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社会对疑案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疑则从无、疑则从轻、疑则从议等法律原则,这些原则在相关的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角度选择了相关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相形之下,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却存在着对疑案处理的法律原则规定的过于简单,司法实践中疑案最终导致错案等问题。完善疑案处理的法律原则以及相关配套法律规定成为减少错案之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3.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郑板桥在山东滩县任知县时。一位老先生来告状,说他在有钱人家辛辛苦苦教了一年书,东家不仅不兑现协约“教一年书,付酬金八吊钱”,还借故说他才疏学浅,将他辞退了。 相似文献
4.
张新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6):150-153
《史记》的断限与缺补是《史记》研究史上重大疑案中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两千多年来学者们多有争论。关于《史记》的上限有两说,下限有四说。从目前研究来看,上限基本定论,下限虽有多种说法,但“太初说”占主导地位。《史记》的缺补问题是与《史记》断限紧密相联的。由于断限本身的不明确,也造成了缺补问题的许多疑点。这一疑案有两大关键问题,一是《史记》的残缺,二是《史记》的补窜,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辨析。 相似文献
5.
社区人民调解窗口热闹非凡。据上海浦东世博社区东明路街道司法窗口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1~10月接待法律咨询708起、941人。到了2009年,数据猛增至接待法律咨询1535起、2014人, 相似文献
6.
社区人民调解窗口热闹非凡。据上海浦东世博社区东明路街道司法窗口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1~10月接待法律咨询708起、941人。到了2009年,数据猛增至接待法律咨询1535起、2014人,工作量成倍增加。而注册、成立于2009年5月18日的上海首家以“老娘舅”名字命名的“东明社区新老娘舅工作室”,2009年接待来访1015起、1556人次。 相似文献
7.
8.
9.
李定广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0(4):7-12
唐末五代到底有几个张泌 ,其时代归属及作品归属如何 ,一直是困扰文史学界的难题。自胡适以来 ,虽有学者不断进行专题考辨 ,但至今仍争议不休。通过对各家张泌考证的平议与辨正 ,辩明此案的是非 ,确定张泌时代归属 ,并对其生平、作品等问题作出全新的补证和描述。 相似文献
10.
苏全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
丁香花疑案是近代中国第一大公案,主要涉及龚自珍和顾太清之间有无恋事的问题。就目前所能接触到的资料看,可以确定此事,其中旁证有三:一是龚自珍狂放喜交;二是龚一生风流浪漫;三是龚对清室不满。本证三则:一是《无著词》及他人杂记中的昭示;二是龚自珍不愿居京及暴死丹阳;三是顾太清广交、风流及被逐出家。 相似文献
11.
姚福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黄世仲是由孙中山主持人盟的老同盟会员,近代著名的小说家和革命派报人。辛亥革命时期曾指挥各路民军云集广州城下,促成广东全省的光复。可是,就在革命胜利不到半年,他竟作为“民国罪人”而被枪毙。尽管许多国民党元老为他鸣不平,却始终未见国民党政府为此冤案平反昭雪。新中国出版的近代史都肯定黄世仲死非其罪,明白指出“被军阀陈炯明所杀。”经笔者考证,杀害他的真正元凶应是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黄世仲实际上是胡汉民为暂时缓解与陈炯明政治矛盾而推出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2.
上海嘉定区真新街道新郁社区调解员施云清每年调解纠纷200余件,平均每个工作日调解一件,而且件件成功,无一反复。他成功调解的故事,在居民中广为流传,大家称赞他是我们小区的土法官。 相似文献
13.
15.
论疑案的处理冯殿美,赵为疑案,是刑事审判中一个十分棘手、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此类案件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刑事审判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办案质量和司法机关的威信,关系到刑事诉讼活动能否有效地保护人权问题。它应引起学术界进一步探讨和司法机关慎重处理。所... 相似文献
16.
17.
北宋真宗年间,为了奖励耕织,朝廷颁发了一项十分严厉的政策规定:凡私自宰杀耕牛者,判死刑。这一天,农夫王老实到县令包拯处报案,说自家耕牛的舌头不知被谁给割去了。包拯接到报案后就进行了认真的心理联想:牛是靠舌头卷食草料的,舌头被割,牛即不能吃草料;日久不吃草料,牛必饿死;牛死,主人舍不得把一头牛扔掉,必会宰牛卖肉或自己食用; 相似文献
18.
邬文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用各种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形成了许多与颜色有关的成语、习语及谚语。这些成语或谚语所使用的词汇,英汉有所区别,下面着重介绍一些英汉差别比较大的成语、习语或谚语所采用的词汇。 相似文献
19.
何九盈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6)
一、翳桑 《左传》宣公二年:“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杜预解“翳桑”为“桑之多荫翳者。”新编《辞源》(2512页)和徐中舒的《左传选》(116页)主此说。清代的江永、王引之认为翳桑是地名,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29页)和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661页)主此说。今人陈其猷则认为“翳桑谓枯死之桑也。”(《吕氏春秋校释》897页)我赞同陈先生的解说,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0.
苏运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4)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陈中凡《汉魏六朝散文选》(中华书局)注此句为:“尝,曾。与人,为人。佣耕,受人的雇佣,替他耕地。”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注此句为“佣耕,即雇农。与人佣耕,做人家的雇农。佣通作庸,役也。”陈注“与人”为“为人”,“人”指地主。王注“佣耕”为“雇农”,把动词性的偏正词组“佣耕”,解成名词性的词组了。注“与人佣耕”为“做人家的雇农”,把“与人”的“与”当作动词,把“人”指地主,作定语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