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又字廉生,清末山东福山县古现村人,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王懿荣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祖父王兆琛,字叔玉,嘉庆二十二年进士,官至山西巡抚。著有《正俗备用字解》、《眄棠书屋文集》等六种。父亲王祖源,字莲塘,道光二十九年拔贡,曾为官四川成绵龙茂兵备道并署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王懿荣虽然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但他祖父去世后,家道中落,而居所曾七遭兵燹,庐舍被焚掠一空。王祖源在为官之前,和儿子王懿荣寓居北京,生活极为清苦,“父子尝易衣而出,然性耽金石古玩,日流连  相似文献   

2.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浮山愚者,安徽桐城人。他学识渊博,对经、史、百家、天文、历算、地理、名物,典制、语言文字、文学、书画、金石等均有涉猎。还接受了西方传来的自然科学知识,但不满同时传入的基督教神学,并指出西方自然科学“详于质测(指考究原理)而拙于言通几(指上升为哲学理论)”(《物理小识自序》),亦有局限。他反对“离气以言理”、“离器以言道”的宋明理学,是我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同时又精于“小学”,长于考据,是我国古文献学史上很有造诣的古文献学家,成为清代考据学派的前驱。  相似文献   

3.
王懿荣不仅是我国首先认定甲骨刻辞是最早的文字的学者,而且也是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志士。本文从《黄县团练杂记》的分析入手,详细地论述了王懿荣在甲午战争期间如何积极建议清政府派兵解威海之围,同时主动请缨,要求回山东登州“会同抚臣,办理团练”。他的请求获准后,即赴登州举办团练,准备迎击日军的入侵。王懿荣在甲午战争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4.
吴沃尧论     
吴沃尧(一八六六——一九一○)字小允,又字趼人,广东南海县人。因他家住佛山镇,所以笔名“我佛山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荣光曾任湖南巡抚,研精金石,嘉道间海内号为收藏家。祖莘畬,工部员外郎。父允杏,浙江候补巡检。趼人幼年即丧父,家道中落。十七八岁时去上海,最初佣书江南制造军械局,月薪仅八金。后来为上海各报写文,从光绪二三年(一八九七)到二七年(一九○一),五六年间,主编过多种小报,如《消闲报》(即《字林沪报》副刊)、《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等。光绪二八年(一九○二),曾应《汉口日报》之聘,为该报编辑,至次年春辞职返沪。  相似文献   

5.
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他是我国北宋时期文武双全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科学家,又是很有才华的文学家。他博学善文,著作等身,在文学方面同样颇有成就。以他晚年的名著《梦溪笔谈》为例,它就是一部文字优美、叙事生动、富有文学色彩的好作品。据英国李约瑟教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列  相似文献   

6.
(一) 吴趼人(1866——1910),原名吴宝霞,一名吴沃尧,字小允,号茧人,后改为趼人,笔名有十余个。他原籍是广东海南,从小生长在佛山镇,因以“我佛山人”自号。曾祖父吴荣光点中翰林,曾出任湖南,是一个精通金石掌故的收藏家。祖父  相似文献   

7.
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一书作为清代金石学之滥觞,奠定了其在清代金石学研究中的开山地位。以《金石文字记》著录碑刻为研究对象,将顾炎武行迹与该书所记碑刻所在地相互参考,辅之以诗史互证的方法,可初步考索出顾炎武自顺治十三年(1656)至康熙十八年(1679)这二十三年间在山东、直隶、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浙江访碑情况。囿于材料,顾炎武顺治十三年之前是否进行过专门访碑尚待考证,但康熙十八年登嵩山确为其访碑之终。顾炎武正是通过实地考察、旁搜博采才占有了第一手资料,为其金石学研究和《金石文字记》成书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清代道咸同光之际,全国四大藏书家炫耀一时,四者之中,尤以“南瞿北杨”睥睨当世,实际上在这期间,私家藏书,还是颇不乏人,特别是吴下人文荟萃之地,以珍藏典籍著称的不在少数。长洲顾氏艺海楼就是其中之一。顾沅(1799—1851)字澧兰,号湘舟,又号沧浪渔父,清道光间人,家住甫桥西街(今凤凰街北部),国学生,曾官教谕,叙布政司经历。他禀性好学,读书过目成诵,虽然生长在世代簪缨的家庭,但据泾县人潘锡恩为他做的小传所载,他“不求仕进,不以科举之学为学”,所以早年就鄙弃官场,归隐里门,他的品德和学问,深受当过两江总督的陶澍、两广总督的林则徐所器重。他生平最爱买书,家中收藏宋版元刻、稀见古籍不少,尤喜欢金石文字,积累既多,蔚然大国。因此,道光二十年(1840)他兴建了自己的藏书处  相似文献   

9.
夏丐尊(1886——1946),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翻泽家、教育家和出版家,是《中学生》杂志的创始人。他和叶圣陶、刘薰宇等人合著的《文心》、《文章讲话》等,以浅显通俗的文字,讲解语文知识,受到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欢迎,在当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夏丐尊是位传统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耽于学问,不尚荣利。他学识渊博,在诗文、金石、书法、理学、佛典、外文上均有造诣。他没有拿过任何学校的毕业文凭,是个自学成材的典型。  相似文献   

