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002-2010年皖江城市带建设用地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建设用地规模变化和结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法测度了各因素的作用程度,进一步确定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2002-2010年皖江城市带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建设用地弹性系数变化较明显;建设用地结构中建制镇用地、城市用地和公路用地变化显著。非农业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交通水平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变化是影响建设用地变化主要驱动力因素。同时也对皖江城市带建设用地驱动因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丰都县1996-2004年的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采用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法对建设用地变化的社会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对今后研究类似地区及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04年丰都县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量变化出现了两个增长期和一个减少期,交通运输用地平稳增长,水利设施用地波动较大;(2)丰都县土地利用变化受政策因素影响大,除此之外,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表明,人口因素和第一产业是其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笔者认为丰都县建设用地变化社会驱动力应改变为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导因素驱动,并重视人口因素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将影响因子空间化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要素及地理区位要素,探讨锦州、葫芦岛、兴城、凌海(简称“锦葫沿海地区”)4市的城乡全域沿海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影响锦葫沿海地区建设用地扩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区位条件,即距离公路、铁路、城镇及河流近的土地更有机会成为建设用地;其次是社会经济要素GDP、地方财政收入和城市化水平;自然地理要素地形、坡度以及人口要素.研究得出的驱动力综合模型可以求出综合主成分值,从而对各地区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与监控管理,为区域土地管理决策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着眼近年来我国的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扩张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建设用地扩张的原因,指出城镇人口的增加、经济发展的需求、征地制度的实施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总结出建设用地过度扩张,会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由此提出严格控制利用土地谋利益,避免建设用地过度扩张。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之间的耦合协调情况深刻影响人地之间的关系。从长三角地级市的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变化入手,运用脱钩分析法分析城市建设用地与该地区城市人口的耦合状况。研究发现:(1)城市建设用地和人口年增长率存在时空差异;(2)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总体上耦合协调情况较差。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政府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规划;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调节人地矛盾,控制人口的流入和流出。  相似文献   

6.
将全国268 个地级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水平划分为低效、集约、挖潜三类,选取指标并利用因子分析和多元逻辑回归方法探索出了影响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建设投资水平是提高集约用地水平的关键,土地利用集约度高的城市有着更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强度;而在实现挖潜用地时,则需要将发展重点放在提高交通的便利性上,警惕可能出现的由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模式对交通便利性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北碚区、万州区、酉阳县 1990-2000 年建设用地变化和社会经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法得出建设用地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在 1990-2000 年期间,北碚区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最大,3个区县的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比重以及人均建设用地都有所增加;(2)北碚区、万州区、酉阳县建设用地变化的主导因素分别是经济非农化率、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3)3个区县的建设用地在后 10 年间将会继续增加,北碚区建设用地将稳定增长,万州区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酉阳县也将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北碚区、万州区、酉阳县 1990-2000 年建设用地变化和社会经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法得出建设用地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在 1990-2000 年期间,北碚区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最大,3个区县的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比重以及人均建设用地都有所增加;(2)北碚区、万州区、酉阳县建设用地变化的主导因素分别是经济非农化率、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3)3个区县的建设用地在后 10 年间将会继续增加,北碚区建设用地将稳定增长,万州区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酉阳县也将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建设用地结构变动特点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概念,揭示了陕西省近十年建设用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变化规律;围绕着影响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变化的诸多因素,利用统计学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构建了陕西省建设用地变化的典型相关分析模型,定量判断了各影响因素的变动对建设用地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全国29个省份2000—2008年的数据,分析了城市化、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化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起到正向拉动作用;在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建设用地扩张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提出为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过快扩张,政府既可以基于控制农地流转规模、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视角,也可以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政策。  相似文献   

11.
徽州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1500--1900)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驱动.明中叶以后,徽州地区土地利用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人地失衡带来的社会系统压力加快了土地管理方式调整和农业人口转化;发展中的徽商把资金投向土地则加速了变化进程,尤其族田开始膨胀.棚民大规模"土地上山",引发严重的土地生态问题,频繁的自然灾害加剧了这一形势并影响到粮食生产及土地质量.同时上述几种驱动力之间的关系又是关联互动的.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规模扩充受多重因素的驱动。在1950—1970年的20年间,印度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充,持续扩充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哪些?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驱动印度高等教育规模扩充的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的 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武汉市1997-2017年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构建库兹涅茨曲线模型验证碳排放强度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武汉市1997-2017年碳排放总量随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呈波动型增加,其中建设用地碳排放是其主要来源,占碳排放总量的99%以上;(2)武汉市碳排放强度与建设用地总量比例存在“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 二级地类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和交通运输用地比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均存在“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水利设施用地比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无明显的曲线关系。为此,建设用地扩张指标应向低碳产业用地倾斜,同时促使土地向具有碳汇功能的草地、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转换。  相似文献   

14.
湖北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根据湖北省耕地变化特征分析其驱动力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模糊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近50年湖北耕地数量总体递减快,且以旱地减少居多;(2)湖北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失严重,平原地区比丘陵地区减少量大;(3)根据湖北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和驱动力指数模型值将影响湖北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分为四类空间区域:最优经济福利-生态安全驱动区、最优经济福利-粮食安全驱动区、粮食安全-生存型经济福利驱动区、生存型经济福利-生态安全驱动区。研究结论:采用模糊综合方法可以科学的进行区域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15.
耕地数量减少是我国中部地区目前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临川位于江西的东部,经济正处在起飞阶段,耕地数量在近几年急剧减少。文章在分析1978至2003年抚州市临川区耕地数量变化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1978至2003年间引起临川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人口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和政策因素等。  相似文献   

16.
三江平原北部土地垦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驱动力研究则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难点。目前在驱动力研究方法上还存在过多依赖数学分析方法的趋向。该文以三江平原北部为例,从垦殖主体、垦殖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三江平原北部土地垦殖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作为土地垦殖的不同层次主体,通过他们各自的功能、行为共同驱动土地垦殖;科学技术、自然环境为土地垦殖外部环境驱动力,他们为土地垦殖主体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垦殖手段,更加有利的垦殖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政府干预与土地市场相结合配置土地资源的创新机制。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运行对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对城市土地收购储备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以来,重庆市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引起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的相应变化。通过以重庆市万州区、北碚区、酉阳县为研究样点,剖析了其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和景观结构的变化情况。然后运用回归分析和灰色动态预测GM(1,1)模型分析了样点主要地类变化的驱动力,并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向有利方向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