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英语被动语态使用频繁,与汉语被动句有不少差异.译成汉语时,它可译为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和汉语的被动句.英语中还有一些主动语态的动词表示被动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英汉语言语态上的差异看英语被动句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由于属于不同的语系和语言形态,因此在句型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在分析英语和汉语在使用被动语态上的差别的基础上,探讨了将英语被动句翻译成汉语的四种方法译成汉语主动句、译成汉语无主句、译成汉语判断句和译成汉语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使用英语的特定性语言障碍(简称SLI)儿童在被动句的产出和理解上均有困难,主要障碍来自于被动句的形态、简短词素的处理和语序移动的方式。本研究从这三方面对使用汉语的SLI儿童在被动句的产出上进行比较研究。由于英语和汉语语言系统的区别,SLI儿童在被动句的产出上面临的困难也不尽相同。研究发现,使用汉语的SLI儿童在被动句的产出能力上比同龄对照组要弱,但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汉语被动句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也有长短之别,如何处理汉语被动句历来是计算语言学家需要攻克的难题。汉语直接被动句的显著特征是主谓语的受事指向主句主语,传统分析方法使用移位、删除等句法操作分析汉语被动句,否定了被动句的原生成性,也出现了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多模态组合范畴语法 MMCCG 抛弃了移位和删除等句法操作,以表层组合的方式生成各种被动句的句法-语义推演树,避免了传统方法分析被动句时出现的所有问题,并从计算语言学视角证明了被动句的原生成性。  相似文献   

5.
日语被动语态的表现形式为「V未然形+れる/られる」,汉语被动表达式则分为有标记被动表达式和无标记被动表达式。文章首先分析了汉语中有被动标记及无标记被动表达式的使用规则,并以这些规则为依据,选取了《心》和《雪国》及一些典型例句为研究对象,将汉语被动表达式的使用规则运用于文本中,探讨和分析了日语中完整的直接被动句在翻译成汉...  相似文献   

6.
被动句是一种语言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英语与汉语在被动句的使用方面,有异有同。本文从语法范畴、功能和结构成分三个方面就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讨论了英语中没有而汉语中存在的被动句式的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被动句习得偏误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维吾尔语和汉语在语言类型学特点方面的不同,两个民族文化和思维模式的不同,加之汉语“被”字句本身的限制条件,少数民族学生习得汉语被动句时常出现偏误。文章详细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被动句出现的偏误及原因。  相似文献   

8.
被动句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在英语里使用的频率远远高于汉语里的被动语态。在英语某些文体中,使用被动 句几乎成了一种表达习惯。英语的被动句源于主系表结构,而汉语被动语态则是为避免歧义、使意义表达更加清楚而 出现。英汉语言的被动句在构成形式、使用范围以及内涵意义上都有相当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被动句是英、汉语中很常见的一种句式结构。意念被动句的使用问题也一直是语法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英、汉语中的意念被动句在形式、结构和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可进一步了解其在实际运用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表现形式、语用功能和使用频率三方面比较分析了英汉被动句,指出英汉被动句之间存在的差异,然后根据这些差异,重点探讨了英语中的被动句翻译成汉语中的主动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文化差异造就了英汉两种语言许多方面的不同,被动句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表现得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英汉语中被动句的比较,发现了他们在表现形式、语用功能、使用频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根据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被动句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对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英语被动句汉译时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13.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制约了颜色词的意义演变,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又折射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很多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较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本文运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理论,对"颜色词"在英汉文化交际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的异同,及产生的原因.旨在增强人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促进异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使用是相当广泛的。本文探讨了几种切实可行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其被动义亦然。同一含义而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亦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研究探讨不同语言中的被动义以说明其在语法形式、语意表达方面的异同点、被动句式的功能性,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与变化,可以看出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以及不同民族语言的相融性,以便更加明确的辨析英汉语言的被动义形式及句法意义的不同功效。  相似文献   

16.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从图形/背景理论出发,探讨图形/背景这一认知概念对英语被动句的解释及其对翻译的指导作用。对几种不同的英语被动句句型进行研究,并对该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进行了探讨。认为英语被动句并不是简单的由主动句变换而来,而是有其认知的理据,因此,翻译的时候,也必须综合认知的因素,否则不能取得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7.
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相当多,当着重指出动作的承受者或不必说明谁是动作的执行者时,就用被动语态.汉语中虽也有被动句式,但比较而言,使用范围窄得多.因此,在翻译科技文章时,英语的被动语态一般都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式.只有在特别强调被动动作或特别突出被动者时才译成汉语被动句式或汉语无主句.  相似文献   

18.
从顺应论角度看英语被动句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言语交际中英语被动句并非主动句的简单语法替换形式 ,而是有着特定的语篇、语用及修辞用途。我们在交际中使用句子的时候 ,除了注意句子的结构正确外 ,还要注意所选择的句子在特定上下文或语境中的适合性。文章根据顺应理论从语言的顺应性出发 ,从三个方面解释对被动句的选择 ,即对被动句的选择要顺应语境因素、语义因素和语言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体现出法律文书庄重、客观的效果,法律英语常用陈述句、完整句、长句及被动态等句式。文章讨论了法律英语的这些句法特点以及句式运用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