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刘建军 《中国社会科学》2023,(3):60-74+205-206
“文明”是标志人类进步状态的概念,是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积极成果的整体性概括和正面性评价。“文明形态”既可以在时间向度上指称人类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文明样态,也可以在空间向度上指称人类不同地域呈现的文明样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成为一种文明形态,因为它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型国家进行的文明创造,传承了中华文明基因并吸纳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统一体。它作为世界上一种新近出现并独具特色的文明新形态,不是单一而典型的文明形态,而是复杂的“非典型性”文明形态,必须用中华文明、现代化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的多重维度来综合把握。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社会主义文明的中国形态、现代化文明的超越形态。这一文明新形态丰富了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并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虽已形成,但尚在发展中,将会在未来显现出更清晰轮廓和更成熟样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求学术界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审视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新形态。以此为基点,辅以对苏联社会主义形态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认识,更进一步言之,人类文明新形态即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新形态主要是针对苏联社会主义形态而言的。由此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新形态,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的,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来加以描述的。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在人类文明史、社会形态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人类文明史来说,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人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紧密相连,为人的自我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描绘了未来的蓝图,提供了现实的路径。从社会形态史来说,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形态史上无有前例的伟大存在,它超越了资本主义形态。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说,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辉煌一笔,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灿然的革命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旨在敏锐地把握时代问题进而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理论上的引领。高清海先生提出的类哲学思想就是这样一种对人类文明可能走向的新形态的理性思考。类哲学基于对人的双重本性、双重生命的崭新理解,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本性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从而为人类文明走向新形态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人来自于自然,终究还要回归于自然,人与自然的相互分离甚至对立必然要走向本质的统一关系;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人在物的依赖之下走出人与人的相互依赖关系获得独立性之后,也必然走向自由人格的联合体;就人与自身的关系而言,在以"种"的思维从单纯生物生命的角度把自己理解为"神化人"、"物化人"之后,人必将立足于自己,从"类"的角度把自己理解为"人化人"。  相似文献   

5.
张莹云 《理论界》2023,(4):8-14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对“人类文明何去何从”这一时代之问作出的中国解答。就其出场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的吸收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积淀中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从丰富内涵上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其特征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文明的中国版本,其结构表现为五位一体的整体文明。从世界意义上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也为丰富世界文明多样性作出了新的贡献,更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注入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果,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国际文明六个方面。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和谐、富裕、公正、民主、自由为基本价值,致力于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明与文明和平共济、国家与国家和睦共赢,具有鲜明的共享特征。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使各国人民更好共享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百年的历史创新实践中开辟出的新型发展道路,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文明,也不同于马克思原初设想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是一种融合了中华文明与社会主义因素的跨越式现代文明。其特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特性;二是中华文明特征;三是跨越式现代文明特点。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中开辟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中华文明中的优良成分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了人类文明形态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9.
