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代文人学者认为《阅微草堂笔记》有明显的劝惩教化功能,在对《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比较研究中,推崇《阅微草堂笔记》,这与纪昀当时的文化地位有关,但许多人对纪昀讥讽宋儒不满。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术界多数学者认为《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维护封建道德的笔记小说,这与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研究影响有关。1979年孙犁的《关于纪昀的通信》一文引发了学者对《阅微草堂笔记》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后,学者们对《阅微草堂笔记》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些层面:《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比较研究、伦理研究、纪昀对理学的批评研究等。随着文艺理论的发展,《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层面会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2.
纪昀的小说集《阅微草堂笔纪》(以下简称《阅微》),是清代以来有重要影响的笔记体小说集。本文要讨论纪昀对笔记小说的观点,当然先得从这部笔记小说集的体例及写作情况谈起。这部小说的体例,蔡元培在《详注(阅微草堂笔记)序》中分别得很得当:“清代小说最流行者有三:《石头记》、《聊斋志异》及《阅微草堂笔记》是也。《石头记》为全用白话之章回体……《聊斋志异》仿唐代短篇小说刻意求工……《阅微草堂笔记》则用随笔体。”所谓“随笔体”就是“笔记”体,诸如“笔谈”“笔录”“随  相似文献   

3.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劝惩之作,《阅微草堂笔记》劝惩的方式可分为宿命论和因果观。宿命论是唯心的,而因果观则含有唯物的成分在内。  相似文献   

4.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小说丛林中,《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以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艺术追求分别代表了当时笔记体和传奇体文言小说的两座高峰,也成为清代文言小说创作继唐传奇之后再次涌现新高潮的重要标志。二书流传以来,历代均不乏学者对其进行校勘、笺注与评点。这些校、注、评之作不但体现了每位学者独具只眼的批评理念,而且还折射出他们所处时代的文献资料情况和学术观念所向。对它们进行全方位的汇辑整理,具有不同寻常的学术史、研究史意义。就《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三会本”(会校会注会评)的整理而言:早在20世纪60年代张友鹤先生已对《聊斋志异》“三会本”进行了相关辑校,并于196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研究《聊斋志异》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但对《阅微草堂笔记》“三会本”的汇辑整理,长期以来皆付之阙如。可喜的是,吴波等学者汇辑整理的《〈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于2012年11月由凤凰出版集团出版,弥补了《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史上的这一缺憾。该书综录历代以来对《阅微草堂笔记》的校本、注本和评本,体现出辑校者高远的学术目标、坚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邃的批评意识,成为《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史上搜罗宏富、点校精良的整理本。  相似文献   

5.
笔记小说发展到清代,出现了《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两部鼎盛之作。两部作品均多有描述狐形象的故事,但由于作者在社会地位、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两部著作在缔造狐世界、塑造狐形象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情节结构、审美意境、描写语言、形象塑造以及艺术手法几方面探讨《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描写狐故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阅微草堂笔记》中艺术形象的文化底蕴韩希明清代纪购的《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阅微》)以极为简炼的笔触,勾勒出许多艺术形象,其中正面鬼狐形象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群体。这些鬼狐形象曲折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各种思想、各种事物爱憎褒贬的主观评...  相似文献   

7.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但对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的《子不语》却颇为偏爱。而《阅微草堂笔记》也做不到内容单纯和完全真实。其实纪昀最不满的是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而《子不语》作为一部随意之作,则是纪昀可以容忍的。  相似文献   

