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指出:“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采取了哲学和宗教的形式。在这里,观念同自己的物质存在条件的联系,愈来愈混乱,愈来愈被一些中介环节弄模糊了。”文艺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在通过“一些中介环节”反映和认识客观存在这一点上,与哲学和宗教等其他意识形态并无二致,所不同的是,哲学主要以概念和思辨为中介环节,宗教主要以幻想和信仰为中介环节,而文艺主要的中介环节是审美意象和表象运动。文艺反映和认识客观存在的中介环节审美意象和表象运动等等,就  相似文献   

2.
一人的心理是社会生活的产物,种种文艺心理的形成都可以在社会生活之中找到其终极原因。但是事情远非到此为止。如果将文艺心理与其由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之间的根本性联系仅仅理解为一一对应的线性因果联系,那么将忽视人本身的各种主观条件在文艺心理的发生发展中的中介作用,最终势必重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复辙。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扭转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将刺激与反应理解为线性因果关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致力于寻求和剖析那些介乎刺激与反应之间并影响着最终结果的中介因素,从托尔曼的  相似文献   

3.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9,22(3):14-18
在西方文艺阐释思想上,马克思主义文艺阐释思想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原因在于他对文艺的社会之雏的重视与揭示。文艺活动的产生、其构成因素都离不开社会因素,因此,文艺阐释必须揭示文艺的社会之维,并由此出发处理素材、作者、作品意义、读者之间的关系;阐释文艺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离不开中介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艺的社会属性是什么?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文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正确解决文艺遗产的继承与革新等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艺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经过五十年代初期批驳苏联特罗菲莫夫的“文艺非上层建说”之后,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已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了。但近年来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却又出现了一种“文艺非上层建筑”说,其代表性观点就是朱光潜教授在《西方美学史》序论里的一段论述。朱先生只把“政权,政权机构及其措施”也就是  相似文献   

5.
一文艺与功利、道德、宗教、科学等在价值取向上的认同使文艺与整个社会文化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它们在价值取向上的趋异又使文艺显示出它之所以为文艺的特殊性。功利、道德、宗教、科学等对文艺构成了一种价值参照关系,正是在与功利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科学价值的参照之中,文艺的价值取向才能得到清晰的界定。文艺价值与功利价值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体性的,就连“艺”或“艺术”一词的本义也是指功用性、实践性的技术或技能,如汉字中的“藝”字本来是指种植的技术,而拉丁语中“艺  相似文献   

6.
萧君和 《学术研究》2003,3(6):133-136
人自身生产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的社会生活是人口文艺的创作源泉。人口文艺不仅要反映人自身生产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方面,揭示其规律,还要表达人们在自身生产再生产问题上的思想、感情和愿望。人口文艺具有多种形式、形态或类型,并能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特别是人自身生产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的社会生活。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人口文艺就是社会主义人口文艺,其“特有内容”是彭佩云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  相似文献   

7.
文艺的本质特征与文艺的自律、他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特性辨析文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不同的文艺现有不同的解释。从反映论看来,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认识生活的一种形式,其特征在于它的形象性,或者说,它是借助于形象思维的。与反映论相反,文艺本体论把文艺看作是独立于社会生活的、封闭的、自足的客体,认为文艺只给人们提供一种审美体验、审美感受,文艺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审美特性。质言之,反映论从文艺与社会的关系,即文艺的他律性入手,强调文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社会本性,并把形象性看作是文艺与其他意识形态区别的标志。文艺本体论则着眼于文艺的自律性,把文艺作为审…  相似文献   

8.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文艺理论与文艺实践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它反映和体现着文艺家的哲学、美学思想。茅盾从事文学活动六十年,他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联系文艺发展史及自己的创作实践,对文艺与生活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多方面的建树。早在一九二○年,他就提出了“应该晓得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的哲理?……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决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的唯物的辩证的文艺思想,指出这便是“现在文学家的责任”。也正是在这种正确的文艺史观的引导下,茅盾的作品才放射着时代的光辉,呈现出里程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的心理是社会的产物。马克思还曾将这一论断与人的社会性本质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他说:“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①恩格斯又进一步指出,在考察人的愿望、激情、思虑、动机、幻想等心理形式时,必须探究它们的“历史原因”。②后来普列汉诺夫在深入研究了原始民族的种种审美心理形式如“模仿的倾向”、“矛盾的倾向”、“对立的原理”、“对称的规律”、“觉察节奏的音乐性和欣赏它的能力”等以后,得出了这一著名的结论:“心理现象的这整个复杂的辩证法的基础就是社会方面的各种事实。”③这一道理可以在中外文艺史上找到有力的印证。  相似文献   

