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训诂学是一门训释词义、注解古书的学问.通过训诂学对师范院校文史专业师生及其在日常生活和中学语文教学中作用的分析,认为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确理解古代文献和深刻了解历史文化的工具,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古代文献中的字和词,而辞书编纂工作,从根本上说,也就是解释词义,不言而喻,训诂学与辞书编纂的关系是至为密切的,辞书编纂要以训诂学为指导,而训诂学则应该在辞书编纂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训诂学对辞书编纂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训诂学的性质是该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尽管在数千年历史中训诂学性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从其产生、目的、主体、对象和地位等方面可以确定,其基本性质应当还是对以儒家经典著作为主的古代文献的解释。中国的训诂学与西方的释经学在产生的背景、目的、直接原因和基本方法等方面都是一致的。因此训诂学的基本性质是中国古代释经学。  相似文献   

4.
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训诂学的传统观念形成于唐代的孔颖达,而国学大师黄侃则创立了训诂学的现代观念。黄氏界说一出,训诂学的现代观念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有“分工派”与“综合派”两家。前者以陆宗达、王宁的“古代文献词义学派“影响最大,后者以殷孟伦、许嘉璐等的“综合派”为代表。笔者在考察以往训诂学史的基础上,继承章太炎、黄侃的学说,首次提出训诂学的“二重性”问题,并将训诂学划分为三个部门:“词义生成学”、“微观文献疏证学”与“古代文献词义考证学”。前二者属训诂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后者属训诂学的应用学科。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语言学即广义的“小学”包括文字、音韵和训诂三个部门。训诂学的观念经历了从古代、现代到当代三个发展阶段。训诂学不是字义学或词义学, 也不是语义学, 从本质上说, 训诂学就是注释学, 当代训诂学应该属于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跟现代语言学各分支学科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当前的训诂学应该破除门户之见, 正确认识其学科性质, 致力于训诂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训诂学的任务是解释古代文献语言,扫除古代书面语言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障碍。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语义裁断,决定取舍,避免盲从;还可以在疏通文意、阐述语法、分析文本结构、阐明修辞、说明文章的历史背景以及古时的典章制度方面给予我们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训诂学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学科。它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既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研究训诂学的起源,是研究中国文化起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的变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已经开始运用变换分析的方法研究语法和修辞 ,其变换分析方法是对中国古代训诂学的继承和发展。笔者在简析了《马氏文通》变换分析概况的基础上 ,指出了变换的作用、来源及其优缺点 ,以期有助于汉语语法学史及修辞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转语与词源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语言学史上到清代乾隆时歙人程瑶田写《果嬴转语记》,在训诂学上开出了一朵异葩。一般人不懂转语是什么,在训诂学上有什么作用。我简单地分数题说明于下。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化词类集义辨考》一书,通过对传统训诂学领域中的文化语词的梳理与研究,为汉语史与文化史研究的广泛沟通奠定了一个样本。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阐说,即训诂学研究领域的巨翮再振、训诂学研究方法的文化开拓以及作为语言与文化聚合点的语词内部形式的多方辨考,借以明其对当代语史研究与文化研究所做出的种种实在的努力与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