的解决途径,让个人和社会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并在其中探究对我国正义理论体系的建构有益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分配正义是一种基于利益合理正当分配基础之上的社会美德,是一个社会必须存在的制度性保证。然而,正义并非法力无边,社会分配正义的存在有着不同的层次性,不同的共同体存在着不同的正义;而且分配正义也存在着条件性,我们所生活的现实社会是不存在什么无条件的正义的,一切的正义都必须存在于条件中。当然,社会中的分配正义无论是哪一个层次,都存在着社会正义问题的讨论,每一个社会层次的利益分配也都有正义的条件性,分配正义保障了公民的基本利益,需要相应的制度保证。对于这些各种各样的社会分配,应遵循三个原则,即平等、需要和应得。  相似文献   

15.
对正义问题的探索在中国的学术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在这一过程中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社会正义问题越来越多成为思想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河南省“时建锋诈骗368万元高速公路通行费被判处无期徒刑”案的发生与发展,我国司法过程中存在的“轻程序”引起的弊端也暴漏无疑,正确理解程序正义的内涵,认识其在实现实体正义,树立司法公信力,保障司法独立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进而通过加强程序正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贯彻司法自治,提高司法主体的素质以及有效的法律保障来实现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7.
王雅男 《经营管理者》2009,(14):275-275
本文试图从对正义本身的概念定义着手,着重探讨正义的成本问题,也就是正义的价值牺牲问题,并结合正义与理性、自然法、自由、平等、安全和共同福利的几个角度来阐述正义最广泛意义的标准问题,着重从分析正义与理性这一命题来推出正义之成本问题的必要性阐述。  相似文献   

18.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其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是八条原则中的第一原则,运用这条原则对于提高超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这条原则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其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超市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叶璐 《决策与信息》2011,(11):21-21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当代各国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本文从罪刑相适应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以及价值定位入手,对罪刑相适应原则进行分类讨论和多角度分析,了解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其次,探讨罪刑相适应原则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对罪刑相适应总的适用规则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0.
程序正义理念作为司法的公正平等和公民自由平等权利的维护与尊重为基本价值的理性的法律理念,是建立法治社会、进行法制改革的重要理念。它的实现是和谐社会建成的推动器,和谐社会的建成则是"程序正义"理念实现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