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引领,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既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嵌入式整合”方式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扫清障碍、夯实根基、增添动力。当前,依然有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量不够强、运行机制不尽完善、服务效能不够高,构成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提升服务效能,是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2.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进一步提高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党委政府要改革创新,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分类指导,"把脉会诊"精准施策,强化政策支持,促进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打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3.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和社会建设的主线。南京市域治理经验表明,以党的组织体系为中轴的社会治理体系建构,决定了以党的组织建设再造社会治理体系,以党的功能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实践特征。其内在机理体现在坚持党的主导地位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坚持构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协同的组织系统,坚持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逻辑。新时代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系统构建的创新路径,必须坚持构建“市—区—街—社”四级联动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组织体系,建构以提升党建能力引领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机制,并以党建品牌为示范,以制度为保障,实现党的建设效能与社会治理能力双提升。  相似文献   

4.
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湖南省某个中等发展状况的乡村为例,通过调研访谈,总结了该村党组织在政治引领、党员示范、平安乡村建设、网格化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效,同时指出该村党组织存在空心化趋势隐现、村级资源整合不足、乡土文化重塑乏力、上下级沟通桥梁意识淡薄等问题。未来可从吸纳多源人才、创新群众路线、发展特色产业、推广信息技术、整合多元文化、完善“三治”体系等方面着手,提升村党组织的治理效能,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政治命题,蕴含着深刻的逻辑机理。从理论逻辑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集中彰显,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选择,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内在需要;从历史逻辑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从现实逻辑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党建带团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在“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积极构建党建带团建的联动机制,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不断探索引领青年健康成长、促进青年发展成才的新载体,积极深化党团组织在青年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虎 《南方论刊》2022,(3):25-26
发展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宝塔区枣园村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组织引领、典型引路、考评引导等有力举措,采取因村施策、精准扶持的政策,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的持续增收致富,趟出了乡村振兴的宝塔样板,为全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鲜活经...  相似文献   

8.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党建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建工作对高校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党建工作自身也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同时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党建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要发挥“三个作用”,二要培育高校党建特色,三要拓展党建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广东要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厚重期望,要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城乡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党建引领。其内在逻辑是,没有党建引领这块基石,基层社会治理就很难获得发展的动力,从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就缺失了应有的保障。所以党建引领对基层社会治理意义重大。新时代下党建引领实现基层社会有效治理,顶层设计是大局,多维创新是手段。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重大实践,对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民群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风貌,才能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承认,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障,而且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价值遵循,所以必须突破培育主体重视不够、培育客体动力不足、培育环体相对失衡的困境。对此,应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引导作用、全方位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优化社会环境等方法来应对。  相似文献   

11.
乡村环境具有天然的隐蔽性、分散性、流动性、复合性等特征,“治联体”自治是乡村生态振兴背景下基层党建嵌入乡村以整体性推进环境善治的新型治理结构。基于“价值—结构—制度”的三维分析框架,结合T村环境治理实践,揭示党建嵌入与“治联体”自治双向耦合的机理。结果表明,党建嵌入与“治联体”自治的双向耦合是一个价值互认、结构互嵌和制度互融的过程。一方面,基层党建以理念嵌入、身份嵌入、制度嵌入等方式嵌入“治联体”,在“价值认同—结构优化—制度整合”的层层递进链条下激发村民进行环境治理的行动自觉;另一方面,“治联体”的嵌入性自主,不仅使“治联体”自治以新的简约形态复归落位,也为基层党建创新提供了中间渠道和行动空间。双向耦合下的乡村环境治理,实现了局部有效和整体有效的双重提升、政治定力和社会活力的协同进阶、政治国家与乡村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干部驻村是党领导基层治理的一种重要工作机制。基于“引领性—主体性”二元分析框架可以看出,驻村干部在既定时间内完成驻村任务的程度,取决于以朝夕相处为特征的陪伴式治理成效。若要实现陪伴式治理的理想成效,离不开驻村干部引领性和村民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以及二者整体合力的塑造。从陪伴式治理的驻村工作机制看,驻村干部只有借助融入机制、引导机制、参与机制以及培育机制,在完成自身从嵌入到融入转变的同时,充分激活和培育村民的主体性,才能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此同时,驻村干部在陪伴引领村民开展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时,要始终注意自身的角色定位,是引导而不是主导,是参与而不是代替;要始终注意驻村工作的核心价值是激活内生发展而不是依靠外生增长。唯有如此,驻村干部才能更好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代政治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研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效能研究3.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4.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5.数字政府建设研究6.村民自治与居民自治研究党建热点1.党的政治建设研究2.持续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研究3.完善党的监督体系研究4.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研究5.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党组织振兴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4.
加快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于数字技术场域影响的现代性回应和立足“数字乡村建设”的更高层次集成创新。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需要明确未来乡村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形成“城乡互利共生”态势、健全高质量发展机制中增进“要素组合优化”水平以及全面深化基层治理改革中实现群众“高品质生活”追求的发展逻辑,进而有效协调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进程中政府主导推动引领与乡村主体主动承接、技术影响单一规范与社会治理复杂多变等关系,辩证思考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的关键影响,明晰赋能行为的施动主体、承接领域与工作重心等关键问题,突出发展场景引领,力求政策均衡及保障有效,促进数字技术与未来乡村发展良性互动,推动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5.
基层党建品牌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色亮点、成熟经验和优秀成果,对于更新基层党建的运作模式、调整基层党建的领导策略、加强党群的紧密关联、更有效地利用党建资源并提升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现阶段基层党建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对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激情与主动性不足、领导核心角色发挥不充分、团队团结力和执行力不够等问题。同时,基层党建品牌的效益没有被充分放大,品牌吸引力不强,创新力度不足以及未能全面运用新的科技等问题也都需要被重点关注和解决。基层党组织要树立品牌建设理念,按照品牌建设规律进行建设,要坚持服务至上理念,找准切入点,突出本单位特色,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6.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优化城乡新发展格局,繁荣振兴乡村文化,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的过程中极大地推进了城乡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只有坚持以历史思维总结党长期以来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举措,以系统思维整体谋划新时代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以辩证思维明晰城乡差异及“先富”和“共富”的关系,以战略思维贯通城乡融合“共富”的顶层设计与底层逻辑,才能深刻理解把握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逻辑旨要,为不断拓展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乡村教师作为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成员,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地位。“补充式”发展侧重解决乡村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沉积式”发展侧重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当前,乡村教师“下不去”的问题依靠“补充式”发展得到了基本解决,而“留不住”的问题则更多需要通过“沉积式”发展加以解决。拓展乡村教师来源渠道、打造乡村从教生活方式、重构乡村教育体系,促使乡村教师成为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要有“以美育人”的精神追求。新时代背景下,美育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应厘清并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绿色发展的生态逻辑“、以文化人”的文化逻辑。美育与乡村文旅产业相融合、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乡村之美”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乡村美育不断发展的重要指向。聚焦“民生”大力营造美育引领文旅融合的社会环境,运用系统思维着力构建和完善美育促进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机制,依托创新引领激发美育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的活力,进一步丰富美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内涵和现实进路,为美育融入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是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坚持以党建带团建的关键是“带”,根本在于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有近五亿乡村人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当前,我国实现了全面小康,乡村的物质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要实现乡村更高水平发展,不仅要推动乡村在经济上的振兴,也要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文化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和支撑,我们应以文化产业发展为手段、以重点领域为突破、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使文化产业激发乡村动力、释放乡村活力、挖掘乡村潜力,使文化产业持续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