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其自身的专业发展必然以教师知识的习得与拓展为前提.学科教学知识(PCK)作为教师教学的知识基础,具有专业性、个体性、实践生成性、整合性和缄默性等特征,它在教师知识中居于统领性的核心地位.为了改变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然困境,我们应当从学科教学知识的视角出发,构建实践型的师范教育,并通过职后培训的积极引导,帮助教师在反思建构中不断生成学科教学知识,获得专业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默会知识引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获得和拥有丰富的默会知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重新诠释“知识”的内涵、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正确运用教育叙事策略、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建构默会知识,实现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反思实践与教师专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性认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关注的是教学领地中如何提高教学效能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教学专长,其内容应以实用知识和高层次才能为核心,教师专业成长应以反思实践为基本路径。反思实践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反思实践功能的全面实现有赖于教师对反思实践学习方式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4.
学科教学知识是物理教师从事专业教学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知识,是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内涵是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可以让学生学习的形式。物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包括物理教学理念知识、物理课程知识、关于学生理解物理学的知识、物理教学策略知识、物理学习评价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来自于教师的实践智慧,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诸多过程而获得,是物理教师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情境的互动而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的思想、信念、知识及其实践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批判性研究的方式,是提升自身教育实践理性,拓展专业自主,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理论与实践联系、研究与行动结合、在研究中改进行动是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征。教师在自省的计划、实施、观察和再思考的行动研究的进程中,不断审视自己的实践知识和教学行为,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生活质量,而且能够使教师个人的、缄默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变成供他人分享的、明确的公共知识,促进自己教学理论的创生与建构,逐步摆脱外来的“权威理论”束缚和禁锢。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行动研究为知识建构提供了现实平台,使得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和深入成为可能.通过行动研究,教师能够系统地深化教学实践,获取并丰富"实践中的知识",在理论知识的关照下合理构建和深化"关于实践的知识",逐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缄默知识引导着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获得和拥有丰富的缄默知识有助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重新诠释"知识"的内涵、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正确运用教育叙事策略、建立学习共同体,是幼儿教师建构缄默知识,实现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学型高校教师的知识体系及其分享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分享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本文以教学型的高校教师为对象,基于Shulman的知识基础(knowledge base)与Elbaz的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这两种研究取向,分析教学型高校教师的知识体系,进而探讨其在教学场域内知识分享的主要方式,旨在为促进高校教师知识分享、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及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学科教学知识(PCK)和标志性教学法是舒尔曼提出的两个核心概念。学科教学知识注重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而标志性教学法则注重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和优秀教师经验的传承。高校新任教师在入职后通常直接进入课堂实施教学,缺乏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学技能的机会。标志性教学法可以帮助高校新任教师深化对专业知识结构的认识,丰富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弥补高校新任教师在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上的短板。在此理论框架下,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土地与食品系统学院的助教专业发展项目为例,通过明确和"外化"可持续发展食品系统专业的标志性教学法,从设计、实施和评估等方面探寻促进助教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以标志性教学法的使用和反思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发展项目,强调标志性教学法的核心理念,能够以教学实践为中心,赋能助教,在不过多占用课外时间的情况下增进助教对学生学习困难的了解,提高其教学技能,增强助教与任课教师间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科专业知识与标志性教学方法的结合,最终达到丰富和完善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通过建立和加强学科教学知识与标志性教学法的联系,为高校新任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缄默知识是编辑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和拥有丰富的缄默知识有助于编辑的专业成长。编辑专业成长是编辑个体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基于编辑缄默知识内涵的剖析指出缄默知识是编辑专业成长的标志,突显了编辑的创造性,使理论走向了实践。缄默知识的获得和显性化是促进编辑专业成长的两种方法,编辑的内隐认知和显性知识隐性化是缄默知识的获得方式,社会化和外化是缄默知识的显性化途径。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应称为"互动场景中的经验总和".那么教师专业知识来源于何处?教师是如何在专业场景中提升实践性知识的?笔者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中,试图从教师专业生活中梳理出几块实践性知识产生的场景,在较为具体场景中展开分析.笔者试图描绘的场景包括三个方面: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个人生活.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体化、难以形式化沟通、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高校教师在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任务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隐性知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高校教师只有在与他人交流和共享隐性知识时,才能实现自身隐性知识的增值与创新,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为此,从教学与科研两大方面提出促进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几点策略,这对我国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从事保育工作与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关于"如何做"的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它切实关注教师的生活体验和保教实践状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6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具备的实践性知识水平不高,实践性知识各发展阶段经历的时间差异显著,实践性知识各因素的发展阶段呈"W"型。另外,幼儿园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需求程度以及影响幼儿园教师提升实践性知识的因素有明显的阶段差异。通过建立满足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专家引领机制、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察与行为分析能力、提供"跳出"现场"看"现场的时空条件、共建幼儿安全风险分担机制等措施,为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多成份的有机体。教师实践性知识呈现理论型实践性知识、技能型实践性知识和智慧型实践性知识三种不同的形态。三种类型的实践性知识既存在于教师个体的实践性知识之中,也存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和知识观变革的大背景下,再来讨论语文知识教学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针对性。建构一个应用性的语文知识系统,这个系统既要关注到学生的语识学习,又要关注到学生的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立足于语文知识的建构性、默会性、情境性与整体性等特点进行语文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外语教学赋予了外语教师新的角色。在文化教学中,教师也是学习者。问卷调查发现,外语教师仍缺乏系统的文化知识,所以在文化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该首先做好文化的学习者。调查还发现,外语教师对怎么进行文化教学很陌生,也就更不清楚在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学习者的角色,即与学生分享其文化学习的经历,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文化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教师角色呈现不应该仅仅取决于来自外界的角色期望,而应该综合考虑社会/教育文化背景、学生和教师自身对教师角色的期望,角色呈现应该是三方动态协商、共建的结果。在通用学术英语教学改革中,知识传递者和语言模范这两种大学英语教师传统角色,从社会文化背景、社会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等多视角看来,在教师角色呈现中均具有存在的合理性。通用学术英语教学改革中不可对二者断然抛弃,而应该通过引导师生主动改变教师角色期望和对这两种教师角色进行部分转移的方法使之逐渐融入到通用学术英语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8.
目光语是运用眼睛的动作和眼神来传递信息和感情的一种体态语,作为一种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观察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运用目光语的课堂教学实录;其次,采用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对比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运用目光语的差异,并首次提出"教学目光率"的概念;再次,结合"三角互证"的方式进行访谈;最后,总结出教学专家课堂目光语运用的原则与方法,提出"观摩比较-分项设计训练-综合设计训练-录制教学视频-自评他评"的实训方案,为新手教师自主发展实践性知识以及教师教育者开展相关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培植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在于提升职前教师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当前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不足,与教师教育的研究者和承担者在思想观念上对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重视不够,课程体系、培养机制不利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相关.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植必须通过把处于边缘地位的实践课程提高到与理论课程同一高度...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法学本科教学手段的创新,构建“内外双修”知行并进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切实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应有能力。同时对学校、具体教学单位、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能力强的法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