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同比增速达到9.8%。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减弱、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速有所放缓,但恢复态势持续不变,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稳定性力量。风险挑战增加,政策权衡更趋复杂,中国经济的战略定力不变,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不变,充满"稳"的底气与"活"的动力。多重风险挑战下,中国经济依然亮点突出。消费回暖,制造业占比提高,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提升……在全球疫情反复、全球供应链梗阻背景下,  相似文献   

2.
消费是人类经济增长最初也是最终的目的,单纯为了经济增长速度、为了增加就业、为了出口创汇等,可能脱离经济发展的消费目的,未必有利于真正的经济增长。新时期中国理想的经济增长必须考虑以下六个制约因素,即居民增长的消费需求、资源的供给、环境容量、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和制度。关键是突出消费作为增长的目的,抛弃狭隘的速度思维,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以分配公平为前提,建立有责任约束的经济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奇迹”的奥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并以大量具体数据向世人展示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令世人瞩目的和具有蓬勃生机与活力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所取得的空前巨大的经济成就,说明始于70年代末的经济改革和各项经济政策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宗周礼乐文明对地方诸侯有强大的典范作用.西周时期,诸侯国得到王朝的“赐乐”“颁诗”,并未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诗乐.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在更为开放多元的政治礼俗环境下,开始通过“特制”和“采录”两种渠道创制“诸侯自主的诗乐”,以符合本国典礼歌唱和娱乐审美的需要.在这一礼俗环境和诗乐机制下,春秋诸侯诗乐并不局限于讽谏的功能目的,因此,传统有关《国风》“乱诗”“淫诗”的政治道德性评价也值得驳正.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经济复苏加速的隐忧迫在眉睫,而最好的方案在中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许多国际场合将世界经济比作汪洋大海,而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就像一个个小湖泊、小河流,其归途必将是与大海相融。一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全面复苏的可喜局面,但反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声浪此起彼伏,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前景仍不明朗。2017年,世界经济的关键词就是复苏和增长。世界银  相似文献   

6.
分封制是周代特有的政治制度 ,周代通过五等爵制严格了诸侯等级制 ,从而建立起尊天子、卑诸侯的严密体制。商代则不然 ,其外服制诸侯以职事服役为主要特征 ;同时 ,无论在控驭功能、制度完善及统治效果诸方面 ,都无法与周代分封制体制相比 ,因而这从一个侧面证明 :分封制在商代尚不具备出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中国继续深化经济改革。正如2 0 0 2年 1 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指出的那样 ,中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开始实施旨在达到经济发达国家水平的第三阶段。中国承认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所遇到的诸多问题 ,如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区之间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 ,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就业安置与社会保障压力增大。正如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外交亦同步性地进入新常态阶段。尽管如此,"新常态"中国经济外交合理继承了其原有的基本内容和战略目标,并展示出独特的内涵与创新。"新常态"中国经济外交更加强调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引领"地位,并在更高水平上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同时坚持多元化的实施路径,进一步拓展经济合作的半径与渠道。基于此,"新常态"中国经济外交积累了新优势和新动能,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更多、更为丰富的公共产品。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其自身的实效、如何将强大的经济影响力转变为务实的政治影响力是中国经济外交亟须解决的重要难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由,提出对进口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征收特别的CO2排放关税,并将"碳贸易限制措施"扩大为"碳关税"壁垒。"碳关税"的开征必然对我国经济、出口贸易造成严重冲击。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以便充分地应对"碳关税"壁垒。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始终是朝着强调市场一效率和经济民主前进的。而且要经历“先退后进”的过程、即先撤除计划体制的藩篱,市场因素才能逐步积累和完善。构建市场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市场运作系统、干预系统和支持系统。这些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中国改革采取“先易后难”的部署,今后必须穿越一段彷徨和两难的境地。由于改革的初始条件比较有利,使改革能暂时避开重大的敏感问题,在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可容忍的水平上。这些条件都已发生了变化。为保持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相互推动的局面,必须把主要精力转向微现产出效率,对企业制度进行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11.
