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企业出现了大量的非传统收益形式,要求企业会计系统以恰当的方式予以报告。本文分析了传统会计收益模式的局限性.探讨了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等问题,并提出了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实施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赵正萍 《经营管理者》2011,(23):229+227
全面收益表的引进可以更全面真实地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发展,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全面收益报告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注意到其在诸多方面表现出的不足,并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于义波 《经营管理者》2011,(4X):269-269
会计的理论与实践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当会计在报告全面收益之后。研究报告全面收益下现行财务会计目标实现的内含假设,对于充分发挥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报告全面收益下实现现行财务目标的理性投资者的假设、会计信息含是假设、市场有效性假设、信息披露竟争性假设、公允价值计量假设等。以上各种假设并不是孤立存在,他们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一项假设必然涉及另一项假设,因此,在研究或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把各种假设综合分析。假设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启示从假设的角度来研究全面收益报告目标的实现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路,以更好地促进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按照现有会计准则,企业选择将股票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和披露,将导致其报告的净利润数据不能准确反映企业会计期间经济活动的结果,基于净利润的相关业绩指标缺乏可比性.IASB最新准则规定,企业必须报告全面收益数据,以全面收益作为企业业绩的汇总指标,可以避免金融资产分类所产生的问题.本文认为,报告全面收益应该成为改进我国企业业绩报告模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应用全面收益报告的现实意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金融工具创新日新月异,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多样化,使得财务会计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财务报告已经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的价值和面临的潜在风险,改进财务报告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全面收益报告的发展及理论基础,详细分析了我国应用全面收益报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开始相应地颁布了一些实施全面收益观的政策和准则,我国也在这一背景下开始了全面收益观的落实试行。利得和损失这一概念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被提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本文在分析全面收益观落实之后对传统的财务计量的影响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希望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7.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论述了会计收益的演进过程:原始财产观-传统收益观-全面收益观.其演进过程循着两条线索:一是经济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不确定性增加;二是趋于经济收益,即净财富增加接近.两方面都要求财务会计用全面收益观来反映企业真实的业绩,为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最后从经济环境和会计特征分析我国实施全面收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全面收益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接着分析全面收益现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运用,最后指出新准则中运用全面收益观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传统收入费用观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受到质疑。在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条件下,全面收益观的提出,使会计收益计量模式的重心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本文对这两种收益计量模式作简单的比较,详细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观的原因,并对资产负债观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决策咨询通讯》2003,14(1):1-2
<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在报告中说,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一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目前传统的财务报表体系主要由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大部分构成。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收益报表已受到严重的挑战。在世界各国财务信息用户、会计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的推动下,全面收益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收益理论正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基于此理论而编制的全面收益表,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中正作为“第四财务报表”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一、全面收益理论:一种全新的收益观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三号《企业财务报表要素》中首次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收益”概念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2.
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经济收益、传统会计收益以及全面收益.通过分析它们的内涵和优缺点,可以更系统、更清晰地理解全面收益出现及采纳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将传统会计收益与全面收益进行比较,有助于在现阶段情况下对两种收益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债券收益的可预测性及其经济价值一直是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回归模型检验了我国债券收益的可预测性,并分析了债券收益的非马尔科夫性和随机波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在广义随机波动HJM框架下提出了非马尔科夫DTSM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分析了非马尔科夫性和随机波动性对于债券超额收益的可预测性及其经济价值实现的作用.最后,考察了我国市场上债券收益可预测性的来源.结果表明,我国债券收益可预测性具有很强的统计显著性,且可以转化为显著的经济收益.在此过程中,非马尔科夫性、随机波动性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经济环境驱动的时变性风险溢价是我国债券收益可预测性的主要来源,而非涵盖随机波动因子也显著含有债券收益的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14.
集团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企业集团化过程中,集中管理成为有效进行财务监控的手段,而集中管理的实现需要全面预算体系的支持,但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有赖于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提高,尤其有赖于信息化系统的支持.本文着重探讨了集团企业建立全面预算体系的必要性,对全面预算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特别指出多报告系统的特性对集团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最后对应用多报告系统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范围内,控制权收益都成为了公司治理的顽疾,侵害了大部分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也不利于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产生的内外部环境分析,试图挖掘控制权私有收益产生的背景和动因,并提出在我国当年的公司治理环境下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绿色产品成本和收益计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建立了制造业绿色产品的成本和收益计量模型,以在企业、用户、环境和社会均能满意的条件下,全面正确地评价绿色产品的成本和收益.并基于机会成本法给出了可较精确计算绿色产品社会收益的方法和效益最大化目标规划模型,从而可对拟开发绿色产品应否投产做出客观合理的评判.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是我党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历史性的盛会.十六大<报告>是一个历史性的报告,是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也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全面贯彻<报告>精神,这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许敏  刘善存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202-210
本文实证研究了我国证券市场知情与非知情交易者的市场到达率及其影响因素.首先选取2003.7.1至2003.10.31上海证券市场高频分笔交易数据,运用EKOP(Easley,Kiefer,O'Hara and Paperman,1996)模型假设对我国上海股票交易所知情交易者与非知情交易者的到达率(交易强度)进行了度量;其次研究了股票收益、市场收益、隔夜收益、买(卖)方成交量、相对价差、供给(需求)弹性等市场特征对交易者到达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知情交易者的到达率主要受股票收益、买(卖)交易量、相对价差和供给(需求)弹性的影响;除相对价差对非知情者有负向影响外,其余各项对非知情交易者均是正向影响.知情交易者的到达率受市场收益、隔夜收益、买(卖)交易量、相对价差以及供给(需求)弹性影响.此外,对应不同换手率股票,交易者到达率受市场特征的影响也不相同.本文研究认为,知情者较非知情者的收益优势,不仅因为其拥有私有信息还因为知情者观察了较全面的公共信息.  相似文献   

20.
投资者情绪与IPOs之谜——抑价或者溢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运用不完全理性投资者的情绪譹全面解释国内市场IPOs之谜,并且论证投资者情绪是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首先论证国内理性解释的前提不成立;其次全面解释IPOs之谜的三大现象;进而利用其他反映情绪的指标间接证明新股首日收益是情绪指标;最后,证实情绪和市场收益之间存在双向反馈关系,以及情绪对市场收益的跨期反向影响(长期收益反转)和短期市场收益与情绪的相互正向影响(短期收益惯性),从而论证了投资者情绪是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而一旦证实情绪可解释市场短期收益惯性、长期收益反转的现象,逻辑上就可以解释行为金融学中著名的"过度波动之谜"和"股权溢价之谜",因此本文的贡献将不限于解释IPOs之谜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