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代儒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成果丰富。关于近代儒学的研究对象、时段、特点及其与近代政治、文化的关系,均有系统论述。同时,从学术史、思想史角度,学界对今文经学、汉学、程朱理学等具体领域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这些成果大大深化了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拓展了中国儒学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道统”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志锋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87-192
当前,对“道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理论深度和视野广度上来看还远远不够。学界从“道统”的视角阐释宋元明清学者思想新的一面,进而寻找儒学发展的新脉胳;探讨日本儒学、韩国儒学在近代化过程中“道统”观念的变化,进而理清文化从“一元独尊”到“多元齐放”的变化轨迹;比较研究中国文化中正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体系中正统文化的表述形态的异同,进而寻找文化发展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等,这些课题都将是颇具学术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自明代中叶以后,西夏文字几乎无人使用,世人极少知道历史上曾有过这种特殊的文字。19世纪初,清代学者张澍首次揭示了西夏文字在历史上的存在。其后,对西夏文字解读至为重要的文献《番汉合时掌中珠》的出世,使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方面的成绩颇为显著。20世纪80年代进入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成果颇丰,著作递增,水平超前。本文综合学界研究成果,拟就西夏语言文字结构、语法特点及其史料价值等作出简要评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日本儒学研究,如果按照中国学界日本儒学研究者的学术辈分来划分,称朱谦之、刘及辰等是第一代日本思想研究者,王守华、王家骅、卞崇道等是第二代的话,作为年轻实力派的刘岳兵则属于第三代了。他的新著《日本近代儒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版,以下简称《儒学》),采取个案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儒学在1868年至1945年日本近代社会存在的形态及思想结构特征。《儒学》选取的五位思想家,除了中江兆民外,其他四位基本是鲜为人知的,至少在中国学界少有人知。该书所依据的原始材料也是在中国学界难以看到的,具有…  相似文献   

5.
儒学的宗教性成为20世纪儒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重要议题之一。新儒家在该议题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运思和见解,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积极探寻。本文将从哲学理念、本体问题和内在超越等方面阐述现代新儒家的宗教与儒学关系问题,以期对探讨儒学与宗教、儒学与民族文化精神,以及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学界关于儒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争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是由世界艺术文化振兴协会独立设立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专项基金,其宗旨主要在于资助、支持以孔子文化大学为中心的儒学研究。2001年,孔子文化大学曾面向全国征集有关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问题的研究项目和成果,经过认真筛选,真中16个项目通过了首批研究基金的资助,另有17顶研究成果获得了  相似文献   

7.
分析汉籍西夏译本中普遍使用的翻译策略可以揭示西夏翻译文化中的一些典型现象和主导意识;对照分析汉原本和西夏译本,可揭示译者对汉文化的了解程度,进而揭示汉文化对西夏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并挖掘其中根源。对西夏翻译的个案研究之外,更应展开对西夏翻译和汉夏文化间关系的翻译文化的系统研究,这是夏译汉籍研究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儒学与儒教问题是一个时常困扰学界的学术公案.拙文认为,儒学与儒教总体上并行不悖,儒学即是儒教、儒教即为儒学:儒学是儒教的内核与主体,儒教是儒学的外显与教化;儒学问题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思辨,而应以服务当前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旨归.最后,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儒学如何实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9.
简评《中国儒学》岱丁谢祥皓和刘宗贤合著的《中国儒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儒学研究领域中的一大新成果,十分可喜。儒学,自古至今是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封建时代,儒学作为统治思想文化,备受尊崇,历代儒学大师、学者著述不绝;近代以来,儒学受...  相似文献   

10.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的教育成就主要表现在发展儒学与推广“蕃书”两个方面。重视儒学是党项人为了吸纳各地贤才、培养高素质官员而采取的重要教育措施,创制和推行“蕃书”是西夏政权为适应河西走廊局部统一、创造党项民族自己的文明、追求政权独立的又一重要教育措施。河西走廊在儒学和“蕃书”两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明西夏时期的河西走廊并非是“龙荒沙漠”的“不毛之地”,同时也说明,宋夏时期甘肃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夏统治下的河西走廊。  相似文献   

11.
刘斌  张斌 《社会科学研究》2007,1(4):129-137
二战后美国学界文化视野内的儒学与民主比较研究,就其考察进路与实质来看,基本上都是在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框架模式下发生与展开的;就其具体的研究来说,此一专门课题的探究与时俯仰、随风丕变,涉及了不同领域、不同时期内的许多学者,期间所产生的大量相关学术成果,交织着批判性解读与创造性误读的双重脉动,精芜杂陈而瑕瑜互见。  相似文献   

