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据西德《东欧》杂志1984年第1期报道,第三次苏联东欧研究世界大会将于1985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中心设在希拉顿饭店。东道主是美国斯拉夫研究促进联合会,它将同苏联东欧研究国际委员会共同组织这次大会。这两个组织已选出一个由17人组成的筹备委员会。1983年3月筹备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商议了有关计划和组织的各项原则,规定:处  相似文献   

2.
东德《哲学杂志》1978年第7期,报道苏联东欧社会学家多边合作委员会近年来的活动情况,摘译如下,小标题是译者加的。一、研究的重点在建立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阶级和阶层的发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对象。社会学家们从经验上和理论上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1980年,在西德的加密施—帕腾基辛召开苏联和东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会(本刊有过介绍)期间,A.布赫霍尔茨博士曾建议报道其他一些国家在东欧研究方面的状况。此后,不少作者对英、法、美、日、以色列等国的东欧研究状况作了有益的报道。西德《东欧》杂志编辑部紧紧抓住这一题目,从1982年第5期起陆续发表上述有关国家的东欧研究的文章。现介绍如下。布赫霍尔茨博士根据这些报道,在其《西方国家的东欧研究》一文中着重概述了当前这些国家的东欧研究的共同特点与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术团体委员会和社会科学研究会新近共同组成的中国研究联合委员会于1982年3月19日召开第一次会议。这个新建的委员会是由1959年经上述两个机构联合创办的现代中国联合委员会和1963年由学术团体委员会创办的中国文化研究委员会合并而成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否出现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斯·海因茨·赫尔茨是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91年,他写了《社会主义的低迷及其前途》一书,分析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介绍了苏联东欧,特别是东德等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危机及其原因。他指出,社会主义的危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相反,马克思主义理论显示出了巨大的理论力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运用。全书分四部分:1.马克思主义是否出现危机;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3.从哲学-政治视角看今日马克思主义;4.第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本刊将分期连载该书。本文根据英文译本(载于美国《自然、社会和思想》1992年特刊)译成,翻译得到了作者的授权许可。在此对帮助联系此书在本刊发表的爱泼斯坦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6.
胡彩萍 《探求》2005,(Z1):112
一、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形势和时代进步的挑战.首先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于苏联东欧的政变,导致在这些国家执政几十年的共产党先后失去政权,并最终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国际事件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创,中国共产党要想继续维护其执政地位,必须解决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防重蹈他国覆辙.其次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仍处于优势地位,国与国之间无论是合作还是斗争,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将更加复杂多变.最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还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7.
书讯     
本书是一部大学教材;主要介绍群体,社会,文化,个性的形成,社会的分化,当代社会的形成,人口与环境,意识形态,美国政治制度,经济原则与现实,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等问题。本书第4版在内容上有着较大的扩充;例如:在“个性的形成”这一章中增加了有关变态性格的论述;在“人口与环境”这一章中增添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一节;此外还新辟了“意识形态及其后果”一章;探讨了有关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民主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方面的问题。作者说,苏联的、僵化了的计  相似文献   

8.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在东欧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包括地理和语言、不同文化的冲突、与东西方社会的特殊关系以及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和学术视野。同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又以其独特的思想把握东欧的时代,包括主要集中对苏联和东欧由“权力”控制的各种扭曲问题的揭露与批判,根植于“现行的社会主义”本土而对东欧社会主义实践和整个共产主义运动作出的内在的体验与反思,及以创新的理论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从历史把握理论、从理论把握历史,而历史与理论互动的结合点不仅是阐释结论,更重要的是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从改革开放开始到苏东剧变、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败。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可以说国外学者还是处于收集材料和观察阶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献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书讯     
莫斯科大学哲学博士、教授?.拉契科夫撰写的《社会主义是社会辩证法的一种形式》(莫斯科大学出版社,1985)是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中的一部新著.该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辩证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辩证法.作者在这本书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的崭新阶段形成的含义和意义,以及在系统阐述新社会理论时所应持的立场.此外,作者还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辩证法的现实问题,并相应地论及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统一体系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研究,主要是两大学派的理论,一是所谓“极权主义理论”,一是所谓“现代化理论”,但是从现实看来均不准确。研究当代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应采取“体制分析”的方法。斯达克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倪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康奈尔大学社会学教授。他们二人合编一本题为《重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中国与东欧》,即将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为该书中第一篇论文,摘译自美国圣母大学凯洛格国际问题研究所《论文丛选》1988年12月号。  相似文献   