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规模、方式和性质,梁启超认为:当时的大战“皆一日而毕耳,其战线殆无过百里外者;语其实质,仅得比今闽、粤人两村之械斗。”齐思和也曾断言,从春秋初年到战国前期,列国兼并战争规模犹小,交战双方出兵率皆数千,即最大的战役也不过数万;诸侯争霸战争规模浩大持久,奸诈酷烈,那是战国中后期以后之事。至于诸侯争霸战争与当时各国社会改革的关系,似乎至今尚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笔者认为,以梁、齐二氏对于春秋时期战争的研究,显然低估了当时战争的规模,误判了争霸战争的方式及其性质。本文试图在纠正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对诸侯争霸战争与当时各国社会改革的关系,战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由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马伯煌研究员主持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项目,已进入编写阶段。编写提纲,经过征求意见和讨论,确定以论述近代世界资本主义思潮对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思想所起的冲合作用和影响,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在经济上的反映,作为主题思想。同时,结合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性质的特点和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对各个时期不同人物的经济思想和主张作出具体分析,综合研究,从而反映出某一时期经济思想的整体结构,归结出它的主流和突出点。这一体系的设想,曾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赞许,认为这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受到了严重的“债困扰”,三维债危机(财政债危机、银行债危机、企业债危机)交织形成了一个“债陷阱”,使金融资源不断地聚集、注入、沉淀,被长期锁定在一个低效率的配置流程之中,即居民高债权、高收益,国家高债务、低收益,银行高利率、高风险,企业高成本,低效益。因此,改革的逻辑必然要求政府大幅度削减对居民的负债,通过建立市场融资机制来引导居民储蓄转化为社会投资,包括实物投资、股权投资和保险投资,使居民直接投资取代银行负债成为对经济的主要资本注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新制度的生成,推动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18个年头,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9—1995年中国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8%,其中1991—1995年达到11.8%,1996年仍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势头,同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10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中国在亚太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引起了西方一些国家人士的担忧,他们不仅仅看到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潜在大市场,更看到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他们担心失去以往在亚洲市场的主导地位,由此“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中国威胁论”等等言论应运而生。中国的经济增长究竟给亚太地…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历了10个春秋。现在,人们对这场改革进行多方面的反思,对其实质的认识逐步深化。笔者认为:这场改革的实质是由“官本位”经济向“民本位”经济的转变;实现这种转变的进展、成功和失误,就是改革的进展、成功和失误;继续推进这种转变,就是深化改革。一、实证分析:“官本位”经济——传统产品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理论界对传统产品经济模式的特征有多种概括,但我认为,用近年来在群众中流行的话来泛描社会生活中某些弊端的“官本位”一词来概括更为确切,可更加清晰地显化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不断深入以及政府经济增长理念不断淡化的进程.包容性增长理念已被写入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并将在未来五年在引导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增长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加速转变的新时期,对政府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职能和作用应进行重新解读与定位,以便对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以及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走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从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庞大人口的东方大国,其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中国社会学界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与资源。近年来学界所热议的关于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的"中国经验"问题便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然而,相对于"中国经验"讨论的热闹状况而言,"中国体验"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其所蕴涵的独特内涵、分析路径以及方法论意义还不为学界所知。有鉴于此,本刊组织了四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体验"的社会学意义,以飨读者。其中,周晓虹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将"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视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或转型的双重视角,单单研究或重视宏观的"中国经验"是不完整的,"中国体验"起码在精神层面赋予了中国经验以完整的意义和价值。王浩斌博士指出,将"中国体验"界定为"中国人民在宏观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是欲求为时代精神找到一种社会学的表述。使用价值观而不使用哲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使用社会心态而不使用传统的社会心理概念,是社会学对中国人文化与心理嬗变的独特把握,是时代精神的社会学表达。王小章教授以中国社会在制度(体制)层面、结构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巨大变化为分析背景,对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关注"中国体验"的深层根据进行了剖析。成伯清教授提出,关注"中国体验"就是要确立中国人的时代精神的内在价值,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心态世界和情感世界,即关注中国人自身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十五”时期的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建国 5 0年来 ,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 2 0年 ,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年均GDP增长率高达 9.7% ,居同期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首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也有显著提高。“十五”时期 ,是 2 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 ,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从小康开始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十五”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 ,将直接关系到中国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的步伐。分析研究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规律及在“十五”时期经济发展走势 ,对中国在未来改革、开放的竞争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过热经济”是指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在一定时期里的资源与技术所允许的界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一个社会经济的产量增加,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1)劳动供给增长率(这里把劳动者的主动性、积极性略去不论);(2)资本存量增长率;(3)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与资本)的生产率,这种生产率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速度。我们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说明: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里社会使用所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所能生产出的两种产品最大量的组合,如果两种产品的产量在生产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