8.
异类婚恋指人和禽兽神鬼之间的婚恋,从题材上可以分为人神婚恋、人鬼婚恋、人妖婚恋三类,从主题上可以分为艳遇类和惩戒类两类。《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异类婚恋故事大部分是人妖婚恋题材,主题绝大部分是惩戒类。因为《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婚恋故事绝大部分是艳遇类,纪昀对此深感不满,所以创作《阅微草堂笔记》以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9.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复生故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许多复生故事,有纪昀身边发生的故事、婚恋故事、讽世故事、遇救复生的故事、宣佛故事和道教故事。纪昀以志异搜奇为体,凡不解之谜,一概录之,并进行了考证研究。《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复生故事表现出古代对生死的认识、鬼神观念、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念和道教观念,具有多重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小说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纪昀的小说观却为现代学界所诟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五种自序和题词,体现了纪昀小说观的基本特征,即重视劝惩,忠厚公正,如实记述,少加渲染。这一小说观虽然有其明显不足,但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上自有其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先秦礼教对男女性别关系的规定包含若干和谐思想,主要表现在男女言行的和谐、男女受教育内容的和谐、夫妻关系的和谐、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和谐和尊老养老中的和谐等。出现这些和谐思想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立社会、家庭秩序的稳定与和谐是先秦礼教的根本宗旨。从先秦礼教中蕴含的性别和谐因素的本质看,和谐是对立事物存在的一种有序状态,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批发和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2002—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产业上游度测度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批发和零售业在产业链上位置的动态变迁。研究发现:在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中,样本期内批发和零售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都存在明显波动的态势,服务于产业生产的能力不稳定;其中2007—2015年,批发和零售业的产业上游度变化趋势在开放经济中与封闭经济中基本相同,都呈现向产业链上游移动的趋势,批发和零售业服务于产业生产的能力在提升。总体来讲,批发和零售业在产业链上处于中游位置,服务于产业生产的能力在服务业中较为靠前;开放经济中的产业上游度明显大于封闭经济中的产业上游度;净出口增加对批发和零售业产业上游度上升具有促进作用。批发和零售业在国内产业链和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均存在着波动,其参与国内和全球产业分工的程度均呈现出不稳定性。要提高批发和零售业产业上游度,增强其服务于国内和全球生产过程的能力,提升其生产者服务业性质,必须实现批发和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其多业态发展,提升其出口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外陪审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陪审制度在陪审员与职业法官的关系、陪审的案件范围、陪审员的表决方式以及陪审员在审理案件时的作用等诸多方面与外国陪审制存在较大差异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既有审判模式、价值理念的不同 ,又有配套制度的不完善。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应当在陪审案件范围、陪审员资格、陪审员产生方式、陪审员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思维创新的理性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创新起于思维,终于结果,必须使思维的理性与活性高度和谐。做到在反叛中创新,强调自我、非我和忘我;在重组中创新,强调自组、差组和互组;在理智中创新,强调智商、情商和意志商;在观察中创新,强调有意、有思和有破;在体验中创新,强调感悟、领悟和顿悟;在交流中创新,强调求同、求异和求合;在冒险中创新,强调胆识、学识和见识;在环境中创新,强调情境、心境和意境。创新必须坚持逆境坚韧、顺境理智、常境有恒的精神,将个人素质、科学方法和良好环境巧妙地“发酵”,酿造出激情、思绪和信心。  相似文献   

15.
李怀民是清代高密诗派领袖,今存诗437首,其中五律最多.其诗歌创作现实功利性很强,即借助"师古"——古诗宗法"陶韦"、律诗学习"张贾",以矫正明清诗坛"矫饰"熟俗"、不"入格"等流弊,故呈现"清真"平淡"新奇"的风格特征与"格法精严"的艺术特点.其审美理想、成长环境、人生遭际、创作态度等也是影响其诗歌艺术特征的主要因素.其诗被后人奉为典范而广为流传,在一定范围内扭转了一代诗风,在清代诗坛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诗歌局限主要是题材内容不够广泛.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与焦作煤矿反帝罢工略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生在1925年的焦作煤矿反帝罢工,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大大提高了焦作煤矿工人的阶级觉悟和斗争水平。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里把正在进行中的焦作煤矿反帝罢工与那一时期发生的海员罢工、铁路罢工、沙面罢工等全国著名的几次罢工相提并论,称赞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给罢工工人以极大的鼓舞,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江西闺秀词的创作,与闺秀词的整体创作基本同步,在越过了唐五代的孕育期之后,也历经宋金的繁荣、元明的衰落、清代的极盛的几个过程,出现过魏夫人、景翩翩、刘淑、朱中楣、曹慎仪、萧恒贞、陶淑等优秀的江西闺秀词人。但由于接受观念、接受环境隔膜,长期以来她们被久置历史深宫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18.
毛宗良(1897~1970),浙江省黄岩县人,著名园艺学家、造园学家和园艺教育家。1897年9月23日生于浙江省黄岩县,1927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农科园艺系。1928年赴法国留学并获博士学位。1933年归国后,曾任中央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沈阳农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园林园艺教育工作,并对园艺植物分类和解剖有深入研究,在十字花科蔬菜、苋菜的分类以及茭白、荸荠与鸡骨常山解剖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曾主持前民国政府的大礼堂、考试院、外交部和交通部等庭园的园林设计与建设,参与创办中国第一本园艺刊物《园艺月刊》,促进中国园艺科学的交流和发展。1949年他与章守玉教授首次在复旦大学开办园林专业,正式为国家培养高等园林专门人才,在园林园艺科学方面声名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学生及部分篮球二级以上裁判员的调查与访问,对师范院校学生从事篮球裁判工作的难点与需求,以及基层比赛常见违例与犯规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裁判技能教学的重点内容、介绍内容以及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严格意义上的"安乐死"即法律上应予以合法化的"安乐死",是指在医疗领域发生的,由医护人员来实施的,由疾病患者所要求并且由疾病患者来承担的,旨在无痛苦地解除患者痛苦并且该目的之实现在技术和操作上是可行的一种人为致人死亡的死亡实施或死亡过程."安乐死"之所以为社会所广泛关注和争议,除了"安乐死"在具体实施方面的有关困难和风险之外,就是因为它必然地涉及各种尖锐复杂的伦理关系,并深刻地蕴含着来自人类若干普遍性道德原则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