12.
俄藏西夏文献《西夏官阶封号表》残卷反映了西夏某个时期的官制状况,它对于我们了解西夏国的政治制度、职官制度以及帝后、师位、文武、僧俗、巫卜等七品以上各级官号的性质、种类和划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厘清汉文文献中记载的某些西夏官号的真正含义,为学界点校古籍、解决西夏官制的聚讼纷纭都能提供有力的原始证据。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着忠实原文、博采众长、拾遗补缺、求同存异的原则,对该文献作出新的译释,以期抛砖引玉,为学界更深入地理解西夏文献作一次尝试,希望研究西夏的学者重视和充分利用起西夏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3.
西夏语声调研究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夏语声调的研究是西夏语音学中最为薄弱的一环,过去学术界一直以为是发表的原始材料不足所致,然而在几乎全部西夏字典都已披露于世的今天,人们却惊奇地发现新的资料不但没有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反而给研究者带来了更深的迷们。根据目前对西夏语言的了解程度,我现在还无力彻底澄清这一系列事实的真相,所以打算在此把有关的资料全盘托出,以期待西夏学界和语言学界的专家们共同来解决这一无法回避的难题。此前我们对干西夏语声调的认识主要来源于两种书,一种是西夏人自撰的韵书《文海》①,另一种是俄国西夏学家聂历山编录的西夏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刊布了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西方净土十疑论》略注本的录文,指出此本是根据宋沙门澄或《净土十疑论注》翻译而成,并依照汉文本,对西夏文本进行了翻译和注释,目的是为西夏学界研读西夏语文以及佛学界研究净土宗在10-4世纪的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来是当代中国哲学界、儒学界的重要哲学史家和哲学家。他的学术集中在对根源期和发展期的儒学研究上,他的思想集中在儒家文化观及以仁学本体论为核心的价值儒学的创新上。《古代宗教与伦理》等书研究了儒家思想的根源,认为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生成的直接基础和源泉。《朱熹哲学研究》《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两部经典之作,代表了当代宋明儒学研究的两重境界;《诠释与重建——王船山哲学的精神》让船山思想重归道学正统,破除了启蒙思潮说所投射的一些虚假影像。陈来的儒家儒学文化观比较丰富,是其从事儒学研究及其思想创新的动力和意义所在。《仁学本体论》等是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作,陈来由此构建了以仁学本体论为核心的价值儒学新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西夏文化的主干是传统文化的翻版,只是一些表象与形式上的内容才融入了党项民族的文化。包括政治层面的直接影响、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主要表现在西夏文字与西夏文化所涵盖的内容、西夏佛塔与西夏建筑文化、西夏石窟与西夏宗教文化、服饰文化影响等,由这几方面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西夏文化的影响及其程度,体现的是“大一统”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西夏语助词与动词群的配置胡若飞长期以来,有两个学术难题一直困扰着西夏语法学界,一是西夏语动词后置成份的研究①,二是西夏语助词a、na、ki、rer、wi与动词配置的研究。笔者继求证第一个问题后,犹有余兴,较为深入地探讨了第二个问题。现就管见所及,择要...  相似文献   

18.
从8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大陆学界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现代新儒学研究。这一研究的规模之大、 成果之丰、影响之巨、参与学者之多,在海内外的新儒学研究史上,都是罕见的。方克立先生作为这一研 究的倡导者和主要组织者,主编了《现代新儒家学案》、《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等三十多种、逾千万字的 论著;使现代新儒家在大陆从绝学成为显学,并在港台和海外产生重大反响,可谓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 首屈一指的代表者。其中.《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作为方先生十年精心致思的结晶.不仅是方克立 教授的一家之言,而且以浓缩的方式集中体现了大陆新儒学研究的基本进程,堪称新儒学研究的里程 碑。 全书收入方先生1986年至1996年的论文、演讲、书评、短论、序言等37篇,分为四组.另有四篇答 记者问作为附录。第一组和第三组侧重于对新儒学的宏观审视和总体把握;第二组带有个案研究的性 质;第四组主要是方先生在研究新儒学的同时所提出的文化主张和哲学理念,特别是对综合创新文化观 的阐扬。  相似文献   

19.
对西夏文字的研究,至今仍有尚待涉足的秘境。作为佛国圣地的西夏,充当其精神世界最为重要内核的佛教,理应体现在西夏的全部文化过程,即文化内容及其结构的连续变化之中。有鉴于此,文章对佛教与西夏文字这一文化形式、序列、形貌的关系加以探讨,从基于佛教信仰的佛经译写是西夏文字创制的重要动因,以及西夏文字创制中佛教理念渗入等方面,追寻党项人在佛教信仰影响下思维的方法和特点,以求廓清西夏文字创制之谜。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学者对汉文西夏文献整理和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六类,即文献综述、专书或专题考证、专书整理、文献辑录、史料考辨、海外访书与书目编修。对汉文西夏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有重大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丰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有助于西夏学研究的深入进行,有助于西夏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使相关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西夏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