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珠 《南方论刊》2008,(4):15-17
柏拉图的《理想国》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从批判个别的、经验的、具体的正义入手,引申出国家正义概念。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各守其序、各司其职,正义本质上就是一种秩序与和谐。而正义的城邦则可以通过教育,哲学王等途径来实现。柏拉图在探寻正义过程中体现的国家主义价值观,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梦湖 《理论界》2008,1(3):101-103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正义”就是个人在服从各自天职的情况下“做自己的事”,其实质就是个人对某种国家秩序的自觉的遵守与维护;“节制”就是服从某种好的秩序,对个人来说就是用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驾驭邪恶的一面,即要求“有分寸的欲望”;而“和谐”就是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由于遵守了“节制”的原则,从而在社会与国家的层面上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的意志力以及情感与利益的一致性状态。其实质就是个人和国家通过“节制”的途径对“正义”的最大化趋近过程及其在此过程之中显现出来的一种整体的稳定状态和一致性的发展趋向。因此,在柏拉图看来,“和谐”就是“正义”的实现状态。  相似文献   

3.
《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涵 《南方论刊》2009,(4):46-47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系统的论证了其正义观念。柏拉图从城邦的分工起源出发得出了什么是城邦正义,而后推出个人的正义。在城邦社会里,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各守其序、各尽其职,国家就实现了正义。由城邦推及个人,个人灵魂的三个要素达到和谐有序的最佳状态便实现了个人的正义。  相似文献   

4.
《理想国》对教育的论述除学校教育外,字里行间渗透着公民教育思想。它以正义、善为终极目标,培养精英、教化公民,注意导引、尊重个性,注意节制、勇敢等美德的培养,它与共产共妻的制度一起成为理想国存在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5.
韩素玲 《东岳论丛》2007,(5):152-154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集中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和谐理念。他以讨论国家的"正义"理念为主线,认为在一个理想的国度中,治国者必须要有为国民大众谋福利的"正义观",必须要具备哲学家所特有的宏观视野、博大胸怀和透过表面现象准确把握事物永恒不变"理性"的气质和才能;国家必须要造成一种国民人人恪尽职守、高度和谐统一的"自制"系统;公民必须人人要有"自知"之明并根据社会的正确分工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守责;国家公务人员必须要公正选拔、精心培养并具有勤政廉明的职业操守;必须要重视普遍化的国民教育并因材施教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孔令来 《理论界》2008,(3):119-121
“男女平等”是柏拉图"理想国"构想中三大根本立法制度之一;男女平等观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柏拉图男女平等观的历史价值和现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几乎涉猎教育领域的所有方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其中关于女性教育的思想特别是强调男女平等教育的理念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因此,解读柏拉图的女性教育思想产生的理论溯源和思想内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今天我国的女性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两条关于女性的建议,对于古希腊雅典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是激进的,具有开创性的。然而在具体的分析两条建议和他的哲学体系后,可以发现看似开明的建议后,仍然具有强烈的父权性质。他对女性的建议是基于理想城邦的建立,另一方面可能是以此来批判当时雅典社会。总之,虽然柏拉图没有摆脱整个古希腊厌女症的思想意识,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的建议在当时,甚至后世,都是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9.
理想国家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诗教是其中重要一环。只有高度重视诗人的作用,全方位发挥诗歌审美、教育和政治功能,用“好的故事”教育儿童,培养合格统治人材,才能为理想国家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家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诗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只有高度重视诗人的作用,全方位发挥诗歌的审美、教育和政治功能,用“好的故事”教育儿童,培养合格的统治人才,才能为理想国家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陈冀 《理论界》2015,(2):99-102
在柏拉图《理想国》著名的"洞穴喻"中,苏格拉底一方面肯定了洞穴外的生活优于洞穴内的处境,一方面又要求走出"洞穴"的哲学家返回洞穴中从事统治。这一要求使苏格拉底受到"行不义"的非难。如何化解苏格拉底面对的这一窘境?本文力图从城邦-灵魂类比的角度对苏格拉底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2.
理想国家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诗教是其中重要一环.只有高度重视诗人的作用,全方位发挥诗歌审美、教育和政治功能,用"好的故事"教育儿童,培养合格统治人材,才能为理想国家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就柏拉图《理想国》洞穴比喻作一透视,以凸显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洞穴人与理念世界之张力就是哲学与政治的张力,其根源在于洞穴人对曾在之自我的向往与忧惧,向往来源于曾在为自我之先在的存在,是人无法抗拒的;忧惧的原因则是由于外在的曾在之自我的干扰,即肉体的干扰。而克服忧惧的方法一是外在的,即寻求他人的帮助,也就是柏拉图所谓哲学的友谊和法律;一为内在的,即至善之理念的获得与巩固。  相似文献   

