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声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伴随经济社会的实践活动而发展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音乐工作者和教育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融汇民族情感、遵循艺术规律,去发展创新,既能促进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又能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概括地说,充分发挥民族声乐的娱乐、教育、凝聚、激励功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戚晓思 《决策探索》2011,(12):72-72
民族声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伴随经济社会的实践活动而发展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音乐工作者和教育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融汇民族情感、遵循艺术规律,去发展创新,既能促进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又能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概括地说,充分发挥民族声乐的娱乐、教育、凝聚、激励功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陈丹丹 《领导科学》2020,(3):127-127
中国有着悠久且璀璨的文化,民族声乐就是其中之一。民族声乐基于对情感的表达,并借此引起听众的共鸣。因此,寄于声乐的情感表达也就成为民族声乐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声乐教学艺术》(宋江东著,新华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传统曲艺、戏曲是中国民族声乐的源泉,历经千年,其咬字吐字、行腔润腔、舞台表演有了成熟的艺术规范和要求,歌剧《白毛女》对新中国民族声乐的重新定位于风格形成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华 《决策探索》2009,(20):63-63
声乐艺术是一种以人声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是以让学生练声和演唱作品为主要教学手段的。但是如果一个学习声乐的人,对歌唱的声音没有正确的概念、形象的认知,就会分辨不出声音的好坏,听不出自己的问题,导致学习盲目、进步缓慢甚至无法独力学习。那么如何通过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呢?下面笔者谈下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6.
民族音乐学自正式确立以来,在其自身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了多种的研究方法与理念,并为各学科所采纳。本文试图以民族音乐学中的田野工作、历时与共时、音乐即文化三种研究方法探讨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勇 《管理科学文摘》2009,(36):133-133
声乐教学是一门抽象而又难懂的艺术教学。它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是不尽相同的。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听和感觉进行。因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多方面、多角度地讲解、示范,并与学生积极配合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美声唱法,中国传统唱法以及通俗唱法,分析嗓音运用的多样性,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民族歌曲唱法的用嗓也应同时运用两种混声机能,从而更好的开发高声区在保持唱歌自然的状态下,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指出如何达到声情并茂,同时又在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精华之时,大胆借鉴国外声乐文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使中国民族声乐真正走上更科学,更传统,更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9.
李小妹 《领导科学》2020,(3):128-128
声乐是以人声的歌唱形式表达音乐,声乐艺术则是将嗓音艺术化,将旋律语言化,同时高度融合语言于声腔,为大众创造优雅的听觉审美。同时,声乐艺术有着十分丰富的表演形式,不仅可以抒发思想感情,也可以创造出美好的意境。杜玉霞所著的《声乐教育与教学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深刻阐述了声乐教育的理论与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0.
声乐艺术是一种以人声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是以让学生练声和演唱作品为主要教学手段的。但是如果一个学习声乐的人,对歌唱的声音没有正确的概念、形象的认知,就会分辨不出声音的好坏,听不出自己的问题,导致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民族声乐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是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不断完善、融合、吸收,日趋成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模式。《跨界融合:中国民族声乐的新发展》(梁振中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通过分析和观察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认为民族声乐未来的发展需要跨界融合,即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该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即中国民族声乐概述、20世纪民族声乐跨界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现当代民族声乐跨界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2.
赵超 《经营管理者》2013,(30):364-364
对于声乐艺术来讲,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人们在一种激动、兴奋的情绪及状态下创造出的高级的神经行为。在进行声乐教学期间,其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教学过程是应用科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然而,当前,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声乐练习期间,经常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很可能对学生以后的成长造成影响,所以,需要相关教育人员依据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经验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与帮助。本文简要论述了在声乐教学期间的难点,并探讨解决方法,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项珮霞 《决策探索》2011,(10):54-55
笔者一直从事着文化艺术管理工作。近几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了少年儿童的音乐艺术教育。笔者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对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思考,尤其是对少年儿童声乐艺术教育的摸索、实践和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14.
“注意”在歌唱与发声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演唱和声乐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注意”这个重要的心理品质。本文将从“注意”的中心和边缘,倾向性、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转移及注意品质的培养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传统民族艺术,代表着不同民族地区所独有的民族面貌与艺术风格,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对其传统文化的沉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各民族的精神风貌。而现代包装设计作为现代文化信息的一种重要载体之一,如何将各民族的传统意识融入其中以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是现代设计必须重点关注的一个话题。文章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民族艺术的必要性入手,具体分析各种传统民族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传统民族艺术,代表着不同民族地区所独有的民族面貌与艺术风格,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对其传统文化的沉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各民族的精神风貌。而现代包装设计作为现代文化信息的一种重要载体之一,如何将各民族的传统意识融入其中以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是现代设计必须重点关注的一个话题。文章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民族艺术的必要性入手,具体分析各种传统民族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有形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本民族认同的价值观,它包括习俗、道德、法律、礼仪、制度、宗教、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建筑艺术等诸多内容。它既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有其自身的变迁模式,我们不可能使少数民族的文化永远"冻结""凝固",也不应该使"主体"固守其"原汁原味"的传荣文化,永远过着传统生活,将其排斥在现代化大门之外。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地区”。产生于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并延续至今的一些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因素所形成的“体制锁定”,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它使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制度变迁在“路径依赖”的基础上陷入了一种低效率的状态。因此,努力突破当前文化传统等非正式制度所造成的“体制锁定”,实现良性的制度变迁,是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陈慧 《经营管理者》2013,(31):355-355
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由于很多声乐技巧的应用都依赖于学生的自我感觉和体会,因此教师现场一对一的针对性教学和辅导一向都是声乐教学的最佳方式。如何找到一种方法,让声音教学语言能够具有一定的再生性,并通过现代科技技术的应用,让它能够被不断的传承和发扬下去,是本文要集中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王春燕 《科学咨询》2008,(19):78-79
声乐教学语言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科学发声技巧的重要渠道,它直接影响着声乐教学的效果。本文就怎样发挥声乐教学语言的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并指出当前声乐教学语言存在的种种误区,呼吁广大声乐教育工作者重视对声乐教学语言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