10.
生活 心灵 文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是“社会生活的镜子”,这命题不能说不对。但有的文艺评论家却太强调了这一面,而忽视了作家心灵对于创作的作用,却是不尽妥当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文艺源泉论的主要贡献在于给几千年来处于边缘地位的下层民众以文艺对象的中心地位。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文艺源泉被狭隘化。胡风的“处处有生活”之说是对毛泽东文艺源泉论的补充,但胡风派对生活只看到了“斗争”的一面,而忽略了“和谐”的一面。文艺对象应当包括个体生命的各种存在方式。文艺创作的终极源泉是社会生活,直接来源是文艺家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解释,是个体生命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2.
文艺研究新思维:从社会文化心态的角度看文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研究的思维方式是决定文艺研究的得失和水准的重要因素, 思维方式的更新是文艺研究观念更新的一个契机。本文从社会文化心态的新视角对文艺作了深入透视: 社会文化心态是文艺与社会发生关系的第一中介, 是历史文化积淀、当代文化思潮、价值判断系统三元合一的精神结构; 社会文化心态从思想倾向、题材选择、语言运用三方面对文艺创作发生制约作用, 并通过审美需求这个中介对文艺接受发生制约作用; 文艺以文艺思潮、文艺信仰、道德感化、审美情感四条精神杠杆影响、改造和构筑社会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文艺界“崛起”了一股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反古典艺术传统”,对我国几千年的优良文学传统以及近六十年的革命文学传统,一概采取“排斥”、“亵渎”的虚无主义态度。提倡走现代主义道路、发展现代派文艺的同志认为,新时期的文艺不必再提“民族化”问题,只要“现代化”就行了。因此,“民族化”这一争论已久的问题,又成了当前论争的焦点之一。这也促使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历次论争的得失,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并联系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精神现象。它总是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来源于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反过来又对社会生活发生一定的作用。文艺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促使人们去改造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这是文艺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的共同的社会功能。不过和其他意识形态相比,文艺产生社会作用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就是它具有美育功能。这是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基本常识。然而,这又是一个常常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加以曲解因而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近几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黄毒猛烈冲击文坛的现实,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文艺的功能和价值(包括美育功能)的高度重视。因此,在理论上对文艺的美育功能进行探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视文艺与社会生活相互影响并促进,而社会生活具有多重维度,当代电视文艺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演进而随之产生系列性变化。考察电视文艺这种艺术生活方式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生活方式或社会形态的关系,能够为电视文艺自身的价值预设、艺术视野以及审美超越寻找到现实依据。因此,采用历时性与共时性、宏观与微观、外部与内部相结合的研究视角,聚焦于当代电视文艺与其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对我国当代电视文艺与社会形态的独特演进路径作了整体性关照,试图在对二者的动力性阐释中寻找到当代电视文艺存在发展的本质、依据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提出社会心理是文艺反映现实的中介以后,对我的观点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所有这些文章对我都很有帮助,给我许多启发。现把思考所得写出来,求教于大家。一对几个观点的商榷 (一)文艺反映经济基础没有中间环节吗? 意识形态不直接反映而是间接反映经济基础这个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已反复说明过了。但有的同志却认为马、恩只说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对经济的“反作用”是要通过中间环节,并没有说意识形态反映基础也要通过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7.
社会历史批评的核心在于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历史之间的有机联系,随着文艺观念的更新和研究视野的拓展,人们也在赋予社会历史批评以更新、更丰富的阐述和诠释.因而对社会历史批评发展演进的阐析与审视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社会历史批评得以全面发展和深入拓进与文化因素的多方位渗入密切相关,社会历史批评既然注重"社会观点"与"历史观点",它就必然应该包含着"美学观点",这也是不断发展与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正> “情”与“文”问题是个大题目,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可从不同的方面去探讨和论述。这里,我仅就文艺描写人的感情问题谈些粗浅的想法。一、为什么文艺要描写人的感情文艺要不要描写人的感情,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千百年来,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描写了人的感情,这是合乎艺术规律的。可是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从一九五七年开始长期泛滥极左思潮,使文艺描写人的感情成了个大问题;那些闯入了人为设置的禁区的  相似文献   

19.
人民是文艺永恒的主题盛思明作者简介:盛思明,1931年生,现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本世纪中国文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历来是与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这是20世纪中国新文艺发展的一条主线。历史的经验证明,只有与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文艺,才是生...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文艺源泉论的主要贡献在于给几千年来处于边缘地位的下层民众以文艺对象的中心地位。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文艺源泉被狭隘化。胡风的“处处有生活”之说是对毛泽东文艺源泉论的补充,但胡风派对生活只看到了“斗争”的一面,而忽略了“和谐”的一面。文艺对象应当包括个体生命的各种存在方式。文艺创作的终极源泉是社会生活,直接来源是文艺家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解释,是个体生命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