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中国在世界上的国家形象是滞后于现实发展的,中国进入了一个需要自我构建国家形象的时代.在国际传播话语权仍为西方主流国家所掌控的局面下,中国仍是一个国际传播力弱的国家.拓宽传播渠道,研究切合中国实际的传播策略是目前所必需的.本文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以来华留学生为自我构建国家形象传播渠道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53-159
20世纪初,日益崛起中的美国意图争夺在华领导权,但美国政府依然推行限制华工和中国留学生的严苛政策,一些美国民众也存在歧视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在有识之士的建议下,美国政府推行庚款留学计划,为美国赢得了中国精英阶层的好感。美国高校拓宽招生渠道,并在学费、学业管理和课外生活等方面给予中国留学生优惠政策和特殊照顾。美国商界和基督教会的民间关怀也改善了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和生活条件。通过多元化以及多层面的管理与接触,美国成功地以无形手段,拉拢了中国青年精英阶层,传播了美国宗教文化、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进而推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改造与转型。  相似文献   

3.
国家形象塑造与我国传媒的未来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传播背景下,作为"他者"角色存在的部分西方强势媒体,肆意行使话语霸权,单向度地塑造着我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形象,以此形成了国际传播格局中国家形象塑造的"钟摆现象".这种"钟摆现象"使得我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形象丧失了被理解被尊重的权利,使"我者"形象没有任何安全保障.基于此,我国传媒应将国家形象塑造上升到维护国家形象主权的战略高度来加以重视.要彻底摆脱"钟摆"的控制,掌握属于自己信息版图内的形象主权,我国必须大力推进传媒发展战略的"软环境"建设,提升其国际传播力而努力开创国际传播的新局面,为我国国家形象塑造创造良好的对外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的日本媒体的中国报道,呈现出一个以"中国威胁论"为终极目标的趋同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不管什么样的中国报道,日本媒体皆通过想象乃至编排中国,营造出一种挑战世界秩序、冲击全球经济、干扰地域格局的"中国威胁论"的氛围。我们需要一方面秉承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努力提高自身实力;一方面亦要深刻把脉日本媒体的潜在意图,有力地展开话语批评与形象宣传,加强中国文化传播力的建构。文化传播力的建构应当从创立文化传播中的议程设置能力、培养文化传播中的叙事技能、提升文化传播中的整合传播力等三个方面着手,积极推动媒体宣传,正视来自日本、美国,乃至世界媒体的报道乃至挑衅,正面积极地宣传自己,加强文化传播力的建构,树立起中国在整个世界的大国国家形象与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5.
刘晖 《理论界》2009,(3):106-107
由于政治传播使公众通过大众媒体获得大量的政治信息,从而对公众的政治心理产生作用,所以政治传播会对政府合法性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管制性政治传播体制下形成了"俯视型"舆论监督机制,这对地方政府的合法性水平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从而造成了不均衡的多层合法性结构.因此,研究如何完善政治传播体制和舆论监督机制,对地方政府形象的改善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自编问卷对68名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适应水平最低的前三位分别是"学习和使用汉语"、"参加中国学者主持的研究项目"和"参加中国的文化课";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年龄、出国经历等因素对其跨文化适应状况具有显著影响;据此,讨论了对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际传播进入了以情感驱动舆论走向、社交媒体成为新主流媒体的后真相时代,国际社交媒体已成为涉华内容传播的重要平台。国际社交媒体涉华内容的传播机制出现新的特征,如国际社交媒体对涉华内容关注度高、议题范围广、积极评价与负面认知并存,意见领袖和热门视频在涉华内容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意见领袖和热门视频的传播影响力是多因素加权作用的结果。优化后真相时代的国际社交媒体涉华内容传播,应从传播环境营造、传播矩阵构建、意见领袖队伍建设、热门视频打造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跨文化心理探究与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秋红  李纯丽 《兰州学刊》2009,(Z1):212-215
外国留学生在华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不仅取决于高校能否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和学术条件,也取决于他们能否在学习期间顺利完成跨文化的心理适应过程。文章探究了高校外国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状态,运用情感管理法帮助留学生克服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适,使他们尽快适应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进而有效实施科学管理,推进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有关联,但这种关联并非是一种简单对应关系,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接受者往往基于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甚至虚构信息来建构一个国家的形象,具有很大的想象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对方的接受习惯,要将文化传播看成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要考虑到文化接受的"理解"和"认同"的两个层面。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驻外文化中心这个平台,要采用留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解说中国传统经典和价值观念,要采用对方容易接受的形式来对外宣传我们的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10.
