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后,经历了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新自由主义宏观经济学成为经济理论的主流、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趋同与综合这三个重要的演变发展阶段。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现实经济问题不断对原有经济理论和政策提出挑战,各经济学流派不断争论与融合,从而丰富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干预和经济自由是两大永恒的主题,宏观经济思想与经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的深刻的差异与矛盾,引起战后西方经济学家持久的研究,他们试图把宏观经济学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的努力,带来了战后宏观经济学的一系列新进展。进行这一努力的最早的开拓者是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希克斯在他的关于《通论》的两篇书评和以后发表的《价值与资本》一书中阐述了如何沟通宏微观经济学的思想。他从利率决定理论、IS-LM分析、预期理论、刚性工资理论等方面详细地论证了凯恩斯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特例。了解希克斯的思想,不仅对把握战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深刻理解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关系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是西方宏观与微观经济学明显分野的标志,其后西方经济学界对此的争论,逐步暴露出凯恩斯理论的矛盾。这个矛盾集中反映凯恩斯在宏观领域否定而在微观问题上承认新古典学派的观点,并引起了凯恩斯的后继者与反对者在宏观经济学应有什么样的微观基础问题上长期争论不休。这一争论实质上反映了西方宏观经济中国家干预与市场行为的矛盾,因此,对西方经济学在这一领域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不仅有助于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现状的再认识,而且对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的探索也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4.
西方经济学的现状基本上是从三十年代所谓“凯恩斯革命”演变而来的。当前在西方最有影响的主要流派是:货币主义及其支流新古典派宏观经济学,它们的基本论点是同凯恩斯主义对立的;新古典派综合,是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型同新古典派微观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的产物;后凯恩斯主义或新剑桥学派,是新古典综合派的积极反对者,它企图以斯拉法提出的商品生产和价格决定模式补充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六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回顾过去二十年,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假设对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进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适应性预期假设最终被理性预期假设所代替,西方经济学界发生了一场剧变。以下我们以预期假设为线索,从六十年代早期开始分析宏观经济学的进展,以展示预期假设对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影响。一、适应性预期时代在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预期假设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中不占重要地位。虽然凯恩斯在《通论》中已经把预期因素当作是短期供给决定(第五章)和投资决定(第十二章)的重要因素。而且他所论及的预期不仅仅是通货膨胀预期,而主要是利率变动预期、资本边际收益预期等,不过,这类预期因素被视作是外生的。到后来,连凯恩斯本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生产部门、利益、价格、消费和收入的平衡四个方面分析了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平衡理论,认为这一理论是凯恩斯经济学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对内平衡和对外均衡这两个目标的协调统一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它具体表现为,在实现国内经济目标的同时,如何摆脱国际收支问题的缠绕。或者说,怎样在一国经济增长已经起步的同时就有效地把国内需求与来自国外的扰乱因素隔绝起来。“凯恩斯革命”以后,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已经清楚地看到,在固定汇率和工资价格呈刚性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8.
凯恩斯经济学认识分歧的出现所谓宏观经济学,是对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物价等整个经济水平的各种变量的决定、变化进行分析的学科。在这一领域内有两大学派  相似文献   

9.
将布阿吉尔贝尔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进行了比较,认为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起点并不是马尔萨斯或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理论,而他们100年前的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理论才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总量分析,它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为研究的基本格局。然而这种单纯的总量分析却难以说明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那么,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在总量分析的同时,是否还必须包含结构分析?这种结构分析将涉及哪些研究范围和内容(如经济结构的宏微观如何划分)?它与西方新制度学派的结构分析具有哪些本质差别(如总量结构与制度结构如何区分)?以及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的关系是什么?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经济学体系中存在着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的两分法,导致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的长期对峙.新古典经济学对它们之间的融通总是顾此失彼,产生一系列的理论纷争.而资本主义的真实情形是货币经济而非实物经济,我们应该坚持凯恩斯的总量思想,并且认识到他分析方法中的缺陷,寻找理论创新的突破口.这一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我们提供了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个统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方法,即先把总体市场看作单个市场的总和,分别分析就业、产品、货币三个总体市场的均衡,得到三个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模型;再把这三个分模型合在一起,得到国民收入均衡的总模型;最后在国民收入均衡总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宏观经济分析。这样做的结果是把宏观经济学变成了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3.
