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人口低生育率阶段的劳动力供求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中国人口进入低生育阶段,人口低增长最终会带来劳动力供给的低速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在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情况下,劳动年龄人口从相对比重下降到绝对数量下降,将会诱发工资率的不断上升。在劳动成本上升和养老负担加重的情况下,保持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速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口经济学的视野出发,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急速发展的变化和人口变动由高出生低死亡的状态转换为低出生低死亡的状态。并对经济增长的要素而言,主要从劳动力数量增加的变化、素质的改善以及流动性等人口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经济发展由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大等所谓外延的发展形态转换为内涵的发展形态,劳动力素质的改善、产业的高度化、技术的进步以及资本集约度的上升等作为积极因素促进经济发展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流动对经济贡献分析——基于期权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杜金岷  奚宾 《南方人口》2010,25(4):52-58
劳动力流动是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方式,促进流入地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劳动力价值具有期权特征,劳动力流人地相当于持有一份买人看涨期权。本文以广东为例.对劳动力流动的期权价值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该地区流动人口劳动力期权价值逐年增长,说明流动人口为该地区所创造的价值不断提高,其对流动人口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用工荒问题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存.使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正> 健全的国民经济循环,是物质生产总过程与人口生产过程相互转化的辩证运动过程。物质总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以产品的生活消费为质变点向人口总生产转化,人口总生产包括人类自身生产(含劳动力的生产)、劳动力分配、流动(就业过程)、消费(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用于生产消费),也是四个环节,以劳动力的生产消费为质变点向物质总生产转化。两种生产的相互转化在不断进行,人化为物、物化为人,周而复始、循环不己。这种由两个生产总过程组成的经济运动,我们称之为“完全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5.
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马克思分析资本积累趋势而得出的著名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剥削剩余价值。为了剥削更多的剩余价值,资产阶级就必须不断地把剥削得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也就是资本积累。“没有积累,资本就不能构成生产的基础”要彻底阐明资本积累的运动规律,就必须研究资本的有机构成。马克思早在《雇佣劳动和资本》和《工资》手稿等著作中已经开始探讨资本有机构成学说。在1857—1858年《资本论》的第一个手稿里,马克思从价值增殖过程考  相似文献   

6.
年龄分层视角下的中国劳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宏 《南方人口》2013,(6):19-25,34
在全社会关于“延迟退休”的热议之下,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分析了不同年龄层劳动力的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龄劳动力素质低、收入低,全职就业及劳动合同签订比例皆低,同时,他们更看重工作的谋生价值.基于不同年龄层劳动力状态的对比,本文为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延迟退休年龄的渐进实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侯力 《人口学刊》2004,(6):30-34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已实现了大规模的转移,且具有逐年增加、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向沿海地区集中的特点,但劳动力市场制度分割、户籍制度与农地经营政策、劳动力素质偏低且劳动力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因素影响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为此,应采取积极措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市化步伐,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并加大教育和培训投资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提高转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问题的回顾及现状思考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是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变动而形成的一部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暂时分离。显然,就业与失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是否结合。在传统观念中,失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因为失业是相对资本的过剩人口。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了,另一方面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绝对地增加了,这样形成的相对过剩人口是产业后备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  相似文献   

9.
广东劳动力素质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劳动力素质包括身体、文化和道德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主要内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在现代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构成中,劳动素质的提高所发挥的作用越来愈重要,从何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劳动素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下面就广东劳动力素质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10.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已经成为利益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市场经济主体。由于他们的利益关系不断变化,劳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供给效应与广东经济增长路径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劳动力供给效应的实证分析,得出广东省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力供给的"水平效应"递减,"垂直效应"开始显现。结论是广东省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人力资本的二次开发以及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的重新发挥。广东的经济增长不能长久依靠人口红利,必须走依靠知识、技能等劳动力素质提高推动经济内生增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人口学因素分解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影响做阶段性分析,得出结论:改革开放初期,年轻的就业人口结构为产业结构演进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但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粗放式的产业发展形态和对年轻廉价劳动力的依赖与劳动力老化的现实形成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业结构的演进;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劳动力素质尤其是老龄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使得这种延缓作用大大减弱。当前阶段我国的产业政策、经济发展方向与人口变化趋势相契合,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老龄化带来的副作用还将不断减少。对于人口老龄化我们无须过度悲观,但也不能盲目乐观,现阶段更重要的任务是对产业本身进行优化升级。企业应改变用工模式,调整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利润增长;政府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抓住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机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延伸产业价值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并从家庭决策角度分析家庭禀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微观决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农村劳动力省内与跨省流动微观内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家庭人力资本中的家庭规模每增加一个单位,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概率将增加3.5倍,而人均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外出务工概率较低;家庭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负向影响,但在有成员外出家庭中,拥有丰富社会资本家庭的劳动力跨省流动概率较大;家庭经济资本的收入效应将大于替代效应,家庭经济资本越丰富,劳动力外出打工概率越低;家庭自然资本的替代效应将大于收入效应,丰富的家庭自然资本对劳动力流动具有促进效应;此外,农村劳动力流动还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禀赋与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农村地区家庭禀赋对个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学术界予以更多的关注。为了考察外生性的家庭禀赋对劳动力就业流动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新生代外出务工劳动力和户主子女的回流决策两个计量模型来进行经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迁移选择是综合考虑家庭禀赋状况的理性决策,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外出劳动力。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会阻碍家庭外出务工成员的回流。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概率起初随着家庭人力资本和家庭自然资本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家庭成员只有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本,外出务工劳动力才能对家庭社会资本加以充分利用。另外,分析显示年轻一代劳动力和第一代劳动力对家庭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利用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5.
尹向飞 《西北人口》2011,32(4):53-57
本文通过对中国乡村劳动力转移和资本存量、乡村劳动力转移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协整关系、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他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资本存量和乡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乡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由于资本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起间接作用,因此根据索罗余值法,将资本存量完全独立于全要素生产率,可能低估资本存量对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红梅 《西北人口》2008,29(1):30-34
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人口红利的贡献。人口转变过程的特殊性,使得中国的人口红利来得早,也去得快。如何抓住这短暂的历史机遇,如何挖掘人口红利的巨大效应,从而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这不仅是中国获得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迎接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消除城乡流动的障碍,提高劳动力素质,选择可持续的养老保障模式应成为促进人口红利兑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徐永利 《人口学刊》2013,35(5):26-35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就业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金砖四国"城市化的进程不同,中国和印度处在城市化加速阶段,就业结构明显存在着分布失衡和质效低下的问题,尤其是中国,作为劳动力大国,但远非劳动力强国,劳动力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显著落后于俄罗斯和巴西,应该在三次产业间和产业内进行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教兴国 重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投入成本中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不断扩大,劳动和资本的含量不断缩小。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传统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成本优势,会趋于劣势。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已从传统的资源和价格竞争转向知识和人才的竞争 ,教育必须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难以解决的症结在于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制约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与经济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教育可以多方面促进经济增长。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必须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应用一般均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秀健 《人口研究》2006,30(4):12-22
本文运用“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PRCGEM)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进行量化分析。模型结果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将通过劳动力的负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物质资本的低增长减缓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人均物质生活水平仍然会继续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会不断下降。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是维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