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发展知识经济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作为四川省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以抓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的规模化、集聚化的发展格局。本文基于集聚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成都市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成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加强本土文化资源整合、大力引进与培育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等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以增强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2.
正2006年11月1日,苏州、宿迁两市签订关于合作共建苏宿园区的协议,标志着苏宿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12年来,在两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园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八年位列全省共建园区考核第一名,获批"省先进开发区"荣誉。在发展过程中,苏宿园区始终牢记肩负使命和自身定位,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核心,突出"一切围绕产业、一切为了产业、一切服务产业"的工作重点,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工业经济:一是深化思想认识,为产业集聚发展明确科学的战略方向。明确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产业集聚的内涵、通州区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现状和相关制约因素,并结合周边地区产业园区竞争的现状,提出增强通州区产业集聚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集聚的园区经济运行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区经济因企业或产业集聚而带来的各种效应,广泛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从而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见,园区经济效应是园区经济独特运行机制的外在表征,也是园区经济竞争优势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园区已成为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新疆园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布局逐步合理、扩容步伐加快,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及行政服务环境功能不够健全,园区管理体制和服务管理功能有待完善等问题。该文从突出产业集群发展,优化园区要素环境,加快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新疆园区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创意人群、相关企业和创意氛围在空间上的集聚化表征.通过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集聚特征的分析,认为产业型和混合型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发展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不仅具有知识外溢、协同创新的聚变效应,而且也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功能的优化和文化氛围的重塑,对于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该文选取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引入产业集聚作为中介变量,采用系统GMM方法,探究了市场化程度如何通过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影响。研究表明:从全国来看,产业集聚在市场化程度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高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传递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0.5%。从各地区来看,在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在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中发挥着遮掩效应;在中部地区,市场化程度可以通过产业集聚来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在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效率虽然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且产业集聚在该过程中不能发挥中介效应。因此,各地区应当在提高市场化程度的同时,充分考虑本地区产业集聚的规模,实现市场化和产业集聚的协同联动,从而提高本地区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8.
Marshall外部性是产业集聚影响生产率的方式之一,由于资源禀赋、组织形式和政策环境等产业特殊性,农业集聚对产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基于DEA-Manquist指数,测算2002—2016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农业集聚对农业TFP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农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农业集聚度的提高,出现阶梯递减现象。当集聚度小于等于0.94时,每增加1个单位,带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0.709个单位,当集聚度大于等于0.94时,将带动全要素生产率增加0.437个单位。同时,农业集聚对农业TFP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农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出“V”型结构,中西部地区两者则呈现出“L”型结构。  相似文献   

9.
省市联播     
《社区》2007,(18)
浙江省出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新政"浙江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和省卫生厅日前联合出台《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城市社区卫生补助标准。从2007年起,全省按城市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安排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在此基础上,省级每年安排一定的转移支付资金,  相似文献   

10.
论商业集聚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前,研究生产性产业集聚较多,而研究商业集聚比较少。商业集聚对现代都市、商品集散地、产业园区的成长与繁荣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点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原理,从理论上对商业集聚的内涵、效应、形成机制及从企业生态学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产业转移对我国欠发达承接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投入大、产出小,园区建设定位不清晰,特色不鲜明以及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差、规模效益低等现实问题。对此,欠发达地区应围绕产业承接主题进行园区定位、规划,走特色化、差别化路线,打造产业承接、产业升级和产业集聚三位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2.
民用航空产业集聚是构建高端供求市场、高度产业协作、高度交通便利而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2009—2020年省级数据,探究民用航空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和竞争效应3种集聚模式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检验集聚效应的阶段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集聚水平的上升,民用航空产业的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先抑制、后驱动的影响,竞争效应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工业是株洲的特色所在,株洲工业园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转型压力很大、造血功能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因此,株洲工业园区要实现升级发展,必须突出园区的集聚效应,以大园区集聚大产业,以大项目推动大集群,以大招商谋划大发展,以大服务构筑大环境.  相似文献   

14.
宗禾 《源流》2010,(23)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产业集聚、比亚迪等龙头项目带动发展的方式推动汽车零配件等专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力争将园区建设成为我省最重要的机械装备先进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省级科技人才政策对科技人才集聚的空间影响机制,本文以31个省(区、市)2005—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统计数据构成的面板数据为支撑,构建了空间计量分析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在地理相邻和地理距离空间权重下,省级科技人才集聚呈现空间特征,省级出台的以人才激励、科研管理、人才服务、自主研发为主的人才政策对省内科技人才集聚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对人才和科技关注度增大也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人才激励、人才服务政策的区域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即本地人才激励政策、服务政策强度越大越不利于周边省(区、市)科技人才集聚;科研管理政策区域间溢出效应不显著,自主研发政策区域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整体而言,邻近省级科技人才政策水平对本地区人才集聚的吸引作用大于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提高省级科技人才政策效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第一服务业。近年来,随着人才工作的发展,各地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越来越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线城市相比,二线城市在区位优势、人文环境、发展空间等方面优势不足,在集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方面存在一定约束。因此,扬长避短、营造比较性优势是二线城市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辽宁省石化行业现状特点,指出导致辽宁省石化行业在高油价下亏损的的主要原因是行业一体化程度低,没有发挥出产业集聚效应,提出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园区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技术进步和建立公共石化信息平台等措施来实现石化产业集聚战略,有利于辽宁省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辽宁县域产业园区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当前,辽宁确定了以工业园区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工作方针。通过对辽宁省县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其县域产业园区早期规划和产业集聚的系统发展提出政府与市场结合、拓展县域经济空间、加速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科技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各国和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 科技人力资源的区域集聚也就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特征。为了在一定区域内集聚到合理的科技人力资源, 需要从宏观环境因素、中观组织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来研究分析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的影响因素。而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效应的发挥则取决于个体素质、群体数量和整体结构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科技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各国和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 科技人力资源的区域集聚也就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特征。为了在一定区域内集聚到合理的科技人力资源, 需要从宏观环境因素、中观组织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来研究分析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的影响因素。而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效应的发挥则取决于个体素质、群体数量和整体结构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