14.
<理想国>开篇之后,迅速把前政治问题(幸福晚年)及一般性弱者政治问题(回报正义)提升到专门的强者政治问题(宪法正义),把焦点集中在谁应当握有领导权的问题上.柏拉图的方法论是类比,即"灵魂的政治化"和"政治的灵魂化"的比较.据此,他提出了一种"内化正义"现.其本意是用这种"新正义"帮助日常正义的重新确立,但在民主社会中的人看来,"等级集权正义"正是最大的不义.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4-20
克里特和斯巴达立法者将战争视为自然状态,并根据敌对性原则来设置法律制度。但柏拉图却从正义与不义的德性视角来理解城邦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强与弱、好与坏,认为法律应着眼于"自然正义",尤其应关注灵魂的自然本性和完善。在《法义》中,法官要实现内部的正义,不能仅凭靠法律和暴力的强迫,而应实行恰当的教育、劝谕和分配,以让好人统领坏人,不义者自愿服从正义者。这种贵族制式的法官,需要哲人式的德性和智慧,以使政治生活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6.
刘华萍 《理论界》2009,(9):98-100
本文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正义的论证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他从城邦和灵魂的正义两个方面来阐述正义,而对于为什么当且仅当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才能说清楚正义问题,柏拉图并没有给出恰当的解释.(2)柏拉图也从城邦的正义想当然地过渡到了灵魂的正义,并进行了类比认为两者结构相似、各个部分能够一一对应,这在逻辑论证的有效性上是有疑问的.(3)这种类比过后还会出现一些"剩余".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47-52
《理想国》是哲学史和教育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作品。在该书中,柏拉图以追寻正义的本质为线索,以辩论的形式,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理念世界,并提出理想城邦的设想。在理想城邦的设想背后,是柏拉图对世界本质、灵魂和教育的认识。在柏拉图看来,人类认识真实世界需要灵魂进行一次关键的转向,理想城邦的建设则需要灵魂进行第二次关键转向,而教育则是实现灵魂两次转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结合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对柏拉图的《理想国》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在柏拉图所构建的和谐的城邦中,存在着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即统一、协调和适度,并具体阐述了这三个因素在《理想国》中的内容。这三个因素是一个和谐社会包含的基本涵义,包含这样三个因素的和谐社会是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19.
刘威 《理论界》2023,(2):43-50
《理想国》第五卷开头以阿得曼托斯“怎么也不能让他走”(449b)开始,众人要求苏格拉底对前文中提出的观点进行解释,回答“你觉得我们的护卫者应该怎样去把妇女与儿童归为公有;儿童从出生至接受正规教育,这一阶段大家公认是教育的最难时期,这一时期应该怎样去培养他们”(450c)这一问题。而苏格拉底的回答引发了三波浪潮即问题:第一,男女在城邦中的地位;第二,废除核心家庭,男性共有妻子,孩子由社会抚养;第三,哲人王。这三次浪潮一次比一次大。其中,前两个浪潮集中讨论了家庭和性别问题,内容庞杂。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与分析,可以厘清柏拉图对于家庭问题和性别问题的思路,并使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1]批判性地考察Bernard Williams对<理想国>中的城邦-灵魂类比的犀利批评,反思当代学者对其批评的回应,通过剖析其文中学者们所忽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即正义的分工定义,以此重构理性和正义在柏拉图道德心理学和政治理论两个层面上的紧密关联,进而重新确定城邦-灵魂类比的合法性及其局限性,对<理想国>整体论证框架作一种全新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