10.
评高敏、袁祖亮《(授堂金石跋)校点》陈息《授堂金石跋》和《授堂金石文字续跋》是清朝乾嘉年间的进士、河南偃师人武亿所撰。武亿是当时海内有名的考据学家,他学识渊博,广泛收集金石碑刻文字,并进行认真研究,写出跋语。由于该书版本甚少,印数有限,目前全国馆藏的...  相似文献   

11.
容庚(1894—1983年)是中外著名的教授,是我国古文字学、古器物学、美术、书画和彖刻专家。容庚1916年于广东东莞中学毕业后,即逐渐专心致志学习文字学,走上专攻文字学的道路。他初步设想写一部扩大吴大澂《说文古籀补》的书,包括金文、甲骨文、石文、玺印封泥文、泉币文,并作考订解释。经过收集材料和研究,他写成《金文编》,集录的字,以商周彝器疑识为主,以王国维《国朝金文著录表》为据。摹写文字,先剪贴影印本罗振玉《殷文存》、鄒安《周今文存》,然后再摹,以求近真;暂不识的字,附录于后。  相似文献   

12.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他在推行经济和军事改革的同时,为了在文化学术方面与变法运动相配合,树立革新派在文化学术上的统治地位,设置了“经义局”,以他自己的政治思想观点去训释《诗经》《尚书》《周礼》,号为《三经新义》;又撰写以说解文字为内容的《字说》廿四卷。这就是当时所谓“荆公新学”的基本内容。《字说》写作始于治平年间(1064—1067),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元丰五年(1082)进呈朝廷。《字说》问世之后,风行一时,曾作为教材颁于学官,有司用来科学取士。在《字说》的介绍、研究方面,当时“有唐博士耜、韩博士兼,皆作《字说解》数十卷,太学诸生作《字说音训》十卷,又有刘全美者作《字说偏旁音释》一卷,  相似文献   

13.
清代学术大师钱大昕一生治学严谨,著述颇丰,他于天文、历算、地理、金石、制度、音韵、训诂、史学、诗文及少数民族文字等多门学科均有建树,其史学成就尤为辉煌  相似文献   

14.
约在公元1121年,宋代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到莱州(今莱州市)任知事,他的妻子,女词人李清照也随到任所.这期间,他们夫妻二人正努力搜求、整理金石资料,为编纂《金石录》作各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王懿荣是我国著名的甲骨文学家、金石学家,1881年(光绪七年)他赴四川省亲,沿途寻访古迹,收集古董,结交名士,诗文唱和,并留下了许多墨宝,成为学林一段佳话。在他这次寻访到的古物中有汉代的画像石,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画像石,对于研究汉画像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时有古代文献、典籍从地下出土。尤其解放后,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此种有价值的发现更为不少。这些文献的先后出土,对认识我国古代社会,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兹作一简略综述。自一八九九年在安阳小屯村发现兽骨、龟甲上的文字之后,经过王懿荣、刘鹗、孙诒誏、王国维、李济、郭沫若、杨树达等学者的认真研究,部分文字终于被释读出来。它的内容反映了商朝时候(主要是其后期)的征战、狩猎、畜牧、农业、灾害、疾病等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1869—1936)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他一生著作宏丰,举凡哲学、经学、小学、文学以至史学、佛学等无不涉及,初步估计有四百余万字。太炎先生的语言学著作主要有《国故论衡(上卷)》、《文始》、《小学答问》、《新方言》等。他的《小学略说》有两篇,一篇写于辛亥革命之前,收入《国故论衡》;另一篇是一九三五年十月在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上的演讲记录。这两篇《小学略说》集中体现了太炎先生的语言学思想。一小学宜举全体,文字仅其一端自从汉代刘歆的《七略》标有“小学”的名称以后,“小学”作为学术专名在我国  相似文献   

18.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由集美大学主办、主管,创刊于1998年12月,季刊,季首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008—889X,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5—1222/C。1.栏目设置。本刊主要刊登哲学、政治、法律、经济、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论文,目前主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论坛"专栏。2.稿件要求(1)来稿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文字简练,一般不超过10000字(包括图表在内)。题名简  相似文献   

19.
金石学兴起于宋代,而创始人则为著名的学者欧阳修。自汉以来。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多载铭文;碑碣刻辞,出土尤众,以其有资于考证,逐渐引起学者的注意。《四库总目提要》说:“自梁元帝始集录碑刻之文,为《碑英》一百二十卷,见所撰《金缕子》,是为金石文字之祖”。其实,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最早收集碑石拓本为书的是晋代将作大匠陈勰,辑有《杂碑》二十二卷,《碑文》十五卷。梁元帝《碑英》既不见于《隋志》,为时又较晚,金石文字之祖自然要数陈勰《杂碑》了。不过那时收集金石文字,大都只供文人学士们的玩赏,还很少研究的成果。直到宋代,欧阳修才开始集录大量金石铭刻为《集古录》一千卷,用以考订史籍的讹谬,为史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园地。  相似文献   

20.
郑振铎(1898——1958),我国著名的进步作家,文学史家.他原籍福建长乐,诞生于浙江温州并在那里学习和工作过.最近,温州市文化局叶大兵同志就郑振铎同志在“五四”运动时期从北京到温州进行革命活动的事迹写了专文,并发现郑振铎当时发表的几篇文章尚未收入文集.这里刊出的即是其中的一篇(文字、标点概存其原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