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新农村建设在大部分地区刚刚启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农村是一张白纸,为了减少或杜构将士为的反复拆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规划必须先行导入,不能再让过去城市规划滞后的“病痛”“传染”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来。加强新农村规划对今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对我国新农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蓬勃兴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成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基于作者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践,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对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的方法、途径进行了探索,为以后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宇 《管理科学文摘》2011,(36):122-123
建设好新农村必须规划先行,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要树立长远的、战略的眼光来研究新农村规划建设这一历史课题,着眼于“三农”问题,努力体现“新”字,重点在“新”字上做文章,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创新新办法,以全面创新来实现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完成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规划进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村庄建设,规划先行”早已成为社会共识。从制定规划抓起,这对今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对我国新农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盛娅农 《决策导刊》2006,(12):25-26
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千百工程”全面启动以来,石柱县紧紧围绕“小康农村、生态农村、和谐农村、文明农村”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找准农民的“盼点”和工作的“干点”,以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完善、农民培训转移、公共服务共享、村治民主管理”五大工程为抓手,以“建设有规划、推进有示范、村村有指导、投入有保障”四项上作措施为保障,因地制宜地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当前,新农村建设已进入全面启动和实施阶段,要充分发挥九大作用,防止出现九种问题,努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一要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防止产生新的城乡差别。搞好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龙头、前提和关键。当前,要着力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民培训规划、村级组织建设规划、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等总体规划,指导新农村建设朝着“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推进。尤其要突出搞好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形成县城——小城镇——中心…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也是大足县全面实施生态县建设的第一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将生态县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整体推进的决定,旨在以此加快全面建设小康大足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镇湖街道位于苏州高新区最西部,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2005年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2005年以来,镇湖街道围绕苏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的“规划、整理、造景”的方针,依托太湖及刺绣的独特山水人文优势,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整合资源.打响品牌,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初步构建了“刺绣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和“现代休闲农业”三大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9.
早在2005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就提出了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且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点。这是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决策。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尤其是农村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做调查、作规划、下措施、定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谋划策。我们坚信,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将在全国农村扎实兴起和有序推进。这是广大农民世世代代的期盼和最大的福祉。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功夫要下在“新”上。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动态     
江西“双千工程”正式启动7月5日,江西省支援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双千工程”正式启动。在“双千活动”中,江西省建设厅将组织千余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无偿支援新农村编制示范村庄规划、开展农房设计和技术服务活动。并组织全省高校千余名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赴新农村建设第一线进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要通过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最终实现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一个“新”字,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科学规划,快速启动,与时俱进地推动新农村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艰巨性、复杂性更显示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在这项伟业中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仅强调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建设发展,而且分别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5个方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路径。《纲要》所提出的这些重要举措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工程。由于历史形成的办学体制、经济、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教育仍然是我区教育事业的薄弱部分。按照“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教育的要求,农村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一是学校校点布局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学校“硬件”设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学校“软件”资源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     
《领导决策信息》2011,(50):46-46
地方特色规划 《黑龙江省城乡规划“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期间。期末城镇化水平达到60%。继续保持城镇化率在国内各省区的领先地位,力争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上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优化城乡居民点体系。逐步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推进,促进城乡一体化格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伟 《领导科学》2007,(6):36-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在新农村建设中,从规划布局到具体实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悉心考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则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消灭农村”转向了“建设农村”,这一转向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理解这一转向,则需要我们对中国式发展道路有一个结构上的重新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17.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只有认清我国现行农村征地制度存在的立法、司法、监督等法律问题,才能完善我国农村征地制度,更好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黄波 《决策导刊》2007,(1):16-17
自去年2月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北碚区立足于抓早争主动,抓试点创示范,积极探索城郊模式,克服了百年不遇特大旱灾的不利影响,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纳入全市“千百工程”的5个示范村和28个推进村已全部完成规划,并全面启动了风貌整治和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5个示范村形象已初步显现。纳入全市“一区、一带、一镇”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的“江东花木及旅游农业产业带”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正着力打造“现代都市·美丽乡村”新形象。在试点工作中,我们结合北碚实际,重点突出了以下“五抓”: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既是中央统筹发展全局、遵循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是中央对新阶段“三农”工作发展思路的深化和升华,它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既快又好地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并对主城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要在全市走在前列,要在全国瞄准东部,要在近期赶超成都”的目标,我们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为此,我们必须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全区“三农”工作全局,做到“四个必须”:必须把握新农村建设“五个新”的精髓实质,即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文明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必须明确我国“新三农”的基本定位,即要着力发展都市农业、建设和谐农村、造就新型农民;必须坚持新农村建设的地位要特别凸显,投入要大幅攀升、思路要全面创新、举措要坚强有力;必须使各方面的“三农”工作始终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旋律来展开、来推进、来深化。  相似文献   

20.
钟俊 《决策与信息》2011,(10):145-145
岩寨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创业为动力:以生态平衡为“警戒线”,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创先争优,成功打造产业、宜居、和谐、活力岩寨,被评为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