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大众"概念主要有两个英文词:Popular和the Masses。这两个词分别对应着西方语境中"大众"概念的两种不同的知识脉络。与西方的"大众"概念不同,中国当代"大众"在经历了从"革命主体"到"消费主体"的语义流变,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大众"概念。但是,当下的"大众"概念往往把西方"大众"的两种"所指"都归结在同一个概念里,并以西方的"大众"概念为参照系,这不仅造成对"大众"概念使用和理解的混乱,而且也模糊了中国"大众"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韵"是中国艺术特质的重要概念。"韵"概念的出现与魏晋玄学追求超逸高蹈的思致相关,但将"韵"概念与"神"、"气"、"律"等概念结合起来,成为表达艺术特殊审美境界的概念,则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的,期间佛教般若思想的渗透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尽管"外部性"概念及相关理论已被写进经济学教科书,并成为现代经济学中许多研究领域的重要的甚至是基础的概念,然而,"外部性"概念不仅与经济学的基础假设间存在着逻辑矛盾,而且所谓的"外部性"可以由"交易费用"等概念更好地加以分析和表达。因此,在一个本应逻辑一致的概念体系中,"外部性"概念的存在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概念是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元和材料,是反映事物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和思想结果."概念域"统摄着概念"能指"与"所指"的涵义,表征着概念"存在"与"本质"的统一.比较教育中的"概念域"指在比较教育研究过程中所用概念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特定范围.从概念的客观性来看,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概念域"可以分为自我规定型、学科规定型和国家规定型三种."概念域"可以承担起比较教育研究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价值,并在推进比较教育研究向微观化方向发展中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1978年9月,费孝通先生首次提出"藏彝走廊"概念。在此基础上,近年学界又提出"藏羌彝走廊"、"藏羌彝文化走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分属民族学、文化学、民俗学、经济学领域的相关概念,并在有关著述、公文、媒体中得到广泛使用。为了避免在概念理解上产生分歧,促使人们准确使用"藏羌彝走廊"及其相关概念,文章对"藏羌彝走廊"及其相关概念提出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藏羌彝走廊"及其相关概念的范畴进行了界定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人间词话》中,气象是一个构成王国维美学体系的重要概念,通过对"气"、"象"和"气象"诸概念关系分析,可以看出王国维的"气象"是境界的量化概念,是指境界深厚之程度,同时又是与创作主体的修养相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哲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来观察"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发现"概念论"的发展经历了:经验论、辨证主义概念论、原型理论和"定型说"等几个阶段。在这些不同的概念论中,哲学与语言学在"概念论"方面的发展呈现出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的态势。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人类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作为是一种隐藏的行为,可能隐藏在"静止"或者"与法益变动无关的行为"或者"作为"之中。正是这种隐藏性,造成了界定不作为概念的困难。形式的不作为定义使得"不作为概念"与"作为义务"这一主体要素纠缠不清,不作为被作为义务所"吞噬"从而丧失了独立性,成为"无血的幽灵"。实质的考察不作为的概念,以"法益"为视角,更加注重从"存在论"或者"事实性要素"的角度来界定不作为概念。这样能够解除作为义务对不作为概念的束缚,更使得不作为概念本身与刑法的目的相联系。实质的不作为概念更加清晰独立,在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问题、不作为犯的着手以及作为义务的种类判断中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建“学习“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管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任何教育改革都是要从更新观念开始的。我有一个看法就是,概念重建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前提。在新课程的框架内,很多概念都是需要重新认识的,包括"学习"的概念,"课程"的概念,"教师"的概念,"学校"的概念,等等。这里我想说说"学习"的概念。原来我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行为主义"的,也就是强调"反应强化",所谓的题海战术那一套。上海马戏团有一条狗会做数学题,十以内加减法都会。其实那是训练出来  相似文献   

10.
"符号"概念是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正是吸收改造康德"图式"概念,并仅仅抓住符号这一人类精神活动的独特形式,卡西尔建立了自己的符号形式哲学。理解符号概念是把握卡西尔哲学思想的关键。对于"符号"概念,卡西尔也在其著作中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发,以区别于其他哲学论断,为自己的哲学界定基本论域。  相似文献   

