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通过实地观察、教师访谈等手段,研究分析了当前幼儿园大班探究活动中教师言语指导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各类指导语运用的次数和现状,得出影响教师指导语运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教育建议,并对教师本身言语策略运用进行反思,形成对教师指导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言语行为研究,以期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兴趣简单来讲就是个体在认知事物或者是从事每一项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倾向,即面对这一事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积极性。兴趣的高低对于认知事物、从事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如果对待这一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就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这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知道,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对生活、学习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届时我们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游戏化的方式是激发幼儿阶段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可见,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是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幼儿教师不仅应重视集体性的数学活动,而且要把数学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从日常活动中挖掘数学内容,让幼儿从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相似文献   

4.
幼儿环保教育既是保护环境又是整个地球持续发展的基础。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应从娃娃抓起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应从娃娃抓,让我们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让幼儿边玩边学,边学边玩。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勤俭节约,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真的,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在幼儿时期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是未来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爱护环境并成为幼儿生活习性的一部分,是社会赋予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5.
“教育回归儿童生活”已经成为教育界这几年来最为热切的呼声。幼儿在对生活材料的制作的过程中能满足他们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直观、具体和形象等特点,所以,在美工区域中,我们凭借生活材料的直观、具体、形象等特征,引发幼儿借形想象,并动手创造各具特色的新作品。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6.
培养幼儿科学素养要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提供一个可探究的空间。引领幼儿在活动区中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在随机性活动、生成性活动、预设性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在走进大自然中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将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使之获得探究和发现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是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科学教育中,教师更懂得了关注和观察;在科学探究中,教师更懂得了支持与帮助;在科学操作中,教师更懂得了适当等待;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更懂得了与孩子交融;在科学进步中,教师更懂得了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为了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体现社会大教育的方向,促进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进程,本文从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出发,阐述了在幼儿园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应着眼于幼儿经验的扩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力足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支持、引发幼儿围绕一个主题目标自主探究、尽兴表达、自由想象,并将各种内容融为一体,启发幼儿用综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活动,幼儿的活动就是幼儿的经验。将幼儿生活中有益的经验纳入幼儿的学习,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给予幼儿的各种发展机会,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疑惑、困难和问题,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发展历程,让教育真正回归幼儿的生活,通过开展生活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从而积极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美术活动是引导幼儿创新能力与创造意识的最佳途径.我在科学引导幼儿美术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启发幼儿的想象、质疑以及操作探索,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引发兴趣. 一、引发兴趣,激励创新 幼儿的探索兴趣是无穷无尽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静下心来,耐心等待.布鲁纳说过:"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他们是创新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有利于激发幼儿求知欲新颖的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触动幼儿好奇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件人手进行数学教学,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同时,也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许多数学问题,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老师就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有的经验探索新知、创新.  相似文献   

1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教育建议:“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是感恩的表现,感恩是每一个社会人应拥有的良好品质,同时也是从小就应该培养的品质。实践证明,利用国学经典激发幼儿的感恩之心是较有成效的。我们可以通过创造利于学习国学的环境、用趣味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让幼儿将感恩行为迁移到生活中来,并通过亲子同“学”促进幼儿对感恩的了解,获得行为的巩固,形成品质的内化。  相似文献   

13.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基本途径。时间是宝贵的生命过程,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让幼儿在园的每一段时间都能有意义地度过。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在“如何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方面,有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与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进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好身边的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对物理源于生活的认识和对科学探究的极大热情。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下,幼儿教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教学的生活化和游戏化,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运用生活化的游戏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民间游戏正好具有生活性与实践性,其创新运用充分体现出陶行知教育思想。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教育的全面发展要求充分挖掘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能力,陶行知先生早在在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一文中就写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强调要最大限度的解放幼儿的创造力。他认为要培养创造力,就必须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创造教育理论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许多高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一个人真正受教育阶段应该从学前的教育开始算起,因此,在高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教育方法并能够体会幼儿的思想,能够对幼儿负责,让他们从小经受良好的教育,为今后的生活方式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热爱该专业,还要力争做到让幼儿的身心都能健康发展。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时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界的改革也随之而更加深入。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幼儿生活在大集体、与人、与己都在不停的互动从而获得发展,他们在生活中能学到不少的知识,生活的环境对促进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不断的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我们可以利用周围大自然环境资源,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自己的客观规律,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从而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还是很有意思的,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数学在生活在作用。学生有效学习应具有生活性,让数学理论联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用身边的物品直接做实验或自制教具,都会使我们的物理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闪烁智慧足花,让我们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经历探究的历程,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做科学家做的事,这种自豪会点燃孩子求知的热情,同时也会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的确是有用的、有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