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区位熵理论、产业集聚竞争态模型,对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1)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 (2)不同地区集聚度差异明显; (3)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凸显当地文化特色、加强区域合作等建议,有利于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位熵方法在区域经济学领域被广泛应用,用于测算并反映某个特定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文章根据旅游产业自身特点,选择旅游景点、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人次和收入作为观测对象,通过统计年鉴抽取了2000年、2005年、2010年沈阳市旅游产业相关数据,依据区位熵方法对沈阳市旅游产业集中化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反映了沈阳市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集群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所呈现的差异:相对于旅游景区景点和星级酒店的“高集聚”,旅行社企业和入境旅游者的空间集聚程度表现为“低集聚”.该结论为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在城市空间维度上的均衡发展与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2014年重庆市制造业数据,利用区位熵和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数)对重庆市制造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测评结果表明:重庆市制造业积聚的总体水平较低,产业集聚水平差距较大,基本局限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而部分技术密集型行业正在崛起。为此,文章提出要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走一条适合重庆市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道路,通过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产学研深度结合等建议和措施,促进重庆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物流产业集聚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现有物流产业集聚测算方法进行改进,运用区位熵法、改进区位熵法和空间基尼系数三种方法,从整体水平、区域视角、行业视角多维度对辽宁省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评,得出辽宁省物流产业集聚处于发展阶段,相对于本省其他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相对于沿海发达省份稍差的结论,并提出加速辽宁物流产业集聚的建议,如促进辽宁省物流业和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6.
基于工业4.0战略背景,在对湖南省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湖南省制造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湖南省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显著的行业不均衡现象,其中烟草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较高;产业集聚的区域空间呈现不均衡性,即呈现以长沙为中心、株洲和岳阳为副中心,由内向外逐层递减的分布状态。在对...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其间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数和区位熵指数测算了文化产业的集聚水平,运用Moran'sI指数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文化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相关性;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在考虑了空间相关性之后,文化产业集聚的市场规模效应下降,而专业化分工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演化这种地缘现象的必然产物,其通过正的外部性反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因此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以辽宁省为例,通过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组合的方式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测度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指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现象存在但水平较低,且在省级和市级层面都是很不均衡的,其发展滞后于制造业,找到并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鉴于单一指标在测度产业集聚程度不足,本文以中国工业为研究对象,以内地31个省区为研究样本,以不同侧面反映产业集聚度的标准差系数、赫芬达尔指数、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和相对地理集中指数计算结果为影响产业集聚程度的五个因素,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工业27个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验证。得出我国工业行业整体集聚程度基本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趋势等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分析了2011—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与1998—2018年制造业集聚的空间与时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截至目前尚未出现从集聚再到扩散的过程,整体集聚水平仍在缓慢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明显高于制造业。就集聚水平而言,广东省和江苏省的城市整体集聚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就集聚特征而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整体较低且呈现分布不均匀现象。文章提出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城市建设发展并加大扶持力度,企业也应发挥比较优势吸引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会给行业内部企业以及区域经济带来诸多集聚效应,如降低交易成本,解决行业就业问题等.本文选取零售业作为产业集聚研究对象,并以北京市零售业为例,对北京市零售产业集聚水平以及零售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县域经济范围的山西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企业数量集中度系数、就业人数区位熵等产业集聚度相关测度指标考察了山西省县域经济中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度,得到了山西县域经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分布现状;其次,根据分布现状绘制出了山西县域经济产业集群分布示意图;最后,对山西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分布规律与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探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外成熟的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基于测算方法的科学性,选择EG指数测算方法对我国制造业二十个大类的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我国的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中等偏低,且呈现出很明显的行业特征。因此,现阶段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必须进行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民族地区服务业的集聚水平,选取民族地区2009-2013年服务业各行业的增加值,首先进行现状和趋势分析,然后通过计算区位商和产业集聚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民族地区五大服务业的集聚情况进行评测,结果表明,我国民族地区的主导型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并未形成集聚效应。基于此,提出了增强民族地区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2-2012年中国制造业20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以产业集聚度与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运用门槛回归方法研究产业集聚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就全行业样本与非技术密集型行业样本而言,在低或较低的产业集聚度区间内,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在高集聚度区间内,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为负。而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言,伴随着集聚度的提高,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提高的正面作用则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以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时,伴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正向推动作用变得不显著;在对外开放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开始出现负向作用。这就要求合理引导、控制产业集聚度,并根据行业特点通过自主创新等措施以适应不同的对外开放水平,从而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产业区位生命周期为:集中-分散-再集中。产业区位周期链上的再集中与初始集中是有本质区别的。集聚的中心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新兴产业集聚地,一类是成熟型产业集聚地。前者主要受历史和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后者主要受预期的影响。两种类型的产业集聚程度最高,一是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7.
随着集聚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日益深入,不断涌现出新的测度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方法。不同测度方法的构建原理和适用性不同,选择恰当的集聚测度方法是准确描述集聚现象的基础。文章利用历史归纳法,根据集聚测度方法的发展脉络分为第一代集聚指数、第二代集聚指数和第三代集聚指数,探究其背后的构建原理和演变逻辑。在此基础上,将不同的集聚测度方法分为离散空间下的聚类指数法和连续空间下的距离指数法,二者在空间属性、数据要求、估计结果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基于聚类的指数反映了特定空间单元产业集聚程度,基于距离的指数侧重于产业集聚的空间范围,其本质区别在于MAUP(可塑地理单元问题)对集聚分析的影响。不同集聚测度方法仅反映了产业集聚现象的部分内涵,理想的测度产业集聚程度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 20多年的发展,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以下区位指向:智力密集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开发性技术条件;环境和生活质量。在新经济条件下,江苏省高新技术表现出对良好环境条件的倾向性和对知识创新源及良好传播网络的依赖性,其分布呈现专门化的“空间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19.
农业在山西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产业化水平不高,因此利用集群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山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在运用区位熵和集中度指标对山西农业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山西省农业产业集聚程度较低、整体专业化水平不高、各地区发展不均衡、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突出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导向与支持作用;在各地市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农业产业集群区域;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等促进山西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对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既表现出行业队伍壮大、吸纳劳动力多、吸引外资贡献大等特点,也存在对国民经济贡献度偏低、内部行业发展不均衡等不足。采用区位熵方法的定量测度显示,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及其6个代表行业呈现主城区集聚态势、整体集聚水平较高,但内部各行业集聚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