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经历负性生活事件致手机依赖行为发生的原因,指出在这些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下,大学生容易出现孤独感,成就感缺失,自信心缺乏等不良心理体验进而通过手机的各种功能模块来实现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现的心理诉求,在虚拟世界里实现美化自己,获取满足感,释放压力的目的,最终形成手机依赖。针对负性生活事件致手机依赖的各种原因,作者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障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心理解剖方法,对39例大学生自杀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自杀大学生在自杀前经历了较一般大学生更多且更为强烈的生活事件;导致大学生自杀的生活事件多元化但又相对集中,其中恋爱不顺或失恋是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大多数自杀行为在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实施,表明大学生自杀多数属于激情自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对大学生自杀行为进行预警和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矛盾的加剧,自杀危机事件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冲击,也使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根据自杀危机事件的特点,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官员自杀事件因官员身份的敏感性和可能涉及公共利益而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各大网络媒体对于我国官员自杀事件的报道具有重要的舆论影响力,不适宜的表达和呈现方式,有害于受众的精神及心理健康,损害政府形象,不利于受众对社会的认知与社会秩序的稳定。目前网络媒体报道官员自杀事件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公众知情权与死者隐私权、媒体满足公众知情权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难以平衡。目前我国缺乏对媒体报道自杀事件的相关规定或指导性意见,对报道官员自杀事件时媒体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的研究更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网络媒体有关官员自杀事件报道存在的失范现象值得反思和纠正。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征兆与介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问题在青少年时期有着特殊的意义,自杀的原因很多,也有多种征兆,预测与应对青少年自杀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6.
社会现代化对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佳川  史湘平 《云梦学刊》2008,29(4):126-127
研究现代化对青少年健康生活质量、文化生活质量和学习生活质量等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积极应对的措施.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生活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蓝鲸”死亡游戏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自杀游戏,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生命安全。通过塑造独特的死亡审美,“蓝鲸”聚集了有自杀意向的人群,通过理性的游戏设计帮助玩家逐步克服死亡恐惧,实施自杀行为,游戏模式的网络化传播使得“蓝鲸”得以在全球扩散。现代社会的个体化、理性化、技术化特征,既是网络自杀行为得以形成、实施和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青少年网络自杀的深层动因:个体化时代的信仰危机,让青少年感觉到孤独与虚无;“园艺文化”影响下对青少年理性化的培育和“裁剪”,压抑了其生的本能并唤起了其死的本能;技术异化与道德盲视折射出技术进步的社会风险。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的网络自杀行为,要加强集体教育,克服社会信仰危机;引导个性发展,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规范技术使用,重视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论青少年生活方式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教育多注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政治目标,却忽视了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教育,致使青少年在生活方式上出现了种种令人忧虑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青少年生活方式教育的内涵及意义,以期引起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生活方式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青少年不仅在思想上、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在生活方式上也表现出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不良家教、学校教育的偏差与不足及青少年自身判别错位是青少年生活方式存在问题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机会结构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我国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群体性事件是普通民众的"利益的社会表达"形式之一,其产生的机会结构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制度缺陷、信息断裂、风险焦虑以及诉求挫折.它们的出现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结果,政府应当从完善制度建设、政务透明建设、民意表达机制建设以及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寻求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视野中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省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大学生自杀现象逐年增多,经系统分析呈现若干特点.从涂尔干采用社会视角研究自杀问题至今,教育学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但伴随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几乎所有的理论阐释都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当代社会已成为风险社会,例行化、有序性消失了,致使大学生在不确定性的社会情境中产生了"存在性焦虑"、"信任危机"、"本体性安全威胁"等问题.当然,风险社会也提供了发展机遇,要求大学生持有批判视角、群体意识、反思性选择能力,并在"时空迷失"、"抽象体系泛化"的日常生活中,既注意自我保护,又防止自我保护的过度或异化.  相似文献   

12.
章启群 《学术界》2003,(2):140-148
刘小枫先生所谓诗人自杀是由于对信念的绝望这一命题 ,在理论依据和基本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 ,在整体上不存在所谓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来看 ,诗人自杀与其他人自杀没有本质的不同。作为诗人海子与作为哲学教员的查海生的自杀 ,没有本质的区别。就其自杀本身来说 ,应该是一件普通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这种死亡的方式在海子身上只具有一些个人化的特征。所谓这种死亡的诗的意义以及形而上意义之说 ,都是外在于事件本身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500名师专大一女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和焦虑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专业的女生在人际关系和健康与适应问题维度两个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女生得分高于文科女生;而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其它因子和焦虑得分上不存在专业差异。(2)师专女生生活事件的各因子得分与焦虑间存在正相关。(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与适应问题、其它因子对个体的焦虑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受惩罚和亲友与财产丧失因子对焦虑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自杀是指有意识、自愿的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意念是指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但没有采取或实现自杀的外显行为。以大学生中自杀意念预警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归因分析发现:内外向、神经质、抑郁、精神病性4个因子显著的影响着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及严重程度;通过心理分析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分析取向团体辅导对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16.
自杀型恐怖主义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在世界各个热点地区 ,越来越多的恐怖主义组织选择了自杀型恐怖主义这一极端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给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恐怖主义组织之所以青睐这种方式 ,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低端高能、破坏力大 ;道德失控、威慑力强 ;组织严密、成功率高 ;成员复杂 ,防范性差等一系列鲜明特点。造成这种自杀性袭击风气的原因 ,一是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中分裂主义者争取建立民族国家的新的尝试 ;二是全球化背景下弱势民族抗议不公正待遇的绝望反抗。所以 ,要想真正消除这个国际社会中的毒瘤 ,就必须对症下药 ,标本兼治 ,在加强打击的同时 ,注意从根本上满足弱势民族发展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7.
对如何减少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较为集中.受此影响,不少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进而导致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的2~4倍.探讨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因素与个人的心理因素,开展心理咨询,采取自杀干预等措施来减少大学生自杀事件,这在当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流行文化深深地渗透到当代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每个方面,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尤其对其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表现及其特征入手,深入分析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多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引导及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父母离异的家庭变故对青少年的个体生活际遇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对20位离婚单亲家庭青少年和18位双亲家庭青少年深度访谈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双亲家庭的同龄人,父母离异为青少年带来了一系列风险效应:不对等效应、双向排斥效应和同化效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