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词语变异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因是一种文化基因,通过模仿而传播.语言是模因的载体和表达形式,在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变异现象.在发生模因变异的语言部件中,词语的变异是最为活跃和鲜明的.通过对基于模因错误或模因干预而产生的词语变异现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强势模因在语言模因变异中起决定性作用.新词语的产生往往是基于模因变异、建立强势模因的结果.透过语言模因论的视角来观察词语变异现象,分析词语变异发生的理据和规律,有助于从新的视角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和进化趋势,同时为基于经验主义的语言学习方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热门话题.从模因论的角度对语言在词汇、句法和篇章等层次上的变异现象进行分析,可归结为模因保留、选择、传播、变异及模因创新复合的结果.应该说,模因作用下的语言变异有利于语言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红色文化模因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异,红色文化模因的变异顺应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认知因素和时代前瞻性需求。红色文化模因在新时期的变异与顺应,促进了红色文化模因的成功复制,加速了红色文化模因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玩笑话语中蕴含众多模因及其变异现象。模因变异的方式主要有基因型变异与表现型变异两大类。玩笑话语中,合理使用模因变异可促使交际各系统和语用参数和谐统一。体现交际的策略有,转换借用、创造、内容缩减、话题与语意回避,并契合主体交际求新心理,是交际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语言的进化及特色——以模因论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互联网流行文化的一部分,网络语言的传播和流行是语言模因适应信息时代语言表达方式的结果.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研究中发现,网络环境对语言模因具有选择性;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网络语言变异的模因理据主要是跨文化交流的需要、社会生活的新创及网络媒体的作用.因此,从模因论的视角解读网络语言的特色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模因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理论基础上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广告语言是一种独特的文体,语言变异是丰富广告语言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试从模因论的角度,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层面分析了这一现象,旨在能从新的角度来阐释广告语言变异的原因。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广告中各种语言变异现象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认为,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并不是说词语的元件与复件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完全一致,而是产生了各种变异。"乖讹论"认为言语幽默的实质是言语的"不和谐",这种不和谐就是由模因变异产生的,即模因的变异产生了幽默。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语言模因如何在语音、词汇、句段和语篇等层面触发中国贺岁片台词中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8.
模因在相声和小品流行语的创作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流行语本身就是一种强势模因,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相声和小品中的流行语现象,相声小品使用各种语言技巧和幽默机制,将流行语嫁接到相声小品上或将模因变异使弱势模因变强,旨在强化自身的感染力,增强幽默指数,从而在相声和小品中发挥出特殊的幽默效果。同时也触发模因新生。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在各个层面都呈现出丰富的语言变异。从模因论的角度看,网络语言的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的变异都是强势模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为研究语言变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语用学视角。这种视角综合了历时和共时研究,认为从本质上来讲语言的变异就是语言模因的变异。但是现有的研究局限于从社会文化视角讨论,认为语言模因复合体的形成是语言模因为了复制和传播而进行的"生存之战"。这些研究忽视了影响语言模因变异发生的一个重要语用因素——语境。语境功能说为研究语境对语言模因变异发生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框架。文章试图把语言模因置于语境之中,从语言模因与语境的相互作用来解读语言模因变异的发生,身处语境中的语言模因宿主选择符合语境的语言模因复合体。研究结果认为语境对语言模因的变异具有解释功能和制约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Dawkins的模因论,从语言模因的类别、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机制、语言模因的变异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模因采取重复和类推的方式复制和传播而形成英语新词,即新模因。新模因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形成弱势模因和强势模因,只有强势模因才能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传播。  相似文献   

12.
模因在同一文化中的传播总是通过模仿、复制,尤其是通过语言进行传播。中国英语是一种跨语言文化传播活动,从翻译模因角度来看,其翻译活动是传播和复制过程,等值模因和等效模因是中国英语在新的文化中较为活跃的模因,中国英语主要是通过这两种模因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并在交流过程中不断进行复制和传播。中国英语得到异国文化承认、接受并流传就是翻译模因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已经成为我国语用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学者们对它的研究已经从引进介绍阶段转向应用研究阶段,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挖掘语言模因的本质属性.通过把握其内在特征,可以获取对语言模因的深层次认识,以期用模因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语言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语言发展和传播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为《高级英语》词汇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在《高级英语》原文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具有强势复制因子的词汇模因。这里运用语言模因论对词汇模因进行分析,主要探讨词汇模因的表现形式和传播理据,以便使学生从新的切入点进行赏析和学习,促进《高级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5.
模因理论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人们可以凭借该理论来重新审视言语幽默。语言模因在言语幽默中的表现形式分为“拿来”型、“改装”型和“原创”型等三种。语言模因在言语幽默中的运用策略大致分为预设前提,请君入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偷梁挟柱,移花接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类别。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借用生物进化模式探讨模因的复制、传播和进化,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中出现的诸多一脉相承的相似现象进行诠释。广告是以诉求(appeal)为目的的艺术化符号。本文以模因论为切入点,尝试从新的角度剖析诉求广告语言的模因传播现象,包括诉求广告的模因类型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语言模因作为社会文化进化单位,在纵横二维方向不断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由于语符缺省、文化缺省和心理顺从等原因,德语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收入了大量外来模因。这些外来词与德语本土词汇进行着相互竞争,在自然选择中一较高下。研究发现,具有唯一性、专业性、区别性、经济性和时尚性的外来词更容易成为强势模因,可以有力地解释外来语在德语语言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模因论视域下汉语公示语英译及其教学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它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传递。汉语公示语的翻译可以将汉语公示语、汉语公示语英译和模因相结合,以模因论为指导进行研究。在模因论与汉语公示语英译教学中,应重视模因理论的传授,透彻理解模因传播周期;遵循翻译技能的发展规律,培养翻译能力;强化翻译策略传授,提高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迅猛发展,网络语言得以普及推广并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作为强势模因的一种产物,网络谐音词使语言交际更加形象化、趣味化、简洁化、直观化,也为人们生活提供谈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谐音词具有其独特的语用价值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阐释语言文化发展规律的一个新兴理论,也是近十年语用研究领域中拥有巨大研究潜力的焦点之一,为语言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喜剧小品作为中国一种独有的当代艺术形式,以其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交际形式博得各阶层大众的喜爱。白云黑土系列喜剧小品口语文本中的各种制笑语言模因变体以及其言语幽默机制生成的模因理据,在扩大模因语言研究范围并在喜剧语言欣赏及使用方面给予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