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其骧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是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倾注30余年心血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其内容之完备、考订之精审、绘制之准确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在处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和疆域边界等问题上,他始终坚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他所确定的关于历史中国、中原王朝、边疆政权、非汉族政权、地方政权、自治地区之间关系的原则,对于中国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中国历史政区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分类标准主要是文化而不是血缘和种族。历史上的民族认同是自由的,民族身份可以随时改变。古代民族认同的变异性,促使各民族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没有一个民族是静止不变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历史上的民族分类和认同方式是分不开的。以文化作为分类和认同的标准,使不同文化的族群由淡漠隔阂走向自然融合,促成主体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并促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古代民族分类和认同方式强化了古代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促成各民族大一统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各民族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2000多年统一和完整,与古代中国的民族分类和认同方式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农、牧民族的二元一体化,以历代塞外游牧人口的南移和中原农耕人口的北移及农、牧人口的叠移为前提,以农、牧民族的经济共生关系特别是民间自由贸易关系的发展为动因,以历代长城文化带的演变,尤其是它的过渡功能和内边疆形态的变化为脉络,以明末长城地带民族贸易市场的兴盛和清代“满汉一家”的政策的颁行为标志,既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核心内容,也是历史时期整个亚欧大陆农牧世界二元一体化的历史缩影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疆域"所涉及到的历史内容及其形成演变过程进行探讨,认为"共同疆域"指的是国内的不同民族之间或同一民族在不同国家所共同拥有的疆域."共同疆域"分历史上的共同疆域与现代的共同疆域两种类型."共同疆域"往往又和跨界民族联系到一起,牵涉复杂的疆域归属理论问题.文章围绕着"共同疆域"的形成及类型、"共同疆域"的衍生问题、"共同疆域"所涉问题之国际法解释等三方面,讨论"共同疆域"沿革过程中形成的国际惯例及其对当代处理国与国之间历史疆域遗留问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疆域"所涉及到的历史内容及其形成演变过程进行探讨.认为"共同疆域"指的是国内的不同民族之间或同一民族在不同国家所共同拥有的疆域."共同疆域"分历史上的共同疆域与现代的共同疆域两种类型."共同疆域"往往又和跨界民族联系到一起,牵涉复杂的疆域归属理论问题.文章围绕着"共同疆域"的形成及类型、"共同疆域"的衍生问题、"共同疆域"所涉问题之国际法解释等三方面,讨论"共同疆域"沿革过程中形成的国际惯例及其对当代处理国与国之间历史疆域遗留问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教育作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有着悠久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民族教育不仅履行着传递生产技能、科学知识、生活经验、道德规范等职能,还以特有的历史发展轨迹和精神面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特点。 1.教育目的的多向性 教育目的是指将受教育者培育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状况确定的。它反映着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客观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我国历史上疆域形成及变迁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疆域研究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有关论述观点的得失,提出了深化此项研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这些遗产成为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建构资源。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有利于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历史遗产,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清理和辨析对民族关系发展存在负面影响的遗产,清醒地认识民族关系发展的状态。各民族人民应以更密切的团结应对敌对势力的挑战,消除历史上残存的不利于民族团结大局的负面因素,进而走向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07,(2):63-63
山珍海味,原指山野和海洋所产的珍贵烹饪原料,又称山珍海错,水陆之珍,后泛指用这些原料制作的菜肴等食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民族及其政权、疆域与统一国家疆域形成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理论研究问题,它包括民族问题、民族政权与疆域问题,也包括民族政权的疆域与统一国家疆域的形成问题。多年来,学者们对此十分关注,或是做综合性研究,或是做局部研究,成果显著。归纳起来自建国以来学者们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包括:1.今天中国境内的古代民族是不是中国民族?2.汉族以外中国各古代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还是属于外国?3.中国古代疆域是以汉族建立的王朝为准还是包括少数民族及其政权的疆域?4.中国古代疆域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简论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的法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北朝、南朝和明朝、元朝为例进行分析,比较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在法制上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一,民族杂居及其分布的成因 我国北方自古以来就居住着许多民族,他们中有的曾经生活在今天北京地区。据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燕北有“逐水草迁徙”的东胡、山戎。山戎活动区域到达燕山一带。汉魏至隋唐时期幽蓟地区居民以汉族为主体,也有乌桓、鲜卑、突厥。女真、蒙古和满族政权都曾以此为都,使这一地区民族成分更为复杂,少数民族人口大幅度增加。民国以来,北京始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北京之所以长期形成众多民族杂居的局面,主要有如下的原因: 第一、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与经济条件。北京处于华北大平原的最北端,是中原的北方门户。历史上,中原地区的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北京则是民族斗争频繁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律化,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民族法律法规,使我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在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民族法制的关系、民族政策与民族法制的关系、法制共性与民族特点的关系、国家法制统一与尊重地方自治权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方面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问题在许多国家都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重要的问题,无论是政府部门、知识阶层还是普通民众,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都有了新的认识。要解决中国民族关系问题,就要淡化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强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国民意识、公民意识。真正要加强的政治认同的对象应当是"中华民族",而不是各自所属的"民族",对于56个"民族"这一层面的群体的认同,应该逐步"去政治化",保留各自传统的文化认同,尊重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和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5.
西汉疆域的巩固与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即由初期对边疆地区的失控到中后期的稳固与发展,开创了疆域变迁的新局面。西汉实现疆域的发展有两个步骤。第一步以军事斗争为主,外交笼络为辅,解除了边区的骚扰和叛乱因素。第二步是于新拓边疆地区设立郡、县等地方统治机构,辅之以军屯,民屯及徙民等巩固措施。西汉王朝对边疆的努力成就巨大,它功在当时,泽及后世,为中华民族统一国家图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力探讨音乐地理疆域及历史疆域拓展下的西方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及本土音乐文化的影响 ,论及中国近现代音乐在世界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融合 ,旨在对传统音乐保护与中国音乐发展提出建议 ,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18.
姓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姓氏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的演进嬗变有关 ,而且反映着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通过研究中国历史上姓氏的变迁 ,可以展现汉族、汉文化发展、壮大的画面 ,探索各民族相互影响、融合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国民国家的合法性建立在人民同意的基础上,而人民的范围则是不同国民构建方案彼此竞争的结果。现代中国的多民族国民方案以历史命运共同体作为凝聚国民认同的最主要的精神纽带,所以中国历史叙事在塑造现代中国国民认同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历史中国"是中国历史叙事的主体,现代中国由各民族共同创生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涵纳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历史并揭示出各族人民多元汇聚的历史发展趋势。作为"国家有机体"的历史中国以及作为地理空间的历史中国都无法满足上述要求。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以"自在的中华民族"概念对历史中国加以概括,并以多元多层次的动态网络结构对于这一历史共同体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从而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历史共同体的连续叙事"。这一叙事充分解释了现代中国的历史基础和中华民族的凝聚机制,相较于其他的"历史中国"叙事,是更为成功的中国历史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既包括汉民族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文化;既包括悠久的古代文化,也包括近代和现代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对其进行历史的考察,就将发现,这种文化具有极强的历史延续性。认识到这种延续性,对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借鉴一切对我有用的外来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中华民族文化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和充实,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的、颇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哪个历史时期,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大动荡,或遭受何种外来文化的冲击,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