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与《残疾人心理健康量表》对431名残疾人进行调查,了解残疾人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现状,探讨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建立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残疾人心理健康和领悟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良好,处于积极向上水平;(2)不同残疾类型、残疾等级以及婚姻状况的残疾人在心理健康、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4)残疾人的领悟社会支持可以正向预测心理健康.结论:领悟社会支持的增加能有效提高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提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基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本质与功能、地理区域对群体心理影响的特异性、民族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民族地区社会身份的复杂性,有必要开展符合民族地方特点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从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过程入手,在“一个基础”“两个平台”“三个层次”上开展建设工作,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基石,利用基于大数据和社区的线上、线下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微观促进个体心理健康,中观培育理性平和的民族心态,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对建设中可能存在的现代技术与少数民族地区的适应问题、民族宗教信仰与社会心理建设的嵌合问题、外生技术退出与内生力量不足等困境,提出从培养专业队伍、整合资源体系、建设反馈体系、构建评估系统四个方面来保障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运行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残疾人工作的中心任务。健全两个体系,目的是在维护残疾人生存权,满足其基本需求的同时,维护残疾人的发展权,促进其平等参与和全面发展。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还存在某些不足,需要研究并践行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及平台创新。只有做到几个方面的创新,才能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在制度层面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4.
残疾人心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残疾人心理问题关系到残疾人能否和正常人一样参与社会实践和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同时也体现出社会的和谐、文明和进步程度。以残疾人心理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应对残疾人共有的一系列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上述心理问题的成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网络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大学生们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减少网络的消极作用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高校应客观认识学生上网问题,并加强对学生时间管理的指导,且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四个方面来维护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使用自编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对864个残疾人进行施测,旨在调查和了解我国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为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超过1/3的残疾人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评价较低,68.4%的残疾人认为心理健康很重要,90.2%的残疾人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很重要,说明残疾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和接纳程度较高,需求意愿强烈。在具体的服务目标方面,24.5%的残疾人期望通过心理健康服务能够使家庭生活幸福,21.2%的人希望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19.7%的人希望达到人际和谐。服务内容方面,44.7%的人选择了对家庭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39.7%的人选择了提供心理保健知识。在心理服务形式方面,39.9%的人选择求助兼职或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28.8%的受访者选择了从朋友家人那里寻求支持,而剩余31.4%的受访者选择了什么也不做或自己解决。在具体的形式方面,41.4%的人选择了求助心理热线,38.2%的人选择了专业心理咨询。在选择机构方面,以社区服务站和社区的主页心理服务机构为主,分别占25.5%和25.3%。调查还表明现实生活中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力度较弱。  相似文献   

7.
帮助大学生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离不开大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心理求助是一种最佳的选择,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大学生心理求助对象单一,求助的比例也非常低。影响大学生及时、科学、有效进行心理求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心理求助教育,提高专业心理求助水平,构建心理求助服务体系,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思想传承的四个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大量心理习俗,当中孕育、发展的心理健康思想是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思想主要沿着四个途径延伸发展:一是以思维方式传承的心理健康思想;二是以行为规范传承的心理健康思想;三是以健身养生方式传承的身心健康思想;四是民间传承的维护心理健康的朴素知识、技巧和实用策略.不同途径传承的心理健康思想在形式上相互交叉重叠,在内容和本质上交互作用,呈现出以和谐为核心,以变化为基态,以中和为手段,以平衡为基点的特征.这一辩证发展的和谐健康观,一直对中国人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构建中国特色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心理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具体心理问题的现状和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倾向三个方面考察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不断增长。综合分析目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其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心理问题自我维护、心理问题有效干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四个方面着重探讨其应对策略,这对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