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文化理论视域下的二语发展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自该理论引入二语发展领域,二语发展的研究也逐渐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转向社会文化理论的宏观视角.文章从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理念最近发展区入手,结合支架理论探讨了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教学与评估的启示:在二语教学方面,要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和支架教学的引入;在二语评估方面,要注重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动态评估中的调节与干预作用,加大动态评估在二语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之下,对国内外二语课堂互动话语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目的是将社会文化理论教学观和课堂互动话语策略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社会文化理论中调节论、内化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活动理论等核心理论在二语课堂中应用的论述,有力地佐证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课堂的互动话语研究的积极推动作用。理论研究最终在二语课堂中教师提问和学生反馈实证研究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语习得具有社会文化性。通过研究二语习得的过程和社会文化理论的概念,结合语言的社会文化性特点,提出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指导二语习得,开展英语口语交际的活动方法。  相似文献   

4.
就哲学渊源而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包括行为论、认知论和交互论等。文中简要分析这些主要的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局限之后,运用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习得重新进行阐释,认为二语习得是学习者自身心智发展、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环境、教育者及理论家的协助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借用博弈论对二语习得诸多因素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之后,认为二语习得是在这些因素互相博弈的过程中产生发展的。由此在社会文化理论和博弈逻辑思维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二语习得的互动博弈假说。  相似文献   

5.
从Vygotsky理论视角看翻译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作用从语言学和认知学的角度都有论述,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母语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心理工具,作为中介促进了二语习得。维氏理论的三个重要原则,即中介、概念发展和最近发展区对二语习得过程具有解释力,而国外同行以此理论框架为基础进行的试验和研究,为二语习得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和视角,为翻译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认知论的出现打破了行为主义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然而,社会文化论的出现则又一次打破了20世纪60年代后认知论一统天下的局面,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研究是目前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又一趋势。本文重点讨论二语习得社会文化论大家庭中的新成员活动论,活动论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强调学习者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是一种近几年来刚刚引起我国部分学者重视的二语习得理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理论、语言习得理论,特别是二语习得理论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借助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三语习得研究成为应用语言学新的研究热点。三语习得探究在一语、二语的同时影响下所涉及的更为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快速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比修辞是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应用语言学新兴研究领域,通过对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语篇规约和修辞模式的对比研究来启示第二语言的写作实践。受诸多相关学科的影响,对比修辞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修正理论框架。近年来,对比修辞研究将认知及社会文化因素纳入其理论体系,从跨文化修辞的新视角探索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在母语及二语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对修辞研究及二语写作的教学与实践具有直接、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关于人类文化心理活动学说 ,不仅对当代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且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综述维氏理论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该理论对二语 /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Swain(2006)[1]基于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提出了"言语化"这个概念,自此,言语化在二语习得领域被广泛探索。本文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考察了书面言语化对二语学习的影响,探讨了二语习得领域关于言语化与二语学习的研究,分析得出书面言语化促进二语学习,最后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及研究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