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第一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下简称《分析》),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科学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创立中国革命理论,发展马列主义的第一篇重要文章,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一、毛泽东关于国家政权理论的形成和成熟毛泽东很早就明确提出:“非得政权则不能发动革命,不能保护革命,不能完成革命。”(给察和森的信)并对中国革命夺取政权的理论与实践开始了艰辛的探索。以后在所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比较系统完整地回答了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领导和前途等基本问题,从而初步形成了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尖锐地批评了陈独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的认识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认识论思想,对于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有重要的意义。毛泽东从参加革命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就开始运用唯物史观作指导,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政治态度。1926—1927年他所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就已经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思想。1930年,毛泽东为了反对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青年毛泽东就已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20年代初,毛泽东和其他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这一科学的方法论,考察中国的国情,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大革命失败后,他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正确估量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动,提出革命由城市转入农村,进军井冈山,建立根据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仍然是农业社会,农民是这个社会中最庞大的群体。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纵观中国近代历次革命运动,从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似乎走完了螺旋式上升的一圈:以农民革命始,亦以农民革命终。当然,后者是在现代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并非旧式农民战争的简单重演,但农民仍是这场革命的主体。正因此,农民问题是我们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结构与革命运动的钥匙。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和政治派别都不可能、也没有解决农民问题,不能造成农村社会的大变动,因而也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唯有中国共产党人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农民问题,并以农民为主力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同志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对农民问题的调查研究与理论阐述,即展示了我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历史轨迹,从其发展过程,我们亦可管窥毛泽东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若干特征和原则,并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199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本文仅就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谈几点认识。 (一)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关于实事求是,在毛泽东同志的一生中,曾作过大量的科学论述。《毛泽东选集》里两篇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地认识中国的客观社会情况,从而正确地制定了革命斗争的策略。1929年毛泽东同志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即有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他在纠正主观主义方法中突出强调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出如果不这样“就会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毛泽东选集》1991版一卷92页)。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又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虽然论述的是调查研究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密切结合的基本原则,但实质上就是讲实事求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先后又写了《<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和《整顿党的作风》等一系列以反对教条主义为主要目标的重要著作,并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通过中国共产党二十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7.
唐正东 《江海学刊》2024,(1):43-53+255
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在基本原理层面所展现出来的核心要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建了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辩证地结合起来的创新性理论图景。这种创新性突出地表现在提出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按社会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的革命所建立的却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国家、按社会性质来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更广阔的道路等观点。这些观点在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性。  相似文献   

8.
“集中”是中国无产阶级的“特出的优点”(也有说“本身的一些重要特点”、“自己的特点”、“特殊的优点”等,文字不同,含意一样),这似乎已成定论。但每当我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无产阶级优点(特点)的论述时,总感到迷惑不解:为什么毛泽东同志没有把“集中”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特出的优点”呢?难道是毛泽东同志还没有发现这个“优点”,或一时疏忽?我不以为然!且不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国革命》)为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之经典论著,就是在十四年前,毛泽东同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下简称《阶级分析》)一文中就有过中国工业无产阶级(现代产业工人)“集中”的提法。毛泽东同志说,中国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之所以做了民族革命运动的主力,  相似文献   

9.
(一) 搞革命时需要明确的阶级划分,以便对革命对象、革命的依靠力量和能够团结争取的力量有个总体的、清晰的认识,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具体情况下,这种划分会有所变化,具体处理方式也并非千篇一律,可有这么一根线,具体工作点能有所依循,不致懵懵懂懂。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及同时期一些其他人的著述所阐明的观点,使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明确的总路线。那么,现在搞建设还需不需要这样的划分呢?当然不能象搞革命那样寻找对立阶级并用急风暴雨式的手段依靠某些阶级去硬性消灭某些阶级,但目前的改革也是革命,这是一场深刻得多但却是悄悄进行的革命,它以社会自身职能的调整,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实现。在这场革命中,并不是所有社会力量都是积极力量,阻碍我  相似文献   