11.
对卧底侦查概念的准确界定有利于明确卧底侦查行为性质,划定卧底侦查的边界,从而实现在惩罚犯罪的同时兼顾人权保障之诉讼目的。英美与大陆法系各国大都在广义与狭义分类的基础上界定卧底侦查概念。我国学者多认为卧底侦查宜采用狭义概念,但因其概念所强调要素的不同又区分为诸如"隐瞒程度要素"、"时间要素"、"潜入要素"、"审判证据要素"等不同的卧底侦查概念。在对国外卧底侦查概念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目的分析法,逐一分析我国卧底侦查的传统概念。传统概念吸收了过多的卧底侦查形式要素,遗漏了诸如欺骗、性质、规范目的等能够反映卧底侦查内涵的实质要素。从规范卧底侦查目的出发,卧底侦查概念宜包含启动原因、侦查属性及规范目的等要素。  相似文献   

12.
"人文"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广泛使用,却含混不清的模糊概念,在唐君毅的文化哲学体系中,人文概念处于核心地位。而结合人文概念在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发展,来理解唐君毅创造与贡献尚属罕见。在人文之两种内涵的继承与关系处理上,唐君毅先生的人文概念是汉语"人文"概念诠释和运用的一个典范和高峰,而唐君毅人文概念的道德价值主导倾向却限定了其再诠释的发展空间。这种限定并非是不可动摇的。灵活应用唐君毅道德本体的超越内涵,其人文概念中存在的可供再诠释的"未济"之门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3.
福柯的异托邦概念在哲学乃至非哲学领域运用广泛,但福柯真正提到"异托邦"这一概念的文本数量极少。基于对这些文本的分析,福柯"异托邦"概念显现出与"乌托邦"概念既相对立、相差异又潜在同内涵、同功能的特点。"异托邦"概念不仅道出了"乌托邦"的"希望"本质,还弥补了其乌有的缺陷,即异托邦是求异性、批判性的实存本身,具有不可化约的多样性。异托邦普遍存在但不是普适概念,它是概念性的非概念存在。福柯哲学的主旨可以通过"异托邦"概念体现出其强烈的批判功能,但对这一概念的滥用则暴露出哲学学说的固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的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萌"从日语"燃え"和"萌え"到汉语"萌"的语义演变过程,探究汉日同形汉字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研究表明,"萌"的语义演变过程是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的过程,汉日网民通过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的认知机制,推动汉字的意义不断演变,使得汉日同形汉字具有共同特征;受制于本土社会文化等因素,同形汉字语义演变轨迹在汉日语境下也经常产生偏离,成为汉日同形汉字的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15.
"存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海德格尔终其一生致力于对存在意义的追问.始终关注"此在"的生存境遇构成海德格尔存在概念的内在语境,从而凸显海氏哲学运思的重要特质.在对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的解读中,此在的在场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哲学研究领域,在研究科学本性的问题上,在美国拉瑞.劳丹以前,似乎很少有人在他们的模型中涉及"概念问题"在科学理论中合理评价的作用,或是未能充分认识到"概念问题"在科学史上的作用,"概念问题"可以说是劳丹的"原创",而"协调力"也是如此。正是这种"原创",拓展了科学观的视域,给我们带来新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17.
刍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当前"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概念使用比较混乱,本文梳理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两个概念的使用情况,并对这些概念的内涵特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建议在相关的教育研究中应该合理地使用这些概念和作出严格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话语理论家福柯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话语"概念。他的"话语"概念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随着其哲学思想的发展而逐步确立。首先,话语定位于以"异位"为开端的知识型的空间构型之中;其次,话语由实践性的陈述整体构成;最后,来源、间断性和离散性成为话语的主要原则。在此概念中,福柯反传统历史观、反西方现代文明的思想得到了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以"心"、"物"、"文"几者之间的关联为核心展开,其大多数概念游移于"物"、"心"、"文"之间,形成一种"中间概念"的形态,这些"中间概念"在"物"、"心"、"文"中自由切换,使它们之间形成连贯、照应、互补、阡陌交通的网状结构.通过这些"中间概念",刘勰建立起"物"、"心"、"文"几个不同范围的概念术语体系之间的交错相通而又经纬分明的立体的动态的<文心雕龙>的概念术语体系,从而架构其<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韩鲜文论中"天机"这一用语及概念的大体范畴主要借用于中国。在朝鲜古代言及"天机"的文人,涵盖朝鲜朝前期的士大夫文人、后期的委巷诗人及实学派作家等。在中国的"天机论"中,"天机"的概念仅停留在古代艺术理论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美学思维范畴;但在朝鲜,"天机"概念既没有脱离本来的载体,又在朝鲜朝后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诗论概念范畴,具有更高层次的美学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