外国留学生看到的中国形象是一个经过多棱镜折射后的镜像中国.留学生的中国经历确实有助于改变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虽然留学生对中国政治民主、言论自由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评价,但是,对于中国和平、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中国人的文明素质等,他们均有着积极正面的评价.外国留学生的国家身份是影响他们中国形象认知的最主要的决定性变量,除此,在中国的时间长短、学习的专业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他们的中国形象认知.  相似文献   

11.
对国际社交媒体选取若干种具有重要性和典型性的媒体进行抽样,通过网络爬虫和文档预处理软件进行网页采集和字段处理,在社交媒体中采集、过滤、选取具有高传播热度的帖子,结合内容挖掘方法和工具进行词频分析、共现词分析、语义网络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分析,以考察国际社交媒体热点传播内容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呈现特征和策略。国际社交媒体的热点内容中对中国文化形象的呈现具有关注历史文化、日常文化等若干共同特点,而不同的社交媒体热点内容也有其不同的侧重,这对我国加强和改进国际社交媒体新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也提出着启示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心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留学生在华的教学和生活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留学生在华的学业进步、人际交往、个性差异、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心理要素和特点在留学生管理中应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3.
互派留学是古代东亚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中韩教育史和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内容。韩国在古代曾多次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这些留学生在汉文化向朝鲜半岛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和中介作用。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韩国入华留学生进行考察,可以勾勒出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古代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国际汉语热不断升温、各高校留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等现状,通过分析我国及世界先进国家的留学生招生工作的模式及特点,阐述了当今中国高校应如何结合国情、校情进行策略性、计划性、长远性的留学生招生工作,以适应国际化需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我国培育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目标体现。本文基于跨文化视域,首先来分析我国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跨文化障碍,如文化差异阻碍信息理解、刻板印象导致解码障碍、国际关系影响媒体导向等,而后尝试探索中国大学生学习、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可行性路径,并从跨文化知识、意识、技能三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7,(3):211-218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有了显著改进,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政府的美誉度和支持度不佳。当今政府屡陷负面形象的重要症结,在于政治传播三要素在有机互动过程中发生断裂、失真,导致政府信息传播陷入舆情怪圈,进而使得政府信息传播丧失其应有的公共价值。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政府形象传播,应该在具有先进理念的前提下,优化政府行为,积极树立自媒体时代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7.
莫茜  牟书 《学术探索》2012,(2):140-142
自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是一种数字化的传播,人们能更方便、迅速地理解视觉形象以及对视觉形象的再创作,关注与研究视觉传播中的虚拟与真实成为重要的议题;在自媒体视觉形象构建的环境当中,大量的视觉信息在改写了当代人的生存体验和交往方式,互文在赋予图像心理共鸣和影响上起着重要作用,自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促进了虚拟的世界和实存的世界同在、同构、交融、互动。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媒介的格局发生了全新变化,如何正确认识新闻的多重功能,如何科学把握新闻学的理论使命和实践价值,是当代新闻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社会,公众无不处在"媒介化生存"的环境中,传统的新闻理论、新闻管理方式容易"失灵";另一方面,作为向服务型转变的政府,又必须理性的应对媒体、重新认识媒体并借助媒体来树立亲和的政府形象,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正是在这样的重要时空节点上,叶皓同志的《政府新闻学》著作一经推出,在新闻界、学术界以及政府机构中产生广泛的社会反响也就在预料之中了,因为无论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发展和应用,还是从信息社会带来的新闻学体系的变革和丰满的大背景来看,《政府新闻学》构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引发了新闻学术话语的传播变革,体现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的双重意义,堪称是中国当代新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9.
作为集权威性和社会亲和力于一体的“强势媒体”,广播电视媒体语言有引导、示范和审美的作用.播音主持的传播失误不仅影响传播信息,损害媒体形象,更重要的是对文化传播和道德规范的引导产生不良影响.播音员主持人文化身份的弱化,是造成传播失误的根本原因.因此,重视并重塑传媒语言文化身份是减少传播失误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限于聚焦宏大的国家层面,还要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该研究聚焦邯郸十大文化脉系这一文化教学资源,立足来邯留学生的中文课堂教学,使来邯留学生在任务环和阶梯式教学中具身感知邯郸文化并实现跨文化共情,从而形成兼具地方特色与国际视野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研究表明,以国际中文课堂搭建地方文化国际传播平台,以地方文化教学活动和来华留学生的"他者"叙事传播地方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阐释和推介中国文化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