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晚唐诗人温庭筠被誉为“花间鼻祖”,其“花间”词的艺术创作在文学史上取得了重要的艺术成就。从性别审美的维度探究温庭筠“花间”词的艺术创作,不仅探析温庭筠“花间”词女性的审美特征,并且揭示影响晚唐女性生存状况的文化因素,以及“花间”词女性的社会身份地位,而且进一步地分析温庭筠“男子作闺音”即以男儿身写女儿情的文化性别观,从而拓展“花间”词的审美视野。从性别审美的维度展开研究,以期为“花间鼻祖”温庭筠传统的诗歌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切入点,为反思与重估古典诗歌研究提供一种契机。 相似文献
2.
张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2-37
温庭筠词与齐梁诗颇有相像之处,二者题材上均多致力于对女子容颜神态的摹写,风格也都普遍显得绮丽宛转。这主要可归因于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相近,除此之外,齐梁诗也是温庭筠词的远源。但在唐代诗歌艺术高度成熟的前提下,温庭筠词的艺术水平往往在同题材的齐梁诗之上。 相似文献
3.
任拣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92-94
温庭筠既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第一位专力作词的词人,在其创作则明显表现出"诗词一体化",即其诗、词多仿效"齐梁体"。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题材、意象和风格诸方面。题材上,闺阁、宴游为其诗、词之共有;意象上,无论诗、词,都有着比较固定的意象群,所选取的意象也多富艳精工;在风格上,则密丽浓艳为其诗、词之总貌。由温庭筠创作的"诗词一体化",正可见出文人开始尝试创作曲子词对以后词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梁克隆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8,(4)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评价了温庭筠咏怀诗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以及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遭际的悲剧主题。本文以为,温庭筠表现出的执著精神,虽历经磨难而不改初衷的勇气,尤其是通过落拓不羁形式反映的潇洒横放,正是传统士大夫所坚持的一种风范,或者说一种捍卫自己尊严的武装;而这种风范与武装,恰恰构成了古代中国文学历史上的独特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吴清伙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4):78-81
柳永羁旅词是其慢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颇受好评.而其羁旅词的雅化表现是多方面的,除了题材内容,情感内质的诗化以外,在抒情主体、抒情方式的选择及词境的开拓等方面均有不少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郑诚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Z2)
温庭筠的"齐梁体"诗歌,是仿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而作。这些诗歌形式上讲求声韵,但并无严格的格律要求;风格上以艳丽绮靡为主,却与齐梁时代作品不同,内容广阔,感情多样,众体兼备。通过对温庭筠"齐梁体"诗歌的分析,可以看出齐梁体诗歌风格对晚唐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王晓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2):86-90
词与传奇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文学样式,但是温庭筠的词和传奇却表现了相同的肯定个体情感和欲望的反传统倾向,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就其外因而言是由于商业文化的发展,就其内因而言是由于文人人性的进一步自觉。同时,因传奇的兴盛早于文人词,所以,传奇和词不仅是生长在同一文化土壤上的两朵奇葩,而且还具有前后相承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万文武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3):59-65
温庭筠自两《唐书》给他贴上“薄行无检幅”的标签后,千余年来为世訾警。事实上温庭筠不但不是一个无行的文人,甚至是为真理永不屈服并为之而献出一切的铮铮志士。 相似文献
11.
在明末清初 ,词坛上存在着一股浓厚的尊柳之风 ,“作者非冶容不言 ,选者非目佻不录”。但到康熙初年 ,词坛风气开始发生蜕变 ,出现了批评冶艳词风和抨击学习柳词的思想倾向 ,它的代表人物就是毛先舒。康熙中叶以后 ,柳永词在清代词坛的影响趋于衰退 ,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主张师法南宋 ,试图以姜夔、张炎的清醇雅正词风荡涤清初因学柳而盛行的冶艳风气 相似文献
12.
柳永的文学贡献及其成功之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大兴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2-17
从词的题材、语言、体式和平民风格等方面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柳永对于宋词的重大贡献 ,又从时代环境、个人遭遇、个性心理等方面 ,深入地分析和揭示了柳永在文学上获得重大成功的几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宋立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112-116
温庭筠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典故是:谢安、司马相如、范蠡、陈后主、苏小小、严子陵、白莲社。从其所用典故可看出他的诗中既有个人身世的悲慨,也有对国事的关注,并非只有绮艳之作,其人也并非是无行文人。 相似文献
14.
胡绍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5):43-47
闻一多早期曾一度亲近宗教文化并确立过基督教信仰,这是社会—文化原因与个人心理—事业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督教的宗教意识参与了他人格精神的建构,并影响到他的性格、气质及文学艺术活动的诸多方面,是研究闻一多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诗学的解构与颠覆——对温庭筠词的一种描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松柳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3):97-101
学界对温庭筠词的评价,无论是说它浓艳香软,缺乏深情,还是说它深美闳约,都是从传统诗学的意义上来评价的.在晚唐社会结构变化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温庭筠的词创作解构了中国古典诗学的传统.它解构了诗言志的传统,词人不再带着极为浓烈的主观感情去创作,只是为了配合宴席歌舞中的即兴演唱,于是,作者的主观情感隐退了,客观景物的装饰就成了烘托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最佳手段,装饰性也就成了温词的重要特点.温词还解构了诗忧患的传统,词人以一种特有的"热感"投入了词的创作,传统的忧患代言人的地位在温词中隐退了.充斥于他词中的是客观物象的叠加和组合,以此形成一种客观的观照,形成一种不带作者情感色彩的语言形态.对传统的解构使得温庭筠在创作中尤为关注词的形式,这种对形式的充分关注对于词学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刘介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6-21
本文从闻一多跨文化素质的逻辑起点、多元文化观与继承纳新、沟通中西文化的契合点三个方面 ,探讨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学术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然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56-58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荡,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的诗与词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他对诗和词已经有了自觉的分体意识,这引发了他对这两种文体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8.
从《唐诗玉台新咏》看唐诗与《玉台新咏》的因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34-37
《唐诗玉台新咏》是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的一部断代诗选 ,所选诗歌在言情特质、情感类型、表现方式等多方面 ,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相比 ,存在着明显的承变关系。从中可见唐诗与《玉台新咏》的深刻因缘。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和朱自清都是从作家和诗人转向古典文学研究的 ,二人都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成为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 ,这与他们采用较为科学的治学方法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是对二人的治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力图寻觅他们治学方法的合理内核 ,以期对今天的古典文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秦跃宇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4):30-34
刘孝绰的成长过程中 ,深受永明文学濡染 ,其诗歌创作以五言诗为主 ,并且讲求声律和谐 ,在风格上积极追摹谢月兆。他的永明文学素养集中体现于咏物诗 ,并成为贯穿他一生创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