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浪漫剧中的女性很好地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女性对自身爱的渴求与被吞噬的尴尬,但由于新浪漫主义作品过分强调反传统反理性,追求新奇造成作品内容丰富的同时又隐晦,思想上带有西方现代主义的悲观颓废情绪,某些作品体现出宣扬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缺乏人生进取态度以及逃避现实倾向。因而,新浪漫剧中众多女性在反权男权传统的同时,暴露了自身弱化的一面,犹如在黑暗中闪耀的明灯,在强大男权传统的壁垒前仍显得暗淡。  相似文献   

2.
李楠 《南都学坛》2006,26(5):82-83
《幻灭》是巴尔扎克自己看重的“风俗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小说,主人公吕西安是19世纪初漂流到巴黎奋斗拼杀的外省青年,巴尔扎克想借助他“理想——成功——幻灭——不甘心”的人生经历,为当时社会画像,同时为吕西安式的“巴漂族”青年提个醒,主人公的幻灭之路至今仍有丰富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先锋意味是刘照如小说的鲜明特点,他看重技术与形式,苦心经营叙述的各种可能性,不太在乎“写什么”,却殚精竭虑地思考“怎么写”。他不断地设置着文本的障眼法,将读者导入叙事的迷宫,在这里,人物、情节、时间地点都变得不重要,它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而被分裂成一连串的符号碎片,或者是在不同的角色之间游离转换。其笔下经常出现的“失踪”与“追踪”、“幻象”与“幻灭”、“存在”与“虚妄”等悖论性情境,是其形式开掘的独到之处,由此传达出他内心的焦灼与迷惘,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哲学式探索。  相似文献   

4.
海子创作后期致力于长诗写作,他把融合“中国行动”的“大诗”作为自己的诗歌理想。这一方面源于他试图以博大的精神追求来超越世俗生活,另一方面则因为他渴望超越中庸儒雅的民族文学精神和文学气质。但由于生命体验的缺乏及与现实之间的疏离,他的“大诗”理想最终幻灭。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代都市小说中的"幻灭"主题可分为"生活"、"生命与生存"及"存在"三个层面,以及"线性发展"和"横向并置"两种叙述结构,不同的叙述模式的背后都有相应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试图建立新的理想国,并为之寻找理想的国民。贾宝玉是一位理想国与理想国民的寻求者,他经历了追求与幻灭的心灵历程,这是特定时代与文化背景下的悲剧历程。  相似文献   

7.
以宏大叙事为主旋律的《创业史》中也隐含着女性的低语。本文在细读与梁生宝相关联的几位女性的经历与命运之后,梳理出女性意识的三种存在方式:从童养媳女性意识的湮没、赵素芳女性意识的幻灭到徐改霞女性意识的生长。并借此返观梁生宝的人格缺陷和作者的矛盾心态,提出新社会中“人”的全面解放的命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海子诗歌文本的解析和对他人生轨迹的考察,探寻其内心的矛盾.发现海子的信仰世界经历了一个由诗歌圣徒走向理想破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黄静 《南都学坛》2000,20(2):46-48
本世纪 80年代后期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世俗文化的兴起 ,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随之变得愈来愈实际。与之相应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也逐渐从对理想的追寻走向了对现实的确认。女性文学的这一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爱情婚姻观 ,人生价值观 ,男女两性关系。张洁与池莉是这一转变的两个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10.
纳博科夫小说表达的内容经常与其流亡异域的生活经历和生存形态相关.在创作中,他总是为其主人公设计一条乐观向上的路.他们在寻找回归故国之途中即使遭受重重阻碍,精神几近幻灭,但最终,主人公仍然能够从当下的生存劣境中超脱出来,在精神的国度里得以重生.  相似文献   

11.
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张洁彻底告别了热情高歌的理想主义文本,始终坚持一方面用中性眼光观照社会生活,超越女性意识感情,创造一种不分性别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寻找"女性自我",用笔记录下女性"成长"的历程。本文分析了张洁真爱理想的演变过程、女性自我的寻找历程,试图梳理出张洁女性意识的变化成长。  相似文献   

12.
曼斯费尔德在其短篇小说中创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对女性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描写了现实生活中她们美好梦想的破灭,即女性在小说中所经历的幻灭感。通过对女主人公美好的期待与残酷的现实发生冲突,最终导致愿望的破灭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思考和无奈,同时也流露了对她们的同情和愤慨。  相似文献   

13.
《副领事》是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一部重要作品。虽然作者本人对该部作品钟爱有加,然而批评界一直对其重视不够,而且评论观点不一,莫衷一是。本文结合杜拉斯独特的个人经历,通过对小说中三位主要人物精神家园幻灭的分析,以论证作者试图描绘殖民地各阶层人们精神家园的幻灭,进而展示整个殖民地的精神荒芜,从而深刻地揭露殖民主义的虚伪与罪恶。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文艺创作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以来,日常生活也重新被纳入到作家的视野里,不仅在面貌的真实性上得到还原,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小说的叙事模式.本文试从新时期以来在日常生活描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出发,通过重新阅读,发掘20多年来中国人生活方式、生存状态、生命价值观的变化,分析该类小说创作者面对日常生活时所采取的观察角度与观察层面的细微不同,并总结和归纳日常生活小说模式的形成与其主题的变迁,从而进一步揭示日常生活变化本身所带来的文学创作观念的变化,探讨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当代小说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及其对人的精神启示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丁玲与张洁作为现当代文坛的代表性女作家,她们的创作母题即对理想的追求呈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而她们创作历程本身却经历了由恨到爱和由爱到恨的看似相反的过程,原因是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16.
享利·劳森是澳大利亚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本文旨在综合劳森的诗作和短篇小说,并从中发掘贯穿于其整个作品的心路历程:希望的探索,理想的幻灭.  相似文献   

17.
18.
张洁是具有女权主义思想的一位女性作家,其小说为新时期女性人格的独立、妇女的解放发出了呐喊,通过对新时期职业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生存困境的揭示以及女性自身价值实现的人生之路,提出了姐妹情谊的女性集体意识,同时指出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局限性妇女只有出走,自我心灵的笼罩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19.
觉醒的知识分子是鲁迅小说中着力描写的对象,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撞击,这些觉醒者们都走上了从追寻到幻灭、从希望到绝望的人生道路,形成"圆圈"的生命模式.造成这类知识分子人生历程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鲁迅创作小说形象时的心态因素,更有当时社会心理、文化等现实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龚自珍的哲学是中国近代哲学的开端.其学以今文经学为圭臬,借考证经史的形式发挥<春秋>公羊学微言大义,批判黑暗现实,慷慨论天下事,阐发更法改制的经世思想.自珍一生虽不得志于仕途,却因其文学天才和充满忧患批判意识的哲学思想而成为晚清思想界开一代风气的人物.尊我任侠的主体精神与乘道归虚的幻灭感构成龚自珍思想性格的内在矛盾及难以抹去的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