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外教化方式,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生活教化,劳动教化,道德教化,情感教化和环境教化。从这5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伦理型政治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政治道德化,即以道德替代法律,道德与政治混同,也就是把政治目的、政治秩序、政治权力等归结或者赋予为一种道德观念,从而使政治受到道德的控制,同时又把道德所产生的社会功能引申到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扩大道德的政治功能。传统伦理型政治文化是专制政治不可或缺的统治工具,其影响涉及社会的多个领域,其中尤以在法律、教育、艺术三个领域所发挥的教化功能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邓廷涛 《兰州学刊》2009,(Z1):34-35
政治道德会影响政治发展的社会环境、民众对国家政治发展的信心、执政理念和执政制度的贯彻实施以及政党权威的生成。这些方面是国家政治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因此,必须重视政治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知识论的历史嬗变提供了知识分析的视角和根据,由此从社会事实、知识生成、知识运作等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加以扩展和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以政治常识、道德认识、社会学识为架构,包括实现社会控制的政治性知识、促进思想转变的教化性知识、引导实践生存的体验性知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应当把握其知识运作在空间分配、活动控制、时间积累和结构编排等方面的条件,克服社会心理、组织结构、社会环境与深层交流等方面的障碍,注重建构多维的知识目标体系,深度开发学科的隐性知识,着力凸显学科知识的政治本质。  相似文献   

5.
论政治社会化及其功能发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政治化问题是政治学、社会学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个人和社会分别通过何种途径 ,使社会成员由“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 ,从而适应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政治社会化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教化和社会成员接受这种政治教化的双向互动过程。任何政治体系要维护并巩固其政治秩序就必须设法提高其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文章侧重从中国传统政治道德建设研究的角度,结合目前学界有关传统政治道德研究的不足之处,讨论了推进研究的主要操作路径及其理据。指出全面正确把握和认识中国传统政治道德建设理论,展现政治道德对政治文明的现实建构的价值底蕴,有助于推进当代社会政治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省提高领导干部伦理素质的紧迫性在很多方面已有突出的反映。提高我省领导干部政治伦理素质应重视加强政治道德的理论建设 ,强化政治道德的社会评价 ,加强政治伦理立法和制度建设 ,加强司法和执法系统领导干部政治伦理建设 ,加强政治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的政治”——儒家政治哲学的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之以德"和"为政以德"是孔子对古代"政以治民"和"政以正民"的重大改造.古代儒家强调政治德行对于政治过程的重要性,认为政治的本质就是道德教化,坚持以美德为政治的基础,以善为政治的目的,以仁贯通于政治的实践.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条件下,仍然有其不可忽略的意义,当代东亚政治的权力腐化现象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试论道德信仰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信仰是个体的终极价值追求和精神寄托,是人们超越狭隘自我利益、形成社会凝聚力的内在动力和源泉。信仰的失落标志着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混乱,导致个体灵魂的空虚、生活的杂乱和社会生活深层次的无序状态。从本质上看,良序社会的道德信仰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张力,但是在基本价值取向上应当具有内在一致性,也就是说,在核心价值层面二者之间具有相当大的趋同性。问题是,当社会转型使原有价值体系崩坍、道德信仰失落时,依靠政治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能否重塑道德信仰,并以此弥合二者之间的巨大裂隙,这是现时代我们面临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10.
《礼记·乐记》与儒家政治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乐记>对"乐"的认识,集中体现了政治与审美互相渗透的儒家政治美学,其用意在于实现优美和崇高的一致.在儒家看来,作为一种政教之具的艺术,"乐"的制作应该由政治领袖来承担;"乐"与政治事务相通,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表征政治事务;"乐"不仅意味艺术美的欣赏,更主要的是承担实施道德教化、推行王道和判断政治得失的政治功能.由此可见,儒家的政治美学其着力点在于崇高的政治目标,用崇高的政教来统摄优美的乐音,而不仅仅是为了纯粹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1.
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会遇到不可回避的原则冲突。不同原则由不同的道德理论支撑,诸如实用主义或专制主义。政治决策的实施力度与当代社会发展同步增加。探讨在公共社会生活中道德理论实施的前景和可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理解现代性极端发展的两个维度,个人主义和纯粹工具理性已经渗透进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其结果是:道德教化在社会各领域全方位退场,从而陷入现代性困境之中。面对现代性自我观念的形成与教化权威的式微,现代性工具理性崇拜与人之德性的错位,独白性教化传统的延续与个体反抗中的迷失等现实困境,只有将道德教化根植于以交往实践为基础的生活世界,通过完善道德教化实施的内在机制,积极重构中国传统的德性道德,才能完成对现代性道德教化困境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社会哲学范式"呈现的是"规范论"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人学范式"带有浓厚的"目的论"倾向.以"教化论"为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型,体现两种范式的承续式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一个教化的过程,在价值形态上表现为工具性存在与目的性存在的结合,本质上是道德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政治与道德密不可分,政治具有道德的意蕴,道德是政治性的道德。政治失德,会使社会失去安宁,国家产生动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是政治伦理架构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政治道德的有效性、评价标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汶 《理论界》2005,(10):44-45
政治道德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以德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成败,它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政治道德有效性是一种价值属性,是政治道德功能的实现能满足社会的目的和要求。政治道德有效性的实现的表现是多样化的,政治道德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是多层次的。影响政治道德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政治道德要素、政治结构、环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下的利益分化和阶层分化带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阶层间和群体间的冲突和矛盾,如何通过政治整合机制协调社会各群体和各阶层间的矛盾与冲突,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议题。然而,当前我国政治整合机制呈现出政府间过度竞争、政治整合方式缺乏与时俱进、政治整合路径互动性不足、政治整合机制缺乏对道德建设的投入以及政治整合与政治分化发展不均衡等局限性,阻碍政治整合机制发挥其应有的优势。针对以上不足,当前党和政府应在提升政府行政行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探索政治整合资源与途径、加快政治参与机制建设、构建新型文化道德体系以及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提高政治整合机制的运转效率,推动我国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就是政治与道德的关系,这个问题涉及我们对政治生活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在古代政治哲学中,道德与政治是直接同一的,在近代欧洲政治哲学的发展中,出现了政治与道德相疏离的倾向,而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则普遍确认政治正义的道德依据。事实上,无论是道德生活,还是政治生活,都具有建立和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基本功能,因此表现出道德与政治的相互交融性。  相似文献   