10.
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的舞台上,中国资产阶级为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作了可贵的探索。然而,历史却无情地宣判: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历史把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推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领导和发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了胜利。对此,有人认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搞早了,应该让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我们认为,决定中国革命领导权及中国革命发展方向的,不是个人的主观愿望,而应是当时的客观条件及各阶级的本质特点。本文试图从分析各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特点入手,论述中国工人阶级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正> 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问题,史学界还存在若干分歧。笔者认为,从党的“一大”至“四大”,经过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把这些思想系统化并加以发展。后来,这些思想不断丰富,到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恽代英在考察中国革命问题时,非常重视经济方法的运用.他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分析,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他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经济地位的分析,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他研究苏俄新经济政策,对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经济政策进行了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13.
阶级观是毛泽东思想的极重要的部分,而毛泽东本人作为公认的伟大领袖,在阶级观上有独特的建树。他的阶级观在特定条件下为中国社会的变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社会条件已经变化了的情况下,他把自己的阶级观又加以夸大,从而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挫折。所以,站在后续的角度,对毛泽东的阶级观进行历史的分析,借鉴其有益经验,在推进当前改革的稳妥发展中依然是一个严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一方面注重理论研究 ,提出了农民革命是国民革命的基本动力 ,建立农民武装、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等理论 ,并且对中国农村社会阶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另一方面注重社会实践 ,深入农村考察农民运动 ,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毛泽东的这些理论与实践对于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农民问题与尊重、发扬农民的首创精神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毛泽东革命的群众论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哲学思想有三大支柱,即实践论、矛盾论、群众论。毛泽东亲笔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光辉著作,他虽然没有写过一本名叫《群众论》的著作,但却从解决政党与阶级、领袖与人民、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入手,提出了一整套群众论思想。这些思想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鲜明的“革命”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毛泽东关于中国阶级状况分析的两篇著作入手,阐述了三代领导人对我国阶级阶层状况的关注程度对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从而得出正确把握阶级阶层状况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的结论。认为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注重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 毛泽东同志1925年12月在《革命》半月刊上首次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下简称《分析》)一文是否有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近年来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原文没有明确提出和闸发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或认为这一问题是1951年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修改增加的。我们不同意该说,并认为这个问题的讨论,不仅关系着《分析》的价值和地位以及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评价,而且关系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至为重要,不可不辩论清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反映毛泽东早期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献。毛泽东对此文做过多次文字和内容上的修改,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版本系统。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这种差异亦说明文献学、史料学方法在现当代思想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毛泽东的辩证思维产生的历史背景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对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战争,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迫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多年来,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惊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精神。在这风雨如晦之际,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中国无产阶级一登上政治舞台,就在本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它是世界无产阶  相似文献   

20.
杨献珍同志提出“合二而一”论来和“一分为二”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辩证法相对抗,硬说我们党的方针政策都是按照他的“合二而一”论来制订的,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严重的歪曲和篡改。党中央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一切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之正确或错误,其思想根源都在于它们是否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出发,是否从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和中国人民的客观需要出发。”那就是说,必须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对客观实际作如实的分析,才能制订出真正符合于革命需要和群众需要的政策。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无不“一分为二”,无不存在着矛盾。在阶级社会里就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对各个不同时期社会各阶级的矛盾、以及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作科学的分析,才能正确地制订出合乎实际的革命的政策,指导革命斗争,推动历史前进。毛泽东同志指出:“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一切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还指出:“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杨献珍同志企图通过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辩证法,来篡改党的政策的理论依据,以便把我们党的政策歪曲为阶级调和、抹煞阶级斗争的政策,这不能不是一个根本性的政治原则问题。下面我们就党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作一些粗浅的分析,看看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究竟是“一分为二”的革命辩证法,还是调和主义的“合二而一”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