12.
据《东欧》杂志1980年第2期报道,第二次苏联东欧研究世界大会于1980年9月30日至10月4日在西德加米施帕滕基兴召开。这次大会是由德国东欧学学会与苏联和东欧研究国际委员会(ICSEES)共同举办的。大会的赞助人是西德总统卡尔·卡斯滕斯教授博士。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历史方面的有:《东欧编年史的分期问题》、《1929—1937年苏联的投资和工业化计划:政策和实践》、《农民生活的变化:东欧农村的现代化》、《东南欧的礼貌化和国民教  相似文献   

13.
一、简单的历史回顾美国对当代中国经济的研究,始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从60年代开始,鉴于中国的迅速发展和美国对亚洲政策的历史经验教训,美国开始大力推动对中国问题特别是当代中国问题的研究。在这一背景下,对当代中国经济的有组织的系统研究迅速开展起来。1959年,在著名中国经济专家A.艾克斯坦等人的推动下,福特基金会特拨专款,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当代中国联合委员会(SSRC-ACRC Joint Committee  相似文献   

14.
美国社会学家M. 怀特和W.帕里什合写的《当代中国的城市生活》一书最近已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自称写作该书的目的,旨在探讨中国城市发展的模式,并将这一模式与西方模式和苏联、东欧模式作出比较,以便搞清楚西方社会学界有关城市发展的流行观点是否适用于中国,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能否避免西方城市发展的弊病这一课题。首先应当指出的是,该书的写作与出版都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自从中美建交以来,美国政府及一些垄断财团所控制的基金会加强了对当代中国研究的拨款,从而吸引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苏联和东欧一些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在多年来区域经济研究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一门新的经济科学分支。六十年代初,由于地区远景规划的广泛开展,地区经济研究工作得到很大的发展。有关区域经济问题的深入讨论促进了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六十年代末,苏联H.涅克拉索夫院士把区域经济学这个概念写进了苏联的经济文献。在苏联和东欧国家,培养了一  相似文献   

16.
最近苏联、东欧和其他地区的政治动荡,在国际左派中引起了尖锐争论。美国共产党内部围绕改革的争论尤其激烈。一些人主张放弃社会主义概念,认为这在战术上是必要的,因为美国的政治文化深受个人主义、个人奋斗思想和反社会主义言论的影响,所以应在不宣布自己的实际身份的情况下宣传社会主义目标。还有人强调,马克思主义忽视了许多非阶级的压迫形式,“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术语,不能容纳民主变革所包含的多种目标;自由资本主义可以逐渐转变为某种形式的经济民主制或“后自由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7.
苏联科学院哲学教研室组织编写、由B.?.莫洛佐夫教授主编、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历史唯物主义概论》(全书共364页),是近年来苏联出版的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著作中比较好的一本,值得一读.这本书作者们是为"已经熟悉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8.
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综合性社会研究所自1966年开始出版系列丛书“人与社会”,1988年出版的第23册,书名为《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综合性社会研究的尝试》。这是该所的一本集体著作,作者达30余人之多。1989年9月,我们访问该所时,该所副所长、本书的作者之一B.A.苏欣着重介绍了该书的内容,并赠书留念。本书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分6章:1、  相似文献   

19.
1980年全世界投入研究开发的费用约有1,500亿美元。目前,世界上约有300万人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从布局来看,美国投入的研究费约占总额的1/3,日本、西欧占1/3,苏联、东欧占1/3弱,发展中国家只占总额的3%。从平均每个国民投入的科学技术费用来看,1977年以来,美国、西欧每年为200美元,拉丁美洲每年5美元,仅是美国、西欧的四十分之一。亚洲、非洲平均值不足1美元,相当欧美的二百分之一。从七十年代初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的数字来看,发展中国家为万分之三,而发达工业国家为万分之四十。以上数字说明:1.由美国、苏联两个大国支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的内部矛盾始自两种不同的经济建设路线.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着发达与落后、大国与小国、经互会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苏联、东欧等发达国家主张"社会主义统一经济——国际分工"路线,而亚洲一些较为落后的国家则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方针.如中国和朝鲜坚持"根据兄弟国家自身的需要和能力,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本国经济"的立场,在理论上与苏联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