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迄今,海内外有关学者主要从毛泽东的个人文化背景和早期文化观,新启蒙运动、抗战时期的“中国化”思潮,中共与苏共、共产国际的关系及党内教条主义错误,党内斗争等几个角度,对于毛泽东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与动机进行了探讨。对这几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全面、立体地认识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初内涵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
迄今,海内外有关学者主要从毛泽东的个人文化背景和早期文化观,新启蒙运动、抗战时期的“中国化”思潮,中共与苏共、共产国际的关系及党内教条主义错误,党内斗争等几个角度,对于毛泽东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与动机进行了探讨。对这几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全面、立体地认识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初内涵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3.
1949—1956年,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由主导意识形态向主流意识形态的转化,党着力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在观念化意识形态、科学化意识形态、制度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化意识形态等层面进行了新构建.具体来说,就是创新和调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与范畴,构建了新的观念化意识形态;确立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理性权威与由其为指导的基本研究范式,构建了新的科学化意识形态;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引领、推动新社会变革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构建了新的制度化意识形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规导民众社会行为的心理动因和行为准则,构建了新的社会化意识形态.这四个层面的新构建,从总体上达到了消解旧主流意识形态和塑造新主流意识形态这一“除旧布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在现阶段所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试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入手,从“为大众——化大众——大众化”三个层面探讨其实践方略,切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所在。一百年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开拓及其理论奠基,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推进与时代化命题的提出,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充分展现了党对“两化”认识历程的内在逻辑;科学理解和把握“两化”的本质要求,首先必须从学理上厘清何谓“中国化”、何谓“时代化”,以及二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辩证关系;新时代新征程不断谱写“两化”新篇章,必须坚持党的历史主动、站稳人民立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七一讲话"从多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学科的学术和学理研究的视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的内在禀赋、"两个结合"的基本原则和学理依循,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主题研究的境界.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不仅造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特质和特征,而且还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理论内涵和思想智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两个"相结合",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的科学概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理依循的凝练.从两个"相结合"及其内在联系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学科研究的重大课题和学理要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主题"探索有着重要的学术的和学理的启迪.在学科和学术研究中,要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理论主题以及相应的思想内涵、理论创新和学术意蕴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五四”运动是一个爱国反帝运动,又是一个新文化运动。它的最大功绩是在中国形成了第一次马克思主义新启蒙运动的高潮,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8.
面对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底的西方主流人文社会科学思潮的冲击,马克思主义有必要从学理上予以回应。马克思恩格斯对孔德实证主义的批判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核心要旨。从思想史上看,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都是在启蒙运动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只不过,孔德的实证主义是对资产阶级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理论呼应,在方法论上强调直观、自然与道德,而马克思恩格斯创设的马克思主义真正继承了启蒙运动的批判精神,辩证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前景,在方法论上强调总体、历史与革命。较之于孔德的实证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核心要旨体现为:基于“证实”的实证方法展开研究;坚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要呈现中国作风和气派,又要体现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为价值诉求的生态化发展维度。基于生态化考量,通过呼唤学习思想,传承民族文化,广纳世界经验,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以期在加强不同理论思维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新研究提供新学理支撑的基础上,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文献体系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处于最高层次,具有最高权威。党的二十大报告,彰显着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统筹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长远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两个确立”为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引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不断胜利向前。  相似文献   

11.
破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的“五个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亮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1):5-9,16
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被理论界再次推动为理论热点的时候,诸多研究方式、研究问题也成为了反思的对象。在当今中国,“不断地向马克思主义求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的一个“共识”。若要真正推进马克恩主义大众化,必须破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存在的“五个伪命题”:马克思主义要不要大众化;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降低学术性;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看做“静态完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论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科学的分析。他在党内首先同时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并科学地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他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他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作出了总结,强调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强调党的自身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实践层面理解,是指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文化层面来审视,则是我们党的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和不断提升的过程。换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且更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文化自觉的生动反映。基于此,该文试从文化自觉的视角来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的主线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并总结其中的历史启示,目的在于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从宏观的历史视野来看,20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近百年历程,其逻辑起点是把经典马克思主义首次东方化、实践化的苏俄马克思主义,但其核心逻辑的形成则经历了知识分子化、工人阶级化与大众化三步曲。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态,毛泽东思想既有横向的国际性的思想来源,更有纵向的历史的、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而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篇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则历经了从五四运动到20世纪末近一个世纪的十一次争论才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有关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评论内涵丰富,仅将其视为政治斗争的需要失之简单。它的历史文化基因是中国儒家的“大同”文化传统,而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毛泽东这方面的思想既体现了他的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意识,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意识。这充分表明,毛泽东确实堪称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对社会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乘虚而入"说否定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否定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诋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革命,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问题上采取虚无主义态度,是一种以唯心主义历史观来否定中国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种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虽然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较为自觉遵循的研究范式,但对这个范式进行自觉深入地研究却一直不够,现有研究虽然重视研究范式的问题向度,但缺乏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人“问题意识”的觉醒和强化;基于解释学的立场,解读“中国问题”必须紧扣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人性发展状态和社会公正三个基本视角;判明问题向度成立的依据,可以从研究范式成立、研究价值、研究拓展三个方面着眼;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问题向度需要理性、人本、公共、公正等核心理念的引领.  相似文献   

19.
在梳理国内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了各种观点及其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存在的不合理性,进一步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是过程起点论”的观点.即从党的二大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这一历史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点,处于这一过程中的这些“点”连贯起来,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开始,就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尤其是与中国现代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现代化规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过来又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建构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并使之在良性互动中和谐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