在反思经济理论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凯恩斯思想再次受到了学界的重视.从研究范式的视角重新解读凯恩斯革命,标志着凯恩斯革命的研究范式变革并没有成功.作为凯恩斯研究范式核心的“生产的货币理论”并没有为后人所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凯恩斯试图构建的分析框架大相径庭,凯恩斯革命被其革命的对象不断地修正、调整直至逆转.而“生产的货币理论”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反思应该回归凯恩斯的“生产的货币理论”.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经济原理之一。对于这一原理,可以从对假定和推理的再认识、消费的地位与作用、对结论的进一步推理、对规律或秩序的探寻四个方面进行再思考,通过这种向前延伸和向后延伸的再思考,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该原理本身的认识,而且可以加深对与这一原理相关的假定前提、消费的地位、该原理的结论与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之间的关系、经济活动的秩序性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传统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致命软肋是缺乏微观基础,忽视供给分析,违背了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卢卡斯批评"抓住这一缺陷,构成了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挑战。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通过分析微观经济主体在产品、劳动、资本三大市场上的理性选择和追求最大化行为,深刻论证了导致宏观经济失衡的供给因素,揭示了微观主体行为同宏观经济失衡的内在联系,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构建了坚实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6.
面临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的“滞胀”问题,凯恩斯簧现经济理论不能对此作出解释。为研究解决这一病症,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宏观经济学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西方宏观经济学对非自愿失业的产生和解释,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建立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发展需解决的问题。探寻西方宏观经济学演进的路径,可知劳动市场的工资和商品市场的价格是否处于弹性和刚性,是各理论建立的基本条件。新宏观经济学分别以工资、价格弹性和工资、价格刚性的假设组合,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对这些基本假设的解释,使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8.
马涛 《南都学坛》2012,32(6):112-115
学术界关于"凯恩斯革命"与主流经济学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认识,并常有"凯恩斯革命"是对传统主流经济学(即新古典经济学)否定的提法。实际上,"凯恩斯革命"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作出调整是出于时代的需要。它修正的仅仅是与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相抵触的部分前提假设(操作范式),并未否定西方主流经济学硬核中的观念范式和规则范式。"凯恩斯革命"是西方经济思想发展中一次重要的范式转换,它将传统主流经济学完全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假设调整为未来是不确定的有限理性假设,并以此调整后的假设作为其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前提,演绎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大心理法则,创建了"有效需求不足原理"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凯恩斯革命"不仅使当时西方主流经济学完成了从微观向宏观的飞跃,而且将古典经济学的货币与实物经济的二分法融为一体,形成了货币与经济一体化的现代宏观经济学模型体系,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代经济的大萧条使西方经济学传统的均衡理论失去了解释现实的力量。凯恩斯以其特有的非均衡分析方法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及其不稳定性,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宏观经济理论。他那富于创造性的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西方经济学家。然而,囿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和解决问题的特殊性,凯恩斯还未来得及构筑一个与其宏观理论体系相适应的微观基础。因此战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确立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手段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经济增长被作为中国的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从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的演变看,我国历来重经济目标的实现,忽视社会效益及其经济效益的协调。要解决我国经济"不稳定、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有必要对我国一贯践行的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理论与政策工具进行反思,结合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探索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理论并指导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罗运贵所著的《新宏观经济学》超越了凯恩斯主义,从概念到调控手段均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同时可以借鉴该书中的创新性理论与见解来推动我国对宏观调控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