18.
朱锋华 《学术界》2006,(4):241-246
荀子思想,无论是关于道德主体心性规律的义理之学的探讨,还是力图匡扶政治秩序、建立王权政治的对礼法关系和政治制度的思索,其真正的归旨乃在于政治伦理思想的阐述。其政治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民本观念、尊君思想和“群居和一”的社会理念上,以及为实现这社会政治理想所采取的诸如“尊王贱霸”、“隆礼重法”等政治手段和“富民强国”的经世致用之策。  相似文献   

19.
“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道德政治是现代政治哲学的一个重大理论主题和思想趋向,其核心诉求是批判霍布斯、洛克式自由主义所造成的现代政治的非道德化,主张将现代政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该主题由卢梭开创,经康德和马克思拓展,形成了现代性批判的完整学术谱系,并成为现代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内在连接点。卢梭首倡建立道德政治,提出公民社会应该建立在公意和普遍性的基础上。康德以其道德哲学将卢梭的政治主题先验化,为道德政治奠定了一个全新的先验基础。马克思彻底批判和解构资产阶级财产权,将社会问题升级为政治问题,用穷人的权利取代普遍权利去规定现代人自由的最高意义,以此将道德政治议程推向了顶点。  相似文献   

20.
王保国 《学术论坛》2008,31(1):49-52
至少在北宋以前的历史上,中华文化史是以中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依托而展开的.中原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儒家文化为基本框架,融道、儒、法、释为一体的政治文化.主张"教化为先,刑罚为辅"的理念,因此,其政治教化过程,又是对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由于主要借助于政治的手段来完成传播过程,中原政治文化的传播表现为"一元主导"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