袁祖社 《社会科学辑刊》2023,(3):5-14+2+237
在启蒙现代性理论规制和指导下的西方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业已被证明由抽象的理性主义信念以及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引领的合理性努力。此一重大的社会整体性变革与民族国家传统的再造运动,由于过分迷信和倚重技术理性、资本逻辑和追求财富最大化的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陷入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中,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悖反性现象和悖论事实,并具体体现为生态问题的恶化、社会共同体的疏离以及精神生活的空虚和迷失等。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从事的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依托先进制度的独特优势,直面西方社会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固有弊端,强调作为现代化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并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现代化的文明价值观,坚定地奉行发展实践的人民主体性、人民福祉最大化,致力于实现自然—生态共同体、社会生活共同体以及精神生活共同体的有机融通,从而矫正了人类现代化的航向,向先发、后发现代化民族国家贡献了以“生态—生存—生活的整体性”“先进制度理性的嵌入性和贯通性”“社会公共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实践主体性”以及“人民美好生活追求与福祉至上性信念”等为突出时代特质并体现理...  相似文献   

10.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新概念,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伟大创造,不仅体现了人类文明从低级到高级的历史演进过程,也代表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又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更是世界文明的崭新形态,第一次实现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伟大变革。从生态内涵、生态思维和生态特征三个方面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意蕴,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发展方向,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生态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之前,思想家们从三种路向探讨了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一是论证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永恒合理性,二是主张返回到人类简单需要的原始状态,三是提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未来社会的空想。马克思从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提出了人类文明演变的思想。马克思认为资本具有二重性,资本打破了人对狭隘的人群共同体的依赖,但又迫使人依赖物化社会关系;资本为了逐利刺激生产力发展,却又无法驾驭生产力;资本通过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榨取剩余价值,使社会有了大量自由时间;资本以殖民侵略和掠夺方式促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在资本的统治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生活关系、政治关系和精神文化关系都扭曲了。资本的内在矛盾促使其走向解体,被社会主义的高级文明形态所代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黎玲 《南方论刊》2023,(8):37-39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和发展有强大的历史逻辑和价值指向。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同中华文明一同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强大内核,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复兴史的必然结果,它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国与国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基于一种新文明观的实践创造。重思文明标准问题,恰是源于自视为文明标准的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了问题。对文明标准的探讨与对人类早期文明尤其是早期国家的认识有关,同时还要面对“文明悖论”探求人类文明发展之道。基于中华文明的文明观,即从文化来理解文明,提出一种更具综合性的文明标准,即从共同体来理解文明。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或文明理论,既要着重融入中华文明的文明观,同时也要符合人类前沿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15.
张凤莲  闫文静 《东岳论丛》2022,(8):5-13+191
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产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与以前的文明形态相比,人类文明新形态发生了质的飞跃,即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基石的社会主义文明;是超越西方工业文明,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全要素文明;是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兼容世界文明之大成的人类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孕育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开辟为标志,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凸显。新的历史时期,要实施创新驱动、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等战略,激发文明发展的活力动力,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陈京奕  刘灵 《理论界》2024,(2):22-28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不仅指向宏观层面的文明形态变革,而且塑造微观层面的全新人民主体性生活方式。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和实现美好生活具有高度内在契合性,二者辩证统一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目标。从主体维度看,人类文明新形态复归人民独立自主的生活状态,确证人民在美好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从历史维度看,党领导人民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美好生活需要内涵的不断丰富。从价值维度看,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呈现美好生活的价值旨趣。从实践维度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规定为实践指引,通达美好生活的基本样态。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目前,学界对这一概念尚未形成共识,具有较大解释空间。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与超越,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选择与发展,也是对中华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人类文明新形态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发展历程,也是对“两个大局”时代要求的有力回应。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及其观念创新,既实现了对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根本性突破,也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弊端的整体性超越。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向互动、融合创新而发展起来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源起可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得以探寻,其演进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形态划分理论、社会形态结构理论以及社会形态演进理论。当前深入分析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发展的原创性贡献,既有助于在新的时空背景下推进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创新发展,又有助于分析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相关的思想精华,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基础,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作为一次伟大的“术语革命”,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性意识形态价值: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资本逻辑,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优势,展现了作为文明超越形态的意识形态价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石的文明形态,实现了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守正创新,展现了作为理论创造形态的意识形态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结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展现了作为文化融合形态的意识形态价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本目标指向的天下情怀,彰显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迸射出意蕴深远的意识形态价值,展现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20.
文明具有时间与空间双重含义,前者指开化的、与野蛮相对的人类生存状态,后者指在地理空间中平行存在的多元文化实体。仅从时间和空间任一维度去看待文明,都不能为人类文明找到共同的价值和通往共同未来的路径。马克思主义深刻阐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和辩证逻辑,从理论上揭示了一种具有时空双重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可能。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一种既承载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又发扬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使人类文明在时